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访谈|睿蓝汽车的目标:要做到“普惠”,更要做到科技平权

汽车网评

1.6万阅读

2023-11-20

作者/编辑:李乐文

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如今,全球电动化、智能化提速,众多车企面临转型难题,同时市场内卷严重。在此大环境之下,品牌及旗下产品如何打造差异化,以及如何打“持久战”,将会成为不少车企的首要挑战。

但这个问题,对于真正成立不到两年的睿蓝汽车而言,似乎并没有那么难。在这届2023广州车展的现场,睿蓝汽车董事长、CEO娄源发以及睿蓝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陈高旭对话汽车网评等主流媒体,针对以上所提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越是内卷,越要做到差异化

今年车市的内卷,已是行业共识。但大家为了活下去,只会更卷。优胜劣汰,是亘古不变的定律,毕竟存量市场,总有人会离场。而至关重要的是,如何在当中打造差异化。那么,睿蓝汽车的定位以及发展路线有何差异化?

对于这个问题,睿蓝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陈高旭表示,睿蓝的品牌战略是比较清晰的,最大的差异化是充换一体。回到不同的产品,也有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定位,比如睿蓝9是6座、7座大空间,针对商用、家用两用,以多变灵动的组合,包括纯电车经济实用的成本作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而“睿蓝7”更多针对年轻用户。

陈高旭还表示,我们希望做小而美、小而精的品牌,所以在产品定义上、设计上,我们希望更好满足用户的特别需求和精准的用户体验。

诚然,在目前家用纯电汽车市场中,既能充电又能换电的品牌并不多,除了睿蓝之外,我们熟知的品牌还有蔚来汽车。但从成本角度出发,走换电路线就等同于烧钱,毕竟一个换电站的投入是巨大的,蔚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睿蓝作为一个正式成立不到两年的汽车品牌,也走充换一体路线,那是不是意味着自毁前程?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而这也是睿蓝汽车在行业中的差异化之一,睿蓝的换电模式与蔚来的并不相同。蔚来汽车完全是从C端全线铺开,而睿蓝所做的换电模式是先做“B”,再做“B+C”。

睿蓝汽车董事长、CEO娄源发表示,在这种模式之下,是可以做到局部盈利的。比如局部城市是盈利的,他们可以通过这种模式,从一个城市孵化起来,毛利逐步上来,最终有利润,那就可以滚动发展,逻辑就是从点线面展开,策略是滚雪球式发展。

娄源发还提到,企业要想长久活下去就必须有造血功能,没有造血功能是不能长久的,哪怕股东再有钱也不会往里砸钱。我们的逻辑是希望通过To B做基础,To C做增量。

从企业发展路径来看,睿蓝汽车是独特的,而充换一体路线也给用户多了一种选择,除了充电之外,还可支持换电。

“普惠”的基础上,实现科技平权

实际上,睿蓝的定位也非常清晰。娄源发聊到,睿蓝品牌的产品定位是要普惠,所谓的普惠就是睿蓝的品牌定位就是做大多数消费者都能买得起的产品,他们的定位基本在15万左右的价格区间。同时,在普惠的基础上,实现科技平权。

之所以要实现科技平权,主要是为了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因为在娄源发看来,只有性价比好了以后才可以普惠,否则做不到。在他的逻辑中,他要将产品做到短板不短、长板足够长。

其实从睿蓝7上可以看到,普惠这一点确实做到了,毕竟价格亲民。其次,在所谓的“短板”方面如配置了大多纯电车不标配的遮阳帘等。又比如,睿蓝7可支持语音功能开启后备箱等功能,这些都能满足用户基本的需求。

但与此同时,睿蓝7又有自己的“长板”,如陈高旭所说的15万级做到纯电续航超600km、15万级采用后置后驱以及五连杆后独立悬挂,以及20万内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等等,都能让人瞬间找到睿蓝7的产品标签。

一款产品的定位是否精准,产品标签是否独特,都是能否成为主流产品的主要因素。从目前睿蓝7的产品特性来看,睿蓝7在15万级纯电SUV市场中的竞争力确实不错,尤其是操控性方面,或许能深得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

此前,有业内人士称睿蓝是“车圈瑞幸”。对此,陈高旭也聊了很多睿蓝和瑞幸之间的相似点。其中一点小编印象较为深刻,陈高旭认为睿蓝在营销层面与瑞幸是有共通点的。他表示,睿蓝现在采用的是新的营销模式,比如推出“满天星计划”,如打造瑞幸式的蓝盒子,里面摆几辆车、几个沙发等,客户可以去体验车、喝咖啡、试驾等等。再比如,睿蓝推出了线上合伙人,可以为用户提供试驾、预定等等。

汽车网评:睿蓝正在做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从品牌定位,到产品标签,再到营销模式,睿蓝都有一套独特的理解,这也使得睿蓝在车圈中的存在是独特的。娄源发透露,睿蓝就是做小而精,未来的5年规划只做聚焦充换电,并且主要聚焦A级车,B级车往上的车暂时不考虑。他的策略是铆定这个点去打,把有限的资产往这个点上打。

在小编看来,睿蓝正在做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无论是充换电的聚焦,还是产品普惠,抑或是科技平权,这是行业内所缺乏的,也是极少人会选择去做的不凡之路。当然,这条路或许满路荆棘,但睿蓝却不畏前行。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