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把亚洲龙推向了B+市场的独角兽位置?神秘力量逐渐现身

汽车生活

16.4万阅读

2020-03-04

根据乘联会数据统计,2019年B+级轿车的全年销量排行中,丰田亚洲龙排名第一,全年销售62329辆;别克君越第二,全年销售39937辆;金牛座第三,全年销售6320辆。2020年1月,丰田亚洲龙单月销量首次突破万辆,达到12038辆,别克君越单月销售12017辆紧随其后,福特金牛座单月销售961辆。

另外据汽车生活采访得知,自亚洲龙2.0L车型上市以来,截至2020年1月底的4个月内,亚洲龙批售总量为32577台,其中2.0L销量占比57%,2.5L汽油版销量占比19%,2.5L双擎版销量占比24%。事实证明,2.0L的加入的确再次带动了亚洲龙销量的上扬,并且在中高端车型中,混动车型的确更受欢迎。

达成B+级销量第一的成绩,去年3月22日才上市的亚洲龙仅用了九个半月的时间。迈向月销万辆俱乐部,亚洲龙也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曾经别克君越也是月销过万的B+级轿车,但相比今天的国内汽车市场环境,并不是所有B+级轿车都能达到亚洲龙的增长速度。

汽车销售更加艰难了不是吗?连上汽大众也在去年败给了一汽-大众。B+级轿车也不是新开发的细分市场不是吗?但即便B级车和B+级车共同发力,也没能阻挡亚洲龙稳步增长的销量。为什么,B+级车在国内市场探索尝试这么久,最终冒出头的偏偏是丰田亚洲龙?

恰到好处的生产时机

别克君越早在2006年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了,但在那时候,君越的身份只适用于高端用户和行政级用车,与普通消费者之间仍有一定的距离。

直到2016年,第三代君越以全新面貌引入国内,才逐渐开始分割一部分B级车的市场份额。在此之前,福特于2015年上海车展上推出了该品牌最大尺寸的轿车——金牛座。至此,起售价低于25万元的B+级轿车开始了新细分市场的探索之路。

和中国高端汽车品牌一样,B+级轿车的切入时间完全可以用“生不逢时”概括。因为在2015年,国内轿车市场的增长速度相比之前下降了3.5%,与此同时SUV市场的增长速度达到52%。2016年,轿车市场的增速虽然恢复至正数,但SUV仍保持了44.6%的高速增长。加之购置税减半政策施行得如火如荼,1.5L排量以下的车型正大受欢迎,而B+轿车的主要优势,都集中在2.0T车型上。

因此在2015-2016年间,发展SUV才是国内汽车市场的主旋律,轿车也因为消费主力都集中在SUV市场而遭受着前所未有的份额下降,更别提以当时B+级轿车的价格和排量,作为新的细分想要取得显著成绩着实困难。

2017年,随着购置税减半政策的逐渐退出以及中国品牌的集中崛起,合资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生存状况受到强烈打击,其中韩系车、法系车以及部分美系车均受到重创,而当时两款主力B+级轿车所属的品牌分类,恰恰在美系车这一分类中。

直到2018年,消费升级的主旋律带动起汽车制造商走向产品向上、品牌向上的全面发展阶段,同时国内汽车市场开始趋于冷静,SUV销量下滑导致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开始萎缩,合资品牌迎来市场回暖的绝佳时机,以日系和德系为代表的轿车市场正享受着收割的快乐,与此同时因为消费升级趋势,豪华品牌和二线合资品牌的中高级车也迎来大批消费者。

正在此时,一汽丰田在2018年广州车展前夕完成了全新架构下旗舰车型亚洲龙的亮相,并于次年3月正式上市,前期主推2.5L燃油版和2.5L混动版车型,起售价仅为20.88万元。随后2.0L汽油版车型的加入再次将价格拉低至19.98万元,成为首款指导价低于20万元的B+级轿车。同时也是在升级换购需求显著增长、日系车份额显著回升之时,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B+级车。

与生俱来的产品优势

回顾早期投放在市场的君越和金牛座,对于B+级车该有的豪华品质和舒适享受都有着较高程度的诠释。可是随着时间推移,用户的审美需求和用车场景均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以往沉稳、商务的B+级轿车风格,早已无法满足多数用户的需求。

于是在产品定位和设计层面,丰田利用TNGA架构特有的运动属性赋予了亚洲龙全新的生命力。低重心、低风阻系数、高动态驾驶感受以及针对中国市场作出特有的舒适性配置增加,这些让亚洲龙和同级别竞品从起点就形成鲜明差距,完美强调了自身的个性化身份。

与君越、金牛座相比,亚洲龙外观设计动感十足,内饰却四平八稳、细腻入微,既满足了年轻一代用户在审美上的全新需求,同时也彰显了B+级轿车该有的成熟与稳重。所谓“双极”理念,丰田用亚洲龙再次证明了运动与舒适的双重兼顾。

另外在排量方面,无论1.5T、2.0T,都无法让用户忽视美系车所带来的高油耗和高用车成本问题。但是亚洲龙初期主打的2.5L汽油发动机和2.5L混动系统都完美兼顾了动力与油耗的双重问题,并且2.5L汽油版还提供自适应悬架配置,混动系统则提供电池8年/20万公里免费保修服务。所以在用车成本方面,亚洲龙的成为了B+级轿车中更好的选择。

