揭开“性价比”标签后,顶配7.69万的全新秦更诱人!

爱车兵团

16.3万阅读

2020-01-13

“你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科学家、医生、警察、教师?相关统计得出的结论是,当代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网红。你是否会因为当代年轻人将网红作为向往的职业,而觉得这是垮掉的一代年轻人?作为一名准90后,我在刚看到这份数据时,曾有过这样短暂的主观臆断;后来在相关采访中发现,年轻人追网红时不止看到网红的高光,也看到了网红背后的高危与辛酸。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网红所面临的工作强度与挑战丝毫不逊色于当下热议的“996”,可为什么高呼拒绝“996”的年轻人还为之向往呢?或许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这届年轻人知道自己的爱好、理想在哪,网红不过是他们追寻、实现理想的其中一个途径。那些曾以科学家、医生、警察、教师作为最向往职业的人,是套用了约定俗成的答案,还是知道自己的爱好、理想在哪呢?

  

  

  

“约定俗成”在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很无力的解释,譬如当所有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自己最向往的职业是科学家、教师、医生、警察时,也许这只是年轻人未曾思考的借口。在我参加试驾会的时候,尤其是试驾入门级车型时,我总会思考那些“唯性价比论”的衡量标准,是否正在抹杀“试驾”的价值,埋没研发人员借产品传递出的思考,让产品的独特性变得不那么重要;我的观点是,“性价比”应当存在于“纸上谈兵”的阶段,而试驾需要传递出的讯息应该是揭开“性价比”这个标签,让读者可以了解产品在“性价比”背后的价值,比“性价比”更重要的价值。

  

  

  

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在消费时,除了消费产品本身功能的价值,还追求文化上的价值。例如在手机、家电、电脑、汽车等等的消费上,我们会同时考虑、甚至优先考虑国产的产品,这是我们在消费行为上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当然这里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崛起与一轮又一轮的“国货运动”,从不敢贴“made in china”,到不敢秀“made in china”,再到如今的以“made in china”为豪。  

  

  

  

  

放在汽车上最浅显的例子就是在设计上对中国传统的回归,传是传承、统是道统;人们愿意为传统消费,因为这是根植于骨子里的文化,是自古人沉淀下的精华。所以当许多人还在以“见仁见智”、“萝卜白菜更有所爱”来总结一款汽车在设计上的呈现时,我反倒认为全新秦能在5.99-7.69万(截止1月25日的抢鲜价)的价格定位上,诠释好融汇中西文化、设计美学的Dragon Face设计语言,这本身就是一种国人能看见的“共同美”。

  

  

  

  

全新秦的车身尺寸是4675*1770*1480mm,轴距为2670mm,这个价位能够有这样的身材,即使放在中国品牌轿车阵营也不多见;出众的车身尺寸除了带来实用性上的保证,也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空间在全新秦上诠释Dragon Face设计语言。什么价位的车型拥有什么级别的尺寸,这是一道有关成本的博弈题,没有企业会以不盈利为前提去无限放大成本;但在全新秦上,由于它基于比亚迪全擎全动力平台打造,与EV车型实现了在底盘架构、核心科技、动力技术、智联开放、设计、供应链、品控等多方面的共享,所以能做到越级的尺寸与设计美感。  

  

  

  

  

基于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全新秦的内饰设计会如楷书般讲究“横平竖直”;楷书由隶书简化而来,特点是简洁;运用到内饰设计上就是工整、提升视觉空间感。在这一基础上,全新秦再在设计上增添镀铬等修饰,起到烘托环境氛围的效果。其实当我在试驾过程中,置身于这套出自“楷书”设计灵感的座舱时,肉眼所见的均是中文标识,手所感触的均是这个价位车型中极具诚意的细腻用料,那种油然而生的基于对文化传承的自豪感,这是在其它车型中所没有过的感受;我不知道美国人、英国人在驾驶林肯、福特、捷豹、宾利时,是否也会有这种油然而生自豪感。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曾表示“我相信智能汽车会让未来社会产生大量有家不回的人”,对此我也是深信不疑的。科技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现在的“宅”、“SOHO办公”均有赖于新科技带来的革新;就像如今如果网吧只提供电脑与网络、书店只是卖书,它们都将被科技巨轮碾为车辙下的尘土;汽车也是一样,如果车厢空间只是为了开车,那么车里的人终将活成一座孤岛。

  

  

  

  

在全新秦内饰10.1英寸8核自适应旋转Pad内搭载的DiLink 2.0智能网联系统,是全新秦在试驾过程中为我所呈现的全新生活方式,这种新体验指的是对应这一价位用车群体而言。我们才刚刚实现智能手机自由没几年,全新秦就让一款入门级轿车用户实现了智能车机自由;OTA升级、智能云服务、丰富的APP资源,都是DiLink 2.0智能网联系统独有的优势。DiLink 2.0智能网联系统在我的体验中,其最大的亮点是在兼顾智能语音、遥控驾驶以及整车OTA远程升级等功能的前提下,高度还原了手机生态,让用惯了智能手机的我们,可以“0”学习成本直接熟悉操作这套智能网联系统。

