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增10万购车指标是个误会,未来会不会再次放宽限购?

汽车网评

16.7万阅读

2020-03-25

作者/编辑:李文健

3月24日,商务部公布一则《北京正在研究出台刺激汽车消费措施》的通告中,提到有关刺激汽车市场的相关政策,引起了大量北京市民的注意。但出乎意料的是,该资讯的链接已经失效。今天,北京市商务局对于此通告给社会公众造成的误解表示歉意。官方的回应,意味着这些政策并未完全想好,也许不久后会再次出台该政策。

增加购车指标成热议

为什么广大北京市民看到该则通告会如此兴奋?因为原文中提到的“二是针对本市无车且在轮候范围的新能源车需求家庭,上半年再释放不少于10万个购车指标,促进刚需家庭购车消费,预计在今年内可迅速转化为消费增量,将新增社零额200亿元左右。”换句话说,就是北京的限购松绑了,增加购车指标了,这是北京市民呼唤已久的政策,而且,如果真的增加10万个购车指标的话,显然可以加快拉动消费,提振当前的车市。

在当天发布这一消息后,由于引来广泛关注,汽车股票集体大幅上涨,尤其是北汽蓝谷、长城汽车、广汇汽车等出现涨停现象。另外,该政策不仅引来大量市民的热议,同时,不少车企也对此感到振奋。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这是对汽车市场最直接有效的推动方式,同时还透露小鹏汽车今年会针对北京市场有专门的政策。不过,这则通告不久后就删除了,因为详细的内容以及可行性还在商讨中。

理性看待放宽限购“失败”

但是,小编认为,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这件事情。忽然删除通告,也就是说,这个政策还没想清楚,并未落实,目前政府部门之间也许还在博弈,其中肯定是有顾虑的地方。事实上,增加购车指标一直都是北京市民呼唤多年的政策,但该政策一直都没有下发,其中少不了的原因是北京保有车辆早已达到饱和,从实施的角度来说,难度不小。因为如果城市的交通以及道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地重新规划,在当前车辆容量饱和的情况下,交通拥堵将会大大加重。另外,在北京这种难以找到停车位的大城市,如果随意增加购车指标,估计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增加购车车标是不现实的,只不过,出台的政策需要更完善、具体、详细。也许在未来可以优先增多新能源汽车指标,不但可以调节汽车市场的格局,还能够拉动消费。又或者说,针对每个地区制定不同的标准,北京市也并不是每环都会拥堵,像五环这些区域也许可以适度放宽。

放宽限购政策已推进前行

我们能从群众的反应中看到,增加购车指标政策的影响力有多大,但在现状,实施这个措施又十分艰难,因此,找到两者的平衡点是重点。这一措施不仅引起大量市民的热议,激起他们心中的购车欲望,而且对汽车股票、汽车的市场有如此大的推动作用。这正是反映出消费者对放宽限购政策的渴望以及该政策对车市的正向影响大。因此,也已经有不少省份放宽汽车限购或者推出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3月24日,浙江省也发布了鼓励杭州市有序放宽汽车限购措施。广州在3月6号发布《广州市促进汽车产业生产消费若干措施》中提出今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每车1万元综合性补贴,同时对购买“国六”标准新车的消费者,每车补助3000元。近日,为了振兴当前的车市,增加了小客车指标,预计拉动总产值将超过200亿元。

小编认为,刺激车市的相关政策将会越来越多,同时也会有更多的省份陆续加入这个行列,我们能看到一个利好的信号:继去年贵州开放限购之后,杭州市有很大希望成为疫情发生后第一个取消限购的省会城市,随着趋势的发展,未来很可能会有更多城市取消或放宽限购。

写在最后

或许放宽限购已经是当前拯救车市的有效措施,因此,已经有不少的省份、地区开始实施起来,虽然北京此次放宽限购是个误会。但随着其他省份的政策,也许在解决困难后就会重新开启放宽限购政策。

不过,北京的市民也不用太纠结,因为在3月23日,商务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就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复工营业的通知》来促进汽车产业消费。文中提到出台新车购置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取消皮卡进城限制、促进二手车便利交易等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提到实施汽车限购措施地区的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所以,在未来,北京市的相关政府部门将会制定更详细的政策,还是有很大机会推出放宽限购等政策。

在此特殊时期,汽车网评顺应大势,号召大家远程办公,并启动汽车资讯兼职、报料人招募计划。

如果你对汽车车型有独特了解,或是新颖观点,或是对汽车行业有独到见解,可直接联系我们,成为我们的兼职编辑。我们将提供专门的独立发布平台。

如果你有汽车的行业内幕、企业内幕、车型内幕、经销商内幕也可向我们报料。

不管是兼职编辑或是报料人,一经采用,均可获得丰厚报酬。

有意向者请直接通过私信或是总编信箱发信联系。总编信箱:admin@qcwp.com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