至于价格方面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君越、金牛座的终端售价都跌破了20万元,但是亚洲龙也在去年9月推出了2.0L车型,起售价仅需19.98万元;并且在销售后期,一向不会轻易降价的一汽丰田,竟然给亚洲龙全系放出5000元的终端优惠。如此一来,即便竞争对手优惠力度加大,坚持价值导向的亚洲龙也因为2.0L、2.5L以及2.5L混动三种动力系统车型的全面布局,得以轻松应对同级别甚至更宽泛的竞争压力。

没错,从一开始,亚洲龙所面向的,就不只是B+级轿车市场而已。

在亚洲龙上市前期,汽车生活参与了每个阶段的不同试驾与品鉴。在此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关于产品对外宣传上,亚洲龙似乎毫不避讳关于产品和低级别竞品、同级别竞品以及高级别竞品的全方位对比。

对此,一汽丰田官方对汽车生活解释道:“亚洲龙不惧怕任何一位竞争对手,同时我们欢迎大家做更多元化、全方位的产品对比。只要是相同需求、合理竞争范围,我们都相信亚洲龙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

起初汽车生活为这份高涨的自信而感到担忧,毕竟上有雷克萨斯ES,下有丰田凯美瑞,如此一来亚洲龙的竞争对手就囊括了君越、金牛座之外的雅阁、阿特兹、天籁、帕萨特、迈腾、君威、K5、索纳塔等等所有B级车、B+级车甚至是豪华品牌入门级车。

而事实是,亚洲龙似乎赢了不少对手,因为从月销六、七千到月销破万,亚洲龙的销量确实打败了更宽范围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同级别竞品而已。

竞争对手的推波助澜

起初,亚洲龙只有2.5L汽油和2.5L混动两种动力时,因为混动版车型的需求占比更大,加之产品初期的产能有限,所以亚洲龙每个月的订单量与交付量一直存在着部分差异,这也是为什么一段时间内,亚洲龙的终端销量看起毫无波澜,却又总能稳定在7000台左右的月销水准。

直到2.0L车型的加入,随着价格进一步下探,亚洲龙所面向的用户范围更广,需求更多,产能限制问题也随着入门级动力车型的加入开始逐渐得到解决。于是在2020年1月份,亚洲龙的销量终于得以爆发,以超过1.2万辆的销售成绩跻身月销万辆俱乐部。

另外,作为换标ES的存在,丰田一直相信亚洲龙所强调的价值取向,会让用户在更低的价格付出中获得更高的价值体验,用20万元的价格买到与30万元同等素质的用车体验,亚洲龙与雷克萨斯ES之间便有了一道窗户纸般的“阻碍”。

这层“阻碍”,大概在雷克萨斯全系提高产品售价之时,就被轻而易举地捅破了。

丰田相信,在消费升级理念逐渐成为主导的同时,用户的消费观念也会随之升级,价值导向将成为更高层次的用户追求。但受限于经济环境变化,当用户消费预算紧缩,如何能在有限范围内获得更高价值的消费体验,便成了汽车厂商需要主动思考的问题。而亚洲龙,就是眼下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时月销破万的成绩,也恰好证明了丰田对消费趋势发展预判的准确性。

顺应潮流的营销动作

一汽丰田在成立十五周年的时候提出了全新的品牌口号:“致真 至极”。“真”即为丰田所强调的高价值理念,“极”则是在产品、服务、市场、渠道等多方面都要做到极致。在一汽丰田田青久眼里,这是“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完美结合。而亚洲龙所强调的价值理念,正是围绕品牌核心的“智·美双极”。

问题是,这样的核心价值如何才能更好地向消费者传递并且被理解呢?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亚洲龙的美,一汽丰田找来时尚摄影师张曦讲述亚洲龙的设计理念;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亚洲龙的核心力量,一汽丰田将用户带到健身房,以人体核心力量带出TNGA架构的核心力量;为了让更多人理解亚洲龙的价值,一汽丰田找来所有亚洲龙的竞争对手,反复对比体验亚洲龙的安全智能和驾驶乐趣,直到每个亲身体验者均有所收获……

包括在此次疫情期间,一汽丰田也调整了销售节奏及营销策略,通过强化线上营销、一对一无外界接触的私人购车服务,消除客户到店的顾虑,满足客户的需求,尽最大努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安心的购车及售后服务。

由此可见,除却产品实力,亚洲龙的成功还少不了来自田青久带领的团队推动和策划的这一系列市场营销活动。要知道,一汽丰田在2019年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连续向市场投放新车,亚洲龙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还有全新一代卡罗拉和全新一代RAV4荣放,无一不向消费者展示何为“致真 至极”,因为只有用户更加了解品牌所传递的核心理念,才能理解每一款产品的价值所在,这便是营销需要顺应时代所需的意义所在。

B+级轿车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要说抢占细分市场的,丰田亚洲龙不是第一个。但是能够在B+级这一细分快速成长并获得可观利润的,显然亚洲龙的效率比同级竞品高很多。而凭借亚洲龙本身的实力和丰田长期以来对市场发展的准确预判,相信此次疫情结束后,丰田亚洲龙仍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成为B+级轿车市场真正的独角兽。

图片来源于官网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