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35天,零售量达8939台,事实证明:深蓝S7再次找准了国人需求

优视汽车

2125阅读

2023-08-25

没想到,长安深蓝S7在6月25日才上市,其便在这短短的35天时间里交出了一份8939辆新车的零售销量成绩单。

要知道,同样和深蓝S7处在差不多价位的老牌燃油车型别克昂科威,在7月份的销量数据也只有6649辆,所以通过这一事实是否也就能证明:新上市的深蓝S7再次找准了国人用车需求呢?

答案在我看来是肯定的。正如长安深蓝前面所推出的深蓝SL03车型一样,其在今年3月份也取得8568辆新车的销量成绩。现如今,新上市的深蓝S7也能够取得销量开门红,这就证明:长安深蓝所坚持走的这一条增程+纯电的路线是正确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换句话,不是深蓝S7找准了国人用车需求,而是眼下国人买车就是比较认可增程+纯电的动力形式。

的确,在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里,眼下已经出现了譬如理想L7/L8/L9、零跑C11等热销车型。而作为一个同样成立时间不久的新品牌,深蓝汽车也用实际行动在证明: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确更适合当下国人的用车需求。

不过,和理想汽车不同的是,深蓝汽车还多留了一手,那就是增程与纯电双路线并行,这就使得消费者在选购车辆时既可以买纯电、也能够选增程,好一个不亦乐乎。而同样这么做的也还有上面所提到的零跑汽车,看来这两家车企的发展思路是有一定相似的。

从产品层面出发,深蓝S7之所以能够在35天便取得8939台新车的零售销量成绩,无疑也跟其在多方面所具备的综合优势有关。

增程版

纯电版

首先在外观方面,深蓝S7的造型看着很前卫,这就能够迎合大多数中青年消费者的审美与喜好。此外,无论是纯电动还是增程式混动版车型,其前脸都采用了封闭式格栅设计,而这点也再次彰显了它科幻且时尚的整车调性。

增程版

纯电版

来到车尾,贯穿式尾灯加上车顶后部所采用的小扰流板,整体就显得很协调。而且有意思的是,扰流板上还镶嵌着一颗宝石形状的高位刹车灯,这就让整个车尾具有很强的辨识度。

尺寸方面,深蓝S7的长宽高分别为4750/1930/1625mm,轴距为2900mm。从尺寸来看,S7定位中型SUV是有些‘“勉强”了,但它的轴距表现又符合一台中型SUV所该有的设定,因此称作中型SUV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其次在内饰部分,虽然深蓝S7车内还是能看到很多深蓝SL03的影子,不过在很多细节方面都有不同。例如,中央虽然依旧是配备悬浮式中控大屏,但空调出风口却分别布置在屏幕两侧以及下方,而不是一体连贯式造型。

方向盘造型与深蓝SL03基本一致,但却并没有配备仪表盘,而是配备了AR-HUD显示屏,而且整个中控台的造型也营造出了一种很强的环抱感,这便让车内的高级感瞬间提升了许多。此外,新车在副驾遮阳板内也集成了一块12.3英寸屏幕,并带有独立蓝牙通道,使用时不影响主驾,这点也很贴心。

座椅方面,深蓝S7还配备了零重力座椅,主驾驶席不仅支持16向电动调节,像加热、通风、按摩以及记忆功能也均有配备。再有就是,副驾驶席安全带的锚点设计在了椅背上,这个设计很有新意,也体现了厂家对于副驾人员的足够重视。当然,全景天幕肯定不会缺席,这也是深蓝S7的优势项之一。

至于空间,身高177cm的体验者坐在深蓝S7的后排,拥有2拳腿部空间以及1拳头部空间,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

此外,新车还拥有比较丰富的储物空间,并配有前备厢。其中,后备厢容积为435L,而且也支持4/6比例放倒,实用性不错。

最后就是动力了,深蓝S7提供纯电、增程等多种动力形式,其中纯电动版本搭载单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60kW和190kW,续航里程分别为520km和620km(CLTC工况)。

增程版车型的增程器为一台1.5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70kW,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175kW,纯电续航分别为121km和200km,馈电油耗为4.95L/100km,最大综合续航里程1120km。

驾驶感受方面,深蓝S7的电门加速踏板脚感整体比较线性,提速时也不会有很强的推背感,而是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家用车的“稳”,这就会让那些家用群体格外地喜欢。总之,深蓝S7开起来不会让人有眩晕感,这就很容易让小白消费者为其买单。

写在最后:通篇分析完深蓝S7下来我们不难发现,该车之所以能够在上市35天便取得8939台新车的零售销量成绩,其实是有原因的。从技术路线上来说,增程+纯电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用车需求,而且深蓝S7的增程版本无论是续航还是实际体验也都很不错,这便为其埋下了热销的“种子”。

从性价比方面来看,在售价仅14.99万起的基础上,深蓝S7还拥有丰富的配置和十足的用料,这便让它很容易就能够打动那些想要在这个价位买一款外形超前家用车的人群。总言之,深蓝S7能热销是有原因的,如果你也喜欢,那么就去了解和试驾一下它吧,相信这款车它也能够找准你的需求。(文/优视汽车 大卓)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