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段建军:奔驰超“粤”奔驰|汽势封面

汽势

2639阅读

2023-11-22

汽势Auto-First|柴小娜

广州车展向来承前启后,是过去一年的结尾,也开启下一年的序曲。对于豪华品牌梅赛德斯-奔驰而言,奔驰的超“粤”和改变在车展开幕的前一天便开始了。

第一个来自C 111试验车与Vision One-Eleven概念车。

你一定不会想到,在今年广州车展上,有着137年历史的奔驰,把以往主打品牌豪华调性的“奔驰之夜”,换成了“奔驰科技创新日”,用一场穿越历史时空的对话,通过Vision One-Eleven概念车中国首秀、C 111实验车的展示以及全新长轴距E级车的亮相,讲述奔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对行业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思考。

第二个来自电机。在此次创新日上,奔驰带来了性能超强的YASA“轴向磁通电机”。按照奔驰的相关规划,轴向磁通电机未来将实现落地应用,并率先量产搭载于奔驰AMG.EA纯电平台的车型上。从奔驰的角度来说,轴向磁通电机技术将是奔驰高性能车电动化的未来。

作为有着百余年厚重积淀的豪华品牌,无论是科技创新日还是轴向磁通电机展示出来的强大的技术积淀,都体现出奔驰对于当下和未来技术的把握和判断,用意鲜明,寓意丰富,这些将最终助力奔驰成功实现全面电动化转型的目标,这也是奔驰之所以是奔驰的原因所在。

这样的奔驰,如果外加一个务实、有趣、勤勉的掌舵人呢。

2023年4月上海车展,恰逢当时即将升任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段建军先生的生日,段建军坦言:“(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先生问我打算如何做好中国的工作,我的答复是来自《楚辞·离骚》的一句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大意是说,追求我认为最好的事业,纵使为此要‘九死’我也不会懊悔。翻译成英文‘九死’似乎太残酷了,于是改成了:我唯一遗憾的事情是我只有一次生命能够贡献给这个伟大的品牌(I only regret that I have but one life to devote to Mercedes-Benz in China)。”

这可能会是一个人最具魅力的时刻。

而电动化、智能化以及由此而来的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反倒给了奔驰大象转身的机会,且这头巨象本身体系化的竞争力、成熟稳重的作风、厚积薄发的韧性和做事的专注都值得车企认真学习。

在这届广州车展上,汽势Auto-First对话了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一位睿智、优雅又有点酷的汽车人。

01、“油电双行” 奔驰的理性决策

中国媒体的问题,一定会聚焦在「电动」、「智能」「速度」和「转型」上。

段建军在开篇就介绍到:「 首先,梅赛德斯-奔驰提速“全面电动”的战略愿景不变,但不是为了变革而变革,是以客户需求作为通往“全面电动”愿景的指南针。其次,燃油车绝不是一种落后的驱动方式或者象征,而且当下客户需求是呈现多极并行格局的。 」

奔驰的理性决策是「油电双行」,即「立足于当下的客户需求,希望在燃油车和新能源之间形成良性平衡」。

一方面,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略超30%,新能源市场仍是当下最具活力的赛道;其中,1-10月插混车型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超过80%,插混市场体量增速迅猛,成为新能源市场的又一极。

另一方面,燃油车仍然以约七成的市场份额,占据当下乃至近些年客户需求的主流。

在他看来,“油电”也绝不是非黑即白的单选题,而应该是多选题。相较于在当下狭隘地“以油电论英雄”,奔驰愿意把选择权还给客户。

事实证明,这一方针也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反馈:今年前三季度,奔驰向中国客户交付了超过57.87万辆新车,同比增长了3%。

“据1-10月保险数,在前20大豪华品牌燃油车市场、前20大豪华品牌插混市场、100万元以上及150万元以上的市场中,奔驰都是第一名,问鼎‘四料冠军’。”段建军表示,正是基于对中国市场和客户需求的洞察,奔驰在提速“全面电动”战略愿景下,提出“油电双行”产品方针。

新能源车型方面,前三季度纯电车型交付量稳步攀升,第三季度交付同比增长超过70%。燃油车方面,第三季度,迈巴赫品牌和G级越野车的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了21%和18%;国产C级车和E级车家族都实现了双位数的季度同比增长。

最关键的是,在电车方面,奔驰今年相继推出EQS纯电SUV、全新EQE纯电SUV等车型;在油车方面,全新长轴距E级车在此次车展迎来预售,配备超过10项中国专属后排豪华舒适配置,最重要的是,还配备由中国团队首次主导研发的L2+导航辅助驾驶系统。

据汽势Auto-First,明年奔驰将为中国市场带来一系列的重磅新能源产品。2025年,奔驰还将引入基于全新MMA平台打造的纯电车型,进一步扩容纯电产品矩阵。

02、 “E级”证明“豪华之战还没开始”!

