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自达技术被万众称赞的背后:玩设计属于一条不归路

汽车网评

9171阅读

2016-09-16

作者/编辑:黄看彰

马自达技术被万众称赞的背后:玩设计属于一条不归路

  “明明有实力,却偏偏要靠脸吃饭”,这句话在汽车界中,非常适用于马自达。让人一脸懵逼的大众套娃脸,让人感觉高大上的福特马丁脸,抑或是马自达的魂动风格,均是一眼就能辨认出来归属于哪个品牌的设计。不过,从实际出发来看,马自达的独特设计并没有给这个品牌形象增加多少分量。

  ▲ 产品看似都不错,却只有昂克赛拉卖得不差

马自达技术被万众称赞的背后:玩设计属于一条不归路

  不可否认,马自达这三个字代表着技术,其“创驰蓝天”技术于2010年10月提出,并针对旗下车种之汽油与柴油引擎、手动挡与自动挡变速箱、底盘等主要件进行优化。该技术搭载与马自达的车型上,并投入市场,而经过多年消费者的反馈,燃油经济性和操控性确实让许多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然而,此重彼轻,尤其是品,要说想做到完美,是绝然不可能的,但是在技术上,马自达还是有些说服力的,可当技术达到一定的高度之时,马自达却又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销量上,长安马自达的昂克赛拉今年前8个月共卖出了82,783辆,月均销量超过万辆;CX-5卖出了30,202辆,月均销量3000余辆;而一汽马自达阿特兹前8个月则共卖出了15,782辆,月均销量仅有不到2000辆;2016年6月21日上市的CX-4,历经两个多月共卖出了16,196辆,月均销量在5000辆左右。

  从以上的销量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昂克赛拉远远超过了CX-5、阿特兹以及CX-4的销量,那么,昂克赛拉的性价比就那么的高吗?其实不然。实际上,无论是CX-5、阿特兹、CX-4,无论是长安马自达还是一汽马自达,它们都尽量提高了产品的性价比,从配置上来说,这些产品不可谓不厚道。但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就是,这四款车型中,仅仅昂克赛拉卖得不错。

  ▲ 马自达只适合卖低端产品?

马自达技术被万众称赞的背后:玩设计属于一条不归路

  简单分析一下,可以发现,马自达的魂动设计理念很受消费者的追捧,但在小编所了解的情况中,基本没有几个上了年纪的人喜爱这样的设计,也就是说,整个中国的消费者群体中,钟情与魂动设计的只有年轻消费者,而年轻消费者又惯于上网,所以我们自然而然的认为魂动理念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设计了。

  那么,只有年轻消费者喜欢魂动设计,这对马自达品牌有何局限性呢?当然是消费群体。当消费群体过于的狭小时,这样的一个品牌就显得非常的小众化,而昂克赛拉属于四款产品中价格最为低廉的一款,所以昂克赛拉销量不低,也就不难解释了。

  ▲ 玩设计也有些固步自封

马自达技术被万众称赞的背后:玩设计属于一条不归路

  明明有着不错的技术,偏偏靠脸吃饭,可惜的是,马自达属于玩火自焚那一类的。早在很久之前,阿特兹的出现没有让一汽马自达一扫萎靡,就有人分析说B级车不适应表现出运动的形象——这确实有道理。大众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帕萨特务风早已深入中国消费者的心中,以致以后出现的带着运动风的车型都卖得不尽人意,其中,阿特兹就属于那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即使有人认为是内饰过于寒酸导致的过错,但这似乎只是部分年轻消费者对完美的一种追求罢了。

  马自达是固执的,对技术的固执,对设计的固执,一个让它成功,一个让其毁灭。马自达对设计的追求不仅仅表现在“魂动”的前脸上,甚至是整个车身,马自达都有马自达的特色。为了让美尽情的绽放出来,马自达却做了不小的牺牲。比如长安马自达的昂克赛拉相较于大部分竞品显得小气,最为严重的,坚持年轻化,一汽马自达推出了CX-4,这款极具跨界风的紧凑型SUV,声称整车无处不透着灵动的气息,然而作为一款SUV,整车高度仅有1535mm,与轿车的高度十分接近,这样的设计究竟能为这款产品增加多少分呢?

  早在CX-4正式推出之时,就有不少人推测该车的销量将会与CX-5相差无几,而后几个月的表现也确实证明了这点。其实,一位要购车的同学曾对小编说过,他很喜欢CX-4,尤其是外观,但他的父母却极力组织,原因就在于乘坐的空间上。的确,在中国,很多时候买车并非一人之事,朗逸轩逸等车卖得好,并不是说这些车都很不错,它们只是更能满足家用需求,如此而已。

  ▲ 总结

马自达技术被万众称赞的背后:玩设计属于一条不归路

  所以,综合上面所述,小编想表达的是,虽然长安马自达现在混得不错,但CX-5销量上不去总归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或许可在一汽马自达身上找。总的来说,凭马自达现在的品牌影响力,它几乎不具备生产超过昂克赛拉的中高端车型的运气,昂克赛拉卖得不错,只是价格没过大超出年轻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而CX-5、CX-4、阿特兹也许将来都不会有太大的起色。

  无论是长安马自达还是一汽马自达,两者都是悲哀的,悲哀来自于品牌,来自于冥顽不灵的坚持,来自于对中国市场的不开窍。或许,之所以如此,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其内部人员的管理和举措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所造成的结果渐渐都在产品的身上显露出来,让人远观不敢亵玩。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