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机动车和重工业,雾霾为什么还在肆虐?

买车家

16.3万阅读

2020-02-14

“工厂停工,机动车减少使用,可雾霾天还是来了。”

受到疫情影响,在今年春节期间全国的社会活动水平创下了历史新低。在“禁足令”的号召下,整个春节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公路货车和客车流量较平时分别下降了77%和39%。同时一系列企业也在此期间宣布延迟复工,直到现在为止,才仅有一小部分企业得以正式开始复工。

不仅如此,前些年就已经施行的烟花禁燃令也让这个春节多了一丝冷清的气息,似乎在短短的半个月里,人类文明所创造的繁荣景象全都“回到了解放前”。

可令人疑惑的是,原本机动车减少出行+企业停工+禁燃烟花爆竹的结果应该是在此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可奇怪的是自春节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经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且在2月12日,由于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复工,空气重度污染的情况又有所加剧。

面对此情此景,再结合以往机动车多次被“迫害”的阴谋论,自然是在网上引发了众多舆论探讨关注。为此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专家第一时间给出了解答,只不过结论我们一点都不意外:机动车排放仍是罪魁祸首之一

根据相关专家表示,今年春节以来,受各方面环境影响,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秋冬季平均水平下降约20-30%。但同时,区域内频繁出现长时间静稳、强逆温、高湿的不利气象条件,平均风速整体低于2米/秒,相对湿度高于60%,强逆温,边界层高度降低到300-500米,仅为正常情况下的1/2至1/3。

并且京津冀中部、河南中部、山东西部等地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这导致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比平时减少约50%。如果你觉得这些专业术语太过于拗口,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大气污染程度和排放有关,也和大气环境容量有关,大抵就是分母的大小决定最终数据大小的意思。

随后由于在2月10日和11日,部分工厂开始复工复产,返程潮也不可避免地到来,城市内和城市间的交通流量开始增加,二氧化氮浓度也随之明显上升。根据监测数据表明,北京PM2.5组分显示硝酸盐占比大幅上升,成为抬升PM2.5浓度的主要因子。

因此,专家认为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仍是区域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之一,同时他特意强调:虽然每次雾霾的主要成因和各排放源贡献占比会有不同,但就区域大气污染成因而言,不能因为车流量的减少就认定其排放的污染物与雾霾没有关系。

对于此番言论,虽然看上去给予了这个问题一个肯定的答案。但实际上他只是再一次表述了了“汽车尾气会导致污染”的常识。关于复工之前为何会有雾霾天气以及当下即便复工机动车行驶频率仍较往年有显著降低,但雾高污染气依旧挥之不去的问题,并没有给出真正的答案。

其实早在很多年之前,《穹顶之下》就曾经披露过,在PM2.5的来源中60%是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主要是煤和燃油。换句话说就是工业和化工业等这些需要大量消耗煤炭资源的行业才是真正的污染主力,然而我国目前煤炭资源质量又参差不齐,杂质多的煤炭燃烧后污染物也会有相应提升。

在这一点上,国外比较成熟的做法是预先进行净化过滤,并且制定了严格的各种标准,从而达到了减少排放的目的。但在这背后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增加许多成本,尤以美国加州为典型。

继续用汽车来举例,在过去四十余年中,洛杉矶的汽车总量增加了三倍,而尾气污染却降低了70%,稍微夸张一些来讲,当地居民宁可牺牲GDP,也要换来干净的蓝天。而至于其中的具体做法,无外乎两点:

1

80年代初,加州空气资源局和联邦环保局决定要求炼油公司开发并销售更加清洁的汽油。新配方汽油严格限定了有机物的挥发率以及汽油中的苯、芳香烃和烯烃的相对含量。

2

1970年,加州空气资源局(CARB)设立了捆绑法规,强制汽车制造商给所有在加州出售的汽车安装催化转换器,并很快开始执行严厉的汽车排放标准。

所以参考以上经验,在工业与人口数量都相对密集的情况下,治理污染最有效的方式仍是从源头下手。工业污染大就去制定过滤流程,汽车排放超标,就去约束厂家并提升燃油提炼水平,总是先让汽车排放背锅再用障眼法去掩盖排放问题背后的真相与利益链条,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想要不经历任何阵痛就去完成“空气革命”本身就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而非常时期大街上汽车行驶率大大降低,还说雾霾是机动车排放是主因,放在舆论监督越来越严格的当下,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The End-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