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中国汽车为大敌,企图通过提高关税加以遏制,美国真想多了!

汽车很听话

2292阅读

05-20

美国又对中国出手了。当地时间5月14日,美国宣布对部分中国产品大幅提高301关税。对此,我国外交部迅速予以回应,敦促美方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立即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措施。

从此次加征关税的范围来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池零部件、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港口起重机、钢铁和铝,以及部分医疗产品的关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别是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更是离谱地从25%提升至100%,并附加2.5%的基础关税,最终税率达到惊人的102.5%。

结论很明显,整个新能源产业链都被纳入提高关税的范畴中,而中国电动汽车更是成为美国“防控”的重点。美国做此操作,到底想弄哪样?又能否达到打压中国产品的目的?

美国提高中国产品关税,无异于饮鸩止渴

美国对中国产品提高关税,最重要原因就是在大选年的重压之下,拜登政府为了选票,拜登政府才频出昏招。从之前拜登签署“无限制法案”,提出要制裁“向俄提供重大支持的中国军事企业和中国汽车公司”,到如今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从25%提高到100%,无非是动用国家机器打击中国电动汽车,以换取政治作秀的机会。再联想到华为、Tik Tok和大疆等的遭遇,美国一直标榜的自由市场、公平竞争,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除此之外,竞争力强大的中国制造在海外市场强势崛起,已经引起了一些国家政府、企业的恐慌。就拿中国新能源汽车来说,特斯拉CEO马斯克曾表示,中国电动汽车如此之好,以至于如果没有贸易壁垒,几乎会摧毁世界上大多数其他汽车公司。

或许也正因此,针对中国汽车产品可谓招法不断。且不说欧盟针对包括比亚迪、吉利、上汽等在内的中国车企的反倾销调查,只说这次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课以重税,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为了保护自己本国产业免受中国产品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所以才不得不打出贸易壁垒这张最后的底牌,试图以此来拦阻中国新能源车的进入。

只是这样的手法,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未必会有很大的影响,倒是过度的贸易保护无异于饮鸩止渴,美国汽车市场不但因为少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参与,活力被严重削弱,而且美国本国车企如雏鸡一样,被庇护在贸易壁垒的羽翼之下,经不得市场的风雨,会直接导致创新力与竞争力的匮乏,最终还是自吞苦果。换句话说,美国提高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最后的结局一定是搬起石头砸中自己的脚面。竟然能够下出这种烂棋,这决策智商也真是令人堪忧。

虽然美国如临大敌,中国车企却尽可闲庭信步

美国对中国产品的打压,特别是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严防死守”,应该是蓄谋已久地做了一个局。至于现在提高关税,很大的可能是因为,近阶段中国车企进军海外市场步伐加快,美国不得不打乱节奏地被动应对,以至于情急之下连发昏招。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梳理美国提高关税的时间节点,与中国车企布局海外市场的时间线高度吻合。前两个月,比亚迪刚考察墨西哥几个工厂的选址,美国就明确提出对中国电动车提高关税,即使在墨西哥生产的也不行(之前零关税)。5月14日,比亚迪皮卡车型SHARK在墨西哥刚上市,美国立马就官宣将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关税从25%提高到100%。

各种的“神同步”,当然不是纯属巧合那么简单。在法国24新闻频道所做的美国大幅提高中国汽车进口关税的报道中,美国贸易代表表示,关于中国汽车在墨西哥的情况,这正是我们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所关注和担忧的。此语已经明确透露出美国对中国车企、中国电动汽车强大竞争力的忌惮,而在正当的竞争行为难以抗衡中国产品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关税堵住中国新能源车进入美国市场,虽然是下下策,却也成了唯一且无奈的选择。

只是这一次,如临大敌的美国确实想多了。事实上,比亚迪高管明确地讲过,其乘用车业务就没有进入美国市场的打算。

海外市场那么大,中国车企尽可闲庭信步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巩固既有市场,稳健开拓新市场。正如法国24新闻频道的报道中,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基本上专注于除美国以外的所有全球市场。在东南亚,大批量建厂开店的中国车企,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市场销量,都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力量。而这次刺伤了美国神经、并成为提高关税导火索的墨西哥,遥遥领先的中国汽车2023年销量就达到了12.9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9.5%。

而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去年中国汽车新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今年前四个月,这一数字继续攀升,达到了182.7万辆,同比增长33.4%。而乱挥贸易壁垒大棒的美国市场,对于深耕海外市场且成效显著的中国车企来说,并不是必须要进入的最优选项。所以,美国针对中国电动汽车提高关税,又是一记自以为是的昏招。

说实话,中国车企对于美国使出提高关税这样色厉内荏的招法,其实是无感的。要知道,提高关税遏制不了中国汽车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海外市场份额也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相反,美国市场却会因此缺失了来自中国的更高品质、更高性价比的产品供应。要知道,在美国媒体的报道中,比亚迪海鸥以其优异的制造工艺和性能,能和三倍价的美国电车媲美。这样说来,本就因关税提高被迫付出更大代价的美国消费者,真是让人感到丝丝的悲哀。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