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BMW 530Le试驾体验 值得选择的理由还真不少

汽车网评

1万阅读

2018-03-16

作者/编辑:伍友南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体验了全新BMW 530Le在赛道不同模式下的表现,表现非常优秀。来到试驾的第二天,530Le的体验方向从激烈的赛道驾驶转变成日常驾驶,这也是530Le这款行政级插电式混动车型的重点方向。毕竟购买这样一款车型的消费者,相信对其豪华舒适以及节能表现更加感兴趣。

那么全新BMW 530Le相比燃油版530Li优势在哪?又有哪些新亮点值得消费者选择?我们不妨从多个方向进一步了解。

530Le是怎样的一台车?

相比其纯电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似乎更加适合豪华品牌车型。在这个这一级别里,插电式混合动力既拥有初段电动机起步独有的静谧性又可拥有与燃油车型相同的动力,还能跟随节能脚步,5Le就是这样一台车。

外观上,BMW 530Le5系车型几乎没有区别,不过认真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细节上的改变,如进气格栅、轮毂中心、翼子板的标签上都能找到蓝色的宝马“i”元素。

整体内饰相比上一代5系更具设计美感与科技感,整体驾舱风格更偏向个人驾驶风格。编者注意到,虽然这台530Le内饰上采用了顶配540Li行政版上的那套木纹装饰,非常具有档次,从这一细节上可以见得华晨宝马对530Le的重视程度。

编者最喜欢有两个地方,那就是530Le带有液晶屏幕的智能钥匙以及全车内饰氛围灯。而极具科技感的智能钥匙此前就算顶配的540Li车型都并未配置,而是以选装的形式出现。如今在530Le上出现,还是非常让人惊喜的。全车氛围灯此前在530Li早已有所体验,绚丽的音响灯以及星空氛围灯都是有别于同级别车型氛围灯的优势,夜间开启非常惊艳。

全新BMW 530Le动力方面采用的是2.0T涡轮增压发动机+电动机,最大扭矩输出能达到420Nm。从数据上看,185kW的最大输出功率并不算暴躁。不过得益于与采埃孚8AT变速箱的完美配合,就算电池与电机加重的情况下,官方零到一百公里加速还是能做到与530Li同样的成绩6.9秒。

530Le相比530Li优势在哪?

相比起燃油版优势在哪?这也是消费者们非常关注点。530Le配有HUD抬头显示、手机无线充电、可变空气悬架,而这些非常具有逼格的配置在530Li上都没配备。其实从配置上看,全新BMW 530Le可以理解成将540Li的配置几乎全部移植到了它的身上。不过换挡拨片并未在在530Le上体现,这点还是有点可惜,或许节能才是530Le的主题所以并不希望驾驶员激烈驾驶。

另外,编者还在这台车上发现了全套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实现自动跟车、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等功能,极大的方便了驾驶员日常驾驶。而这些在530Li上都是选配的形式体现,530Le是否也是以选装的方式体现,这点还有待上市后才能得知。

道路试驾与节能表现如何?

530Le在配有电机与电池的情况下,整备质量很有可能接近1.9吨,比起540Li还要重。不过在试驾道路中采用eDrive自动模式搭配自适应模式,驾驶起来整车还是非常轻便。低速电机启动之下动力保持较为流畅静谧的输出状态,但你只要踩深油门,发动机便会开始介入来提供高达420牛米的扭矩来满足驾驶员的加速需求。

纯电模式下,如果能以较为低速的状态行驶,还是很容易跑到61km。不过在纯电模式下最高车速能达到140km/h,在编者纯电高速行驶的状态下电池消耗极快,其电量几乎能分钟来计算其下跌幅度。

在行驶了90公里之后,终于从杭州西溪湿地到达江南天池。其间,编者尝试了各种模式并经过高速与山路,最终得到的油耗为5.4L/100km,其成绩还是非常令人满意。当然,如果在满电状态下采用纯电模式在正常道路行驶,61km以内你是可以做到0油耗的。

530Le适合怎样的人群?

目前530Le还未正式上市,不过从目前的配置以及名称定位来看,编者预测其补贴前价格应该与540Li行政型价格并不会有多大出入。毕竟这一代5Le的第三代混动系统许多核心零部件都由中国生产,整车国产后价格并不会太高,这样一来530Le在一些限制燃油汽车上牌的地区优势就非常明显了。例如深圳、上海这样的地区,一块正常燃油车牌照竞价高达10万元,而选择530Le相当于将这一部分转换成了优惠,仅相当于一台530Li的价格。

在消费群体定位上,530Le其实非常适合有独立车位并有着上下班代步需求的白领高管人士。4小时便能充满电,每天在61里程以内进行驾驶相当于零油耗,无论环保角度还是节约角度都非常合适。

总结:BMW i系列作为宝马公司的纯电汽车系列,虽然在销量上并不是很抢眼,但无形中却为后续的混合动力车型提供了不少经验,而全新BMW 530Le就是前者种树后者乘凉下的典型例子。当然,决定530Le是否能够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其价格诚意。如果真的能够如编者所预测那样,那么还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