在广州车展上,全新梅赛德斯-奔驰长轴距E级车(V214)开启了预售,将在年底前正式上市。

或许是被称赞为“这一代E级车型,从设计、智能、数字化和专属性等多个维度,堪称智能豪华的现象级产品。”以及车展现场E级车展台前如山的人群,让E级看起来大受欢迎。

总归,奔驰的自信因为全新长轴距E级车,显得更大度从容。段建军也是自信满满。他强调:“得益于E级车一直以来强劲的产品力和保有的客户认可度,我们对V214未来的市场表现很有信心。”

段建军告诉汽势Auto-First,现款E级车(V213)在产品周期末期依然实现了扎实的增长,在今年5-8月,甚至连续四个月每月保险数超过15,000台,长轴距E级车在全球E级车家族销量中占比超过50%。

段建军认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面向中国市场的专属研发和配置。2005年,W211(第八代E级车)开启了在华本土化生产之路;2010年,国产V212(基于第九代E级车打造的国产长轴距E级车)成为奔驰在华首款长轴距车型;2023年,V214更是以立足中国的领先智能科技再次迭代。

事实上,智能化是另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全新长轴距E级车(V214)率先配备L2+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率先搭载高通8295芯片,成为业内首个搭载该车规级芯片的豪华品牌;率先搭载第三代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也就是MB.OS前身。

可以说,这样的奔驰,无论是豪华属性以及智能化,都给外界一种确凿的安全感和踏实感。更重要的是,从全新长轴距E级车的身上,你能发现,“豪华之战还没开始”。

原因也很简单。

尽管遭遇了少数中国自主高端品牌的直接较量,但都知道做豪华品牌不光是产品价格,还要有匹配的服务体验的打造,技术的引领、产品的溢价和消费者的品牌认可。可以说,这是新势力汽车品牌所缺少的,或者说是积淀不够厚实的。

显然,“豪华之战”将是一个漫长的命题,全新长轴距E级车又让奔驰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不过,车市的“内卷”是真的“卷”。

03、奔驰如何破局当下“内卷”?

截至2022年底,在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注册的新能源生产企业已经有近400家,但是全年销售超过1台的仅110余家,全年售出超1万台的仅30余家。

说到如此“内卷”的市场,段建军的回答很干脆:首先我们不惧怕“卷”、不惧怕竞争,竞争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和提升。只要是有序的、良性的竞争,对于整个市场所有参与者都是有帮助的。

段建军说,中国电车市场不会出现所谓“赢者通吃”的局面,而是多家争鸣。在他看来,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卷2.0”时代。整个市场从“春秋诸侯林立”过渡到了“战国七雄争霸”,奔驰要做的,是在硝烟最浓烈的阵地呼唤炮火,把中国市场做好,并反哺全球发展。

「从长远来看,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抱有坚定信心,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不会改变。麦肯锡今年4月发布的全球研究院报告指出:下一个“中国”在中国(The next China is China),中国仍为跨国公司提供重要发展机遇。」

作为在汽车行业深耕了30年的“老兵”,段建军对于当下的内卷可谓“定力”十足。他认为,“要做正确的事,要坚持做正确的事,还要坚持做正确但是有时候可能很难做的事”。他表示,首先是要聚焦客户,坚持为中国客户打造标杆性的豪华汽车产品及服务体验;其次,加大研发和数字化的投入。

一方面,奔驰充实本土研发力量。2005年,中国研发团队建立之初大概是10个人;到今年年底,本土研发团队规模将接近2,000人。6月份,奔驰在上海专门成立了一个数字技术公司,不断扩大本土研发版图。

另一方面,奔驰也在强化本土研发角色。全新长轴距E级车配备的L2+导航辅助驾驶系统,是首次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专为中国路况打造,更符合中国用户驾驶习惯,同时也是首个率先在中国发布的智能驾驶产品,是奔驰首个L2+导航辅助驾驶系统。

在汽势Auto-First看来,段建军和他带领下的梅赛德斯-奔驰,以此破“内卷”,奔驰可谓底气十足。在采访当中,段建军还确认了明年北京车展上,奔驰将以重磅的新能源车型给大家惊喜。

汽势观:“攻心”与“审势”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下联是: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段建军表示,上联讲“攻心”,面对市场竞争,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真正找到客户最喜爱、最需要的关键点,将产品和体验做到客户心里,真正地打动客户。下联讲“审势、深思”,在新的电动车时代,要深思熟虑,要审时度势,要对市场有敏锐的洞见和反应,协同总部和合作伙伴一起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在汽势Auto-First看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卷”从来不是最优解,奔驰正在做的正是“攻心”与“审势”。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