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下滑明显,80万目标成泡影!埃安为何掉队了?

汽车点评AC

1.8万阅读

05-13

“未来新能源赛道真正能存活下来的车企只有几家”,近年来,这句话被诸多大佬反复提及,俨然已成为业内共识,这足以反映出当下的新能源赛道厮杀相当惨烈。

从今年的销量数据反馈来看,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保持着高速的增长趋势,但是却有一家新能源车企遭遇到销量上的滑铁卢,成为了销量负增长的少数派,而它便是我们所熟知的埃安。

跌跌不休

2023年中,埃安发挥不错,全年销量48万多台,同比增长77%,这样的数据在一众新能源车企中也算是领先。但令人颇为惊讶的是,理想2023年总销量37.6万辆,不仅同比大幅增长,而且还实现了盈利。与之对比的是,埃安虽然2023年销量更多,但依旧没有实现盈利,而更令埃安高层深感不安的是,在2024年的前4个月中,埃安已陷入到销量下滑的泥潭。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埃安的销量数据为65,012台,销量同比下滑16.98%,作为对比,2023年同期销量为78,308台。需要注意的是,一季度中,埃安是新能源销量前10排行榜中唯一出现下滑的中国车企。此外,在2024年4月份中埃安的销量数据为28,113台,2023年同期销量数据41,012台,同比下滑31%。

2024年,埃安为自己制定了80万台的销量目标,想要完成这一目标,其销量数据需比2023年同比增长67%,而按照前4个月的成绩来看,埃安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悲观一点讲,能完成一半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成也网约车

败也网约车

不可否认的是,成立于2017年的埃安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高速发展,不过如今该品牌正面临着品牌与定位的双重考验。

根据数据显示,在2018年至2023年期间,埃安的年销量数据分别为2万台,4万台,6万台,12.37万台,27.1万台和48万台。短短6年的时间,年销量数据增长了24倍,成绩相当耀眼。然而在埃安销量高速增长的背后却埋有一大隐患,那便是网约车。从数据来看,埃安在B端市场所获得的销量,长期维持在总销量数据的50%以上,其中在2021年中,主力车型AION S的B端销量占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3.01%。

如今跑网约车已经成为了不少都市失业人群的重要工作,恰逢经济低迷期,诸多被“优化”的员工开始自谋生路,加入网约车大家庭,市场已经供大于求。自2023年5月份以来,我国诸多地区接连发布网约车市场饱和预警,不仅网约车从业者收入减少,而且运营车辆也出现空置,因此与网约车深度挂钩的埃安受到极大影响,销量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也就好理解了。

与此同时,埃安长期依赖B端市场也很大程度上拖垮了自己的产品定位,C端市场接受程度不高,毕竟谁也不想自己花大价钱买的车被别人称作网约专用车。虽然埃安如今也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后续的宣传上刻意与网约车标签脱钩,并且还通过打造高端品牌昊铂Hyper来拉高自身的调性,但是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其他问题

埃安之所以遭遇销量困境,除了以上两点主要原因之外,还包括优惠有限,产品竞争力一般,产品质量堪忧等问题。

在今年年初,比亚迪高举电比油低的大旗开启了新一轮价格战,一时之间应者如云。相对而言,埃安的反应速度很慢,刚开始该品牌旗下的几款车型只是推出了一些新增车款以及免费充电政策,其中AION Y Plus 310星耀版虽然起售价下探至10万元以内,但是其CLTC续航里程仅有310km,而且配置大幅缩水,无论是续航能力还是智能化水平都不及同级竞争对手。后续埃安推出了降价1万元的购车政策,但相比于友商们动辄三四万元的现金优惠而言,埃安的表现确实有些小家子气。

其次就产品竞争力而言,埃安已经被友商们甩开了一大截。就以埃安高端品牌昊铂的首款车型昊铂SSR举例,该车在亮相之初凭借零百 1.9秒,国产百万超跑等标签吸引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真正买单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归根到底还是实力不足。与之相比,和昊铂SSR售价相近的仰望U9凭借云辇-X,易四方等核心技术彻底引爆了市场。昊铂SSR一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二没有过硬的技术,自然是很难成功,而该车也很像是埃安的缩影。

与此同时,埃安的主力车型也是投诉网站的常客。其中在过去的一年里,埃安遭到用户投诉最多的车型是AION Y,主要问题有续航里程不准,底盘异响,动力电池故障等。有用户反映500公里续航的AION Y在开节能模式的情况下只能跑350公里,高速基本打对折。此外,2022年时埃安还被爆出了锁电丑闻,当时闹得也是满城风雨。

车叔总结

2024年,新能源车市场变得愈加内卷,愈加理性的消费者如今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如果厂商们不拿出足够的诚意,真是很难打动消费者。埃安早期凭借网约车出奇制胜,而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当下,该品牌却面临着高端转型失利,主力车型销量下滑的窘境,想要破局谈何容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