  

  

  

  

在全新秦的科技呈现上,作为受邀试驾的我,在一些科技上此次并没有进行体验,例如智能手机APP蓝牙钥匙、智能手环钥匙等;但这对于用户,尤其是这一价位的用户群体,蓝牙钥匙所带来的体验绝对是加分项。因为我自己的车辆就具备远程启动解锁功能,但我的车不具备蓝牙钥匙的功能,只是通过手机APP实现远程启动与解锁,所以我会更倾向于认为更贴合实际用车体验的蓝牙钥匙,是一项你用了就回不去的科技;就像用了无匙进入与无匙启动后,你就会觉得机械钥匙很繁琐一样。

  

  

  

此次试驾的出发点位于深圳坪山,试驾的路程是往返坪山与惠州巽寮湾,路程覆盖了近20%的省道、近70%的高速与近10%的乡道;这样的路程规划显然是为了尽可能贴合用户的实际用车场景,而我实际上也是以用户的角度,结合自己日常的驾驶习惯来操作的。就驾驶体验来看,全新秦的行驶质感绝对是目前越级的存在,为这个级别的轿车树立了一个新标准;底盘的调校取向会偏德系,两个字概括就是扎实;操控上的调校很成熟,车身能够很好地接收并完成驾驶员的操作指令,没有这个级别车型中一些明显的BUG或者是顾此失彼的地方。  

  

  

  

在高速路段以110km/h时速的行驶中,在风噪与路噪的夹击下,车厢内的乘员进行正常的交流没有障碍;但当我将车窗打开一丝缝隙时,就能明显体会到全新秦在NVH上下了不少功夫。而在面对乡道碎石路面时,全新秦的底盘与隔音不会出现一些入门级车型“双脚贴地面”底盘太薄的现象,反而是有着不错厚实感,这一点将直接决定一款车能否让驾驶者以舒适、惬意的方式驾驶,毕竟谁也不想在一天疲劳过后,开着车还得忍受底盘与路面合奏的“交响乐”。

  

  

  

至于在驾驶舱前方那套存在感极低的1.5L+CVT的动力组合,如果不去刻意了解,我几乎快要忽略这套动力总成。通常在刚上车起步时,我会格外注意动力的反馈,但这套动力总成的默契表现,让我的注意力不自觉飘走了;以一台1.5L的发动机来说,80kW的最大功率、148N·m的最大扭矩仅仅是参数上的指标,在实际驾驶中包括乡道的加速、高速的超车,它的应变能力与高速再爆发能力都可谓成熟,踩下油门就能够得到你想要的反馈;CVT变速箱也很低调尽责的完成动力传递的工作。所以说,这套动力总成在驾驶过程中极少被关注,因为不管搭载多大排量的发动机、什么形式的变速箱,只要能达成驾驶员的意图,那么它就是称职的;在这一点上,这套1.5L+CVT动力组合的表现是无疑令人满意。

  

  

  

对了,在去程中我和同车的媒体还进行了油耗的统计,按自己日常的驾驶风格一路跑下来,全新秦的百公里油耗为5.85L;参照工信部的6.3L百公里油耗,这个结果无论从全新秦的定位还是这套动力总成的配置,都是相当出色的。当然这个结果是基于主观的驾驶,结果出色与否必须基于你在驾驶过程中的操作;但从我的体验下来,如果以表显油耗为参照,那么正常的日常驾驶,表显油耗与工信部的6.3L百公里油耗的出入并不会太大;甚至有可能因为你的良好驾驶习惯取得更低的百公里油耗。  

  

  

  

我们听过、看过太多有关消费升级、人口红利消失、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的概括,但我们却不一定知道在环境改变后,我们应该要怎么买车、买什么车;此时,人口红利的消失,便带来了人口的焦虑。在全新秦的身上,当我把“性价比”的标签揭开后,我看到的是一款汽车产品,从功能竞争到价值竞争的转变;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仅仅购买一辆车,他们需要在使用这辆车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从过去的物质追求到如今的精神愉悦,哪怕是一款定价只有5.99-7.69万(截止1月25日的抢鲜价)的轿车。  

  

  

  

汲取自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西方文化与审美的Dragon Face设计语言、灵感源自“楷书”的内饰设计、DiLink 2.0智能网联系统、出色的底盘调校、NVH优化、能效出色的动力总成等等,配置表上它们的存在让全新秦能拥有更多的功能配置、更高的性价比;而我通过实际体验下来,感受到的是全新秦从拥有更多到拥有更好,从满足功能到满足情感;当一款汽车开始朝着更好且能满足消费者的情感发展时,或许就是这款汽车比你更懂你的开始。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