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退烧”,“和谐”车圈来了吗?

电动EV
电动EV
原创

1.8万阅读

06-09

作者/编辑:陈杰
导读
内容由DeepSeek-R1模型生成

车圈价格战终于迎来官方喊停,无序竞争得到整治。价格战虽短期吸引消费者,却伤了行业根基。官方出手踩刹车,旨在引导车企回归技术、品质和服务竞争。价格战熄火后,行业生态有望健康,消费者将能购买到更靠谱、更满意的车辆,中国汽车工业也将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前阵子,国家工信部、中汽协这些"官方大佬"最近集体下场,对于车圈无底线的价格战进行表态,直戳"无序竞争""严查整治"的关键词。

果然,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来了。

6月8日,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5年降价促销力度大幅降低,尤其是3~5月的降价车型大幅减少,具体这价格战“退烧”得有多厉害,现在不适合买车了吗?咱今儿就掰开了聊。

价格战 崔东树

  • 价格战打到现在,谁在"流血"?

要知道价格战“退烧”得有多厉害,咱们就得知道之前“发烧”得有多严重。

咱先算笔经济账,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率4.3%,比整体工业企业还低1.1个百分点;到今年一季度,直接跌到3.9%。十年前2015年还有8.7%的好光景,2022年打价格战前也有5.7%。

这哪是"以价换量"?简直是"割肉换量",车企卖得越多,利润窟窿越大。

再看各大车企们的财报,数十家主流车企,有几个不是在亏钱的,只有比亚迪、理想、特斯拉,以及后起的赛力斯,零跑也是刚好够到及格线,这谁能扛得住?

但凡看得懂制造业的营收逻辑的就知道,这可太不正常了。非常恶劣,甚至恐怖的生存之战。

汽车菜市场 OBD 年审 过户 多人多车帅图1

另外,最惨的还不只是车企,上游供应商被压价压到没利润,下游经销商更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说,2024年84.4%的经销商在"价格倒挂"卖车,60%倒挂超15%;2024年一年退网4000多家4S店,是往年两倍。

车主也更懵了,刚提车就降价、保养权益缩水,现在买个车都得查"保价险",生怕当"大冤种"。而且还得擦亮眼睛,不然买了哪吒、威马这些倒闭车企,更是欲哭无泪了。

另一边,也逼着"等等党"心态拉满,反正价格还会降,而且迭代都这么快了,不急。

换一个角度,这些等等党都都把钱都拽在口袋了,这可是大钱啊,市场怎么流通,周而复始,也使得价格战愈发激烈,陷入了死循环。

你瞅瞅,这哪是刺激消费?这是开了加特林,进行无死角扫射的吧?

车间工厂组装 超帅图 装配

  • 官方为啥这时候喊停?行业要"刮骨疗毒"

有人说,价格战是市场行为,官方不该插手。但你细品:从2023年打到2025年,这场仗早不是"优胜劣汰",成了"全员陪跑"。BBA入门款降到20万内,豪华品牌利润暴跌,奔驰一季度净利润跌42.8%;合资品牌销量下滑,库存堆成山;新势力卷配置卷到"标配变顶配",结果钱都贴进去了,市场没真扩大。

更关键的是,消费者要的不是"便宜到离谱的车",是"开得放心、用得舒心的车"。你车企天天降价,质量和服务跟不上,谁还敢买?李书福早说过:"越降质量越差,服务越差",这不是吓唬人。价格战打到最后,伤的是整个行业的信任根基,消费者对车企失去信心,产业链上下游跟着倒霉,最后谁都赚不到钱。

所以官方这时候出手,本质上是给行业"踩刹车":别再卷价格了,把心思放在研发、品控、服务上。这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方向一模一样,咱们要的不是"便宜但没保障"的车,是"好用、耐用、让人放心"的中国制造。

车间 装配图 帅 流水线 12

  • 价格战"熄火"后,行业会咋变?

往好了想,这场"刹车"可能是件好事。首先,车企不用再当"价格傀儡",能把钱花在刀刃上:搞新能源技术、提升智能化、优化售后体验。你看比亚迪为啥能赚钱?人家电池技术、垂直整合能力摆那儿;赛力斯为啥能逆袭?靠的是和华为深度合作的产品力。这些才是企业该卷的方向。

其次,消费者不用再当"预言家",不用猜"下个月会不会降价",不用为了等优惠憋半年。车价稳定了,买车决策反而更理性: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车?是续航长的,还是智能座舱好的?是服务网点多的,还是保养便宜的?这种理性消费,反而能倒逼车企把产品做精。

最后,产业链上下游能喘口气。供应商不用再被压价到亏本,能腾出精力搞技术创新;经销商不用再"赔本赚吆喝",能把精力放在客户服务上。整个行业生态健康了,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蓝海 网图 有点红 帅 内卷

  • 电动EV:价格战终会过去,好产品永远有市场

说白了,价格战就像一场"狂欢派对",刚开始大家都能喝两杯,喝到最后只剩醉汉。官方的喊停,不是不让竞争,是让竞争回到"正道"上,比技术、比品质、比服务,而不是比谁更能"赔本赚吆喝"。

对消费者来说,短期可能少了点"捡漏"的快感,但长期看,能买到更靠谱的车;对行业来说,短期可能少了点"野蛮生长"的热闹,但长期看,能长出更多"百年老店"。毕竟,咱们老百姓要的不是"便宜到离谱的车",是"开十年都不后悔的车",这才是中国汽车工业该有的样子。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