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燃事故频发!江淮新能源不是在修车,就是在修车的路上?

汽车网评

1.2万阅读

2019-03-14

传统燃油车市场在2018年的不振,甚至被网友、消费者称为了车市寒冬。但另一边看,新能源市场却是保持了凶猛的势头,同比增长超过了80%,而2019年1月份增长更是达到了198%。但销量暴增的背后,车主、用户真的能够做到放心用车?特别是在高额补贴、免摇号、免限行等等优惠推动后,新能源汽车隐藏的危机却是越来越大。

2018 年,新能源召回率达到了11%;2019年,截止到目前,召回事件达到4起,累计召回23458辆。所以从超高的召回率,无一不反映了改汽车市场产品质量方面的问题。但召回也只是处理一些已经得到解决而且规模较大的问题,真正站在用户角度上,除了这些大问题以外,一些新能源汽车频繁的“小问题”同样让用车生活变得闹心不已。

江淮iEV6E车主购车一年,就折腾一年?

在2018年8月8日,一位江淮iEV6E车主就在汽车之家论坛上发表了一个帖子,说明了该车主从2017年8月卖车到2018年8月一年的时间内,发生了多次质量问题以及用车困难。正如帖子最后所说的:“对于江淮汽车的质量、售后服务这种态度,我已经深表怀疑。”同时也不得不让我们质疑,江淮新能源的质量打的怎么了。

车主的江淮iEV6E是于2017年8月份在武汉盟盛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上牌时间实在2017年9月1日。新车落地,对于车主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件大事,毕竟车主的便利性、生活品质、生活半径都会得到较大的提升。但事与愿违,江淮iEV6E刚开始使用不久,就开始了频繁的质量问题之路。

2017年11月份车辆第一次出现电池故障,因为是第一次故障车主也就没有太上心,到4S店维修5天后取回。但之后一直持续到2018年7月份,车辆都不断出现电池质量问题,例如车辆充电慢、电池散热系统不工作、车辆掉电严重等等。到这里,抛开安全隐患的问题不说,车主正常的用车已经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了。2018年7月份车主再次把车辆开到4S店修理,但车主表示电池温度经常超出47、48度的情况时,得到的回应只是正常现象。再后来车主要求4S店进行车辆检测,竟然告知是电池LBC电源控制模块故障。如此来看此前4S店回应的“正常现象”,确实看到了江淮新能源对车主的“负责任程度”。而站在车主的角度来说,又如何不产生愤怒和失望的情绪呢?

之后更换LBC电源控制板块故障,又浪费了车主14天的时间,于2018年7月31日取车。本以为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但再一次事与愿违,随后8月4日车主驾车从武汉驾车到宜昌时,车辆突然断电失去动力,仪表盘出现了“电池电压低,请到4S店维修”。

当晚,车主来到天门北服务区充电时,发现充电时间足足是之前的三倍,且电池温度持续升高,电池散热没有启动等等情况。虽然后来车辆在充电后能够继续行驶,但充电时间、续航问题依然存在,用车主原话说:“导致我凌晨两点还在荆门城区充电桩充电”。8月5日车主到宜昌江淮4S店检测,发现有一款电池出现问题,而且出现故障码。但因没有配件,4S店就只能消除故障码。

随后电池温度高、充电时间厂仍然没有解决。8月7日车主回武汉4S店沟通协商退车、换车等事宜,得到的回应是无法受理。这位车主短短一年的用车时间,这位江淮新能源车主可谓是一波多折,去了5次4S店维修,维修周期非常长,配件甚至出现不足等情况,因为电池问题还多次出行受阻。可以说原本花真金白银买回来的车辆,却变成了累赘。直到发帖为止,车主的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彻底变成了空置的“饰品”。

电池问题频发,自燃案例不止一单

其实从这位江淮iEV6E车主的经历可以看到,所有使用上的问题,包括充电时间长、掉电严重,都是一个原件引起,那就是电池温度高。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电池组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根据此前的相关资料,电池最佳的工作温度是在25度左右,而这也是各个新能源汽车所努力接近的温度。但上述案例中车辆,电池温度最高达到了47-48度,最低也达到了40度,比最佳工作温度几乎翻了一倍,其中隐藏的安全隐患甚至要远比使用便利性受影响更加严重。

电池组温度高,除了会出现电池使用效果下降,电池寿命大幅缩短以外,电池过热还有可能引发自燃现象。而实际上,自燃在江淮新能源汽车上出现已经不止一次了,2016年6月27日、2016年7月24日、2017年12月份,江淮iEV5就分别在北京、深圳等地出现了自燃事故。到2018年12月,江淮更是针对自燃问题召回了4248辆。所以对于上述案例的车主来说,使用便利性受影响不是重点,但影响人生安全才是最值得注意。

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原件,最重要的电池组反而成为了最危险、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再加上如此频密的质量问题爆发,新能源汽车是否就真的不值得选择?该答案显然不是绝对的。就上述的案例来看,单是起火这一点,江淮新能源的品控质量以及售后服务都确实让人后怕。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