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手BAT、华为等8家巨头密谋“造人”,长城到底要干啥?

线外邦

1.1万阅读

2019-07-16

有一件事,赵试小姐记忆犹新:当年,马云跑到西安华商总部谈合作时,所有人都认为他狂妄自大。  

但2009年,BAT横扫门户网站,彼时被称为3G时代。  

2008年,赵试小姐为了抢联通的一个“老虎号“,换了第一代苹果手机,第二年,移动互联成为热词,没过几年,功能性手机灭绝。  

2017年,冷扑大师和阿尔法狗相继战胜人类,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突破了我们的想象力。  

于是,有人大胆预测:汽车将成为四轮上的智能手机。  

事实上,当传统车企不断为“屏战”加码时,一场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大战就已经狼烟四起了。  

“没有个可以使唤的大屏都不好意思出来打招呼”,指的就是各位熟悉的车载互联系统,受限于终端设备与4G技术的瓶颈, 车载互联系统中的AI应用只能解决导航、语音识别、辅助娱乐等基础功能性需求,这一时期汽车虽冠以“智能网联”名头,但无法实现全时在线,就像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沈家宜“一样——懂你,是很有限的。  

亚里士多德曾说,技术浇灌人类的欲望花园,消费者并不满足青涩的智能网联汽车,相反,更想要一部真正的智能网联汽车——像老公、老婆一样疼人,像闺蜜、朋友一样有趣,像秘书、淘宝客服一样懂事,当然,驾乘体验更优是必须的。  

别呵呵……随着5G、嵌入式芯片、物联网、大数据等前瞻性技术的不断突进,诸位的想法正在变为现实!  

7月15日,长城汽车正式发布“GTO全域智慧生态战略”,长城技术中心副主任郭岩松明确表示:“长城汽车将告别传统功能汽车时代,取而代之的是出行机器人”,他同时称“2019年第三季度上市的新车将实现全时在线”。

GTO(Great Wall Totally Online)是个什么东东?简单来说,就是把传统功能性汽车变成无限距离、具备复杂人设和“包搞定“主动服务意识的移动机器人。  

为实现史无前例的“造人“计划,长城请来了BAT、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华为、高通八大巨头,同时签署了一揽子战略合作协议,包括:与百度小度车载OS联合运营车联网系统,与阿里高德导航展开LBS大数据深度合作,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智能网联与5G智能交通,以及5G应用达成战略合作,携手高通、华为,在5G模组、下一代车载智能芯片、云服务和大数据等领域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与腾讯签署的《基于出行机器人全面数字化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智能座舱、数据中台、数字化用户运营、共享出行等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以更丰富的内容和服务生态,更有温度的语音交互技术,共同打造“全时亲密的智能汽车”。

不否认,在汽车+移动互联时代,科技巨头属于开放性的朋友圈,但长城的优势在于快!抢先布局汽车服务聚合生态(O2O),实现线上到车上,线下到线上的全域全时在线,不出意外的话,旗下首款5G汽车极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一车。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速率比4G提高了50倍甚至100倍,响应速度提高23倍的5G时代,快是呼朋唤友的魅力,更是驾驭未来的实力。  

或许,对消费者而言,技术变革往往在一夜之间,但对于企业来说,技术研发就是一场修行,华为之芯——麒麟系列花了15年,而长城在智能化领域的也埋头苦干了整整10年。  

2009年,长城开始自动驾驶技术的研究,2015年首次对外动态展示了L3级自动驾驶技术;2017年初发布“i-Pilot智慧领航”自动驾驶系统,并确定L3级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量产;今年6月,在第五届亚洲消费电子展(CES)上,长城汽车一口气展示了包括智能像素大灯、车载健康检测系统、智能座舱在内的多项“黑科技”成果。  

相较于移健扎实的基本功,长城在5G领域的布明显迅猛得多!2018年3月,长城与中国移动、华为联合开发的基于5G的自动远程驾驶技术在长城汽车徐水试验场已正式通过测试。

有实力的人,通常野心都不小。长城这位硬核直男的崛起之路让人不得不折服。尤其是近两年,不仅国内表现惊艳,其全球化战略也推进得风生水起,旗下四大品牌联舟出海,中国汽车品牌首个海外独资工厂——俄罗斯图拉工厂也在上个月正式投产,其意义与丰田、本田等来中国投资办厂一样。

说不如干,干必须见成效,历来是魏氏作派,当魏建军清晰地认识到“全球化是中国汽车企业唯一出路”时,他和他的长城便开始了冲出中国,走向全球的搏杀,所以,当引领世界的5G为中国汽车赢来最佳的弯道超车机会时,他绝不可能放过!  

结局如何?赵试小姐不敢遑论,但有一点很清楚,万物互联意味着万物移位,只要方向对了,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想跟作者交流,请加作者个人的工作微信:ZWHlily。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