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A首款试制车下线,小鹏离收获第二品牌增量又进一步

汽扯扒谈

3014阅读

05-17

近日,有媒体报道,小鹏汽车旗下新品牌MONA首款车在小鹏肇庆工厂生产,试制车已下线,即将进入PT2(Production Trial 2)阶段,电池供应商包括比亚迪。完成PT2后,MONA便会进入预生产(PP)和小批量生产(SOP)。

据了解,MONA总负责人为姜文,职级P9,在小鹏任职多年。加入小鹏前,姜文曾供职于吉利汽车研究院和宝能汽车。

加速高阶智能在A级市场覆盖

今年3月16日,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首次对外披露小鹏汽车即将发布全新品牌,正式进军10-15万级全球汽车市场。官方表示,今年6月,MONA品牌正式发布,预计首款产品将于Q3正式上市。

何小鹏特别指出,新品牌在该市场价格带将颠覆技术创新,打造AI智驾新物种,为年轻人提供一台真正的AI智驾汽车。

一直以来,小鹏汽车坚持将智能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目前,小鹏智能驾驶功能实现国内领先,功能迭代、本地化适配和成本下探持续加深企业“护城河”。今年5月,小鹏宣布,城区智驾100%全面进入无图时代。

申万宏源研究认为,小鹏汽车长期以来深耕智能驾驶,积累了大量技术及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拥有将智驾大规模落地的能力。作为国内首个量产落地高阶城市辅助驾驶功能的车企,小鹏在开城速度上已率先取得领先地位,后续也有望率先将资源及精力投入城市内部道路覆盖度的提升,减少自动驾驶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断点,提升驾驶体验。

而且,无图化不仅为小鹏提升智驾覆盖度与效率,还能显著降低成本。小鹏计划,今年底前实现智驾硬件BOM成本降低50%,释放高单车盈利。同时这也意味着,小鹏的无图智驾可以较为轻松的应用在MONA品牌车型上,MONA品牌也将加速高阶智能在A级车市场的覆盖。

此外,MONA品牌作为小鹏与滴滴的合作品牌,滴滴将面向小鹏汽车首次开放全生态赋能,为MONA提供包括智能座舱、智驾及共享出行市场等多维度的强有力支撑,助力小鹏汽车在“15万级”价格区间打造爆款车型。

能扛起销量重担吗?

随着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各个品牌之间的分水岭也越来越清晰。今年4月,小鹏共交付新车9393台,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4%。1—4月,小鹏累计交付新车31,214台,同比增长23%。尽管销量向好,但总销量已经落后不少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

对此境况,小鹏积极进行战略调整。首先,为保证自身市场份额,及时调整市场定价策略,多款车型跟进降价;第二,增强推新节奏及频率,开启全新一轮强车型周期。小鹏计划,2024年将开启多品牌全球化战略运营新阶段,未来3年推出超10款全新车型;第三,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络覆盖,加速渠道下沉,计划到今年三季度,销售门店数量将会增加到600家。

MONA品牌主攻10-15万级全球汽车市场,尽管该价格区间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还未到50%,但竞争非常激烈。其中,比亚迪就是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在新能源市场,比亚迪最大的优势在于超高性价比和品牌效应,相较而言,小鹏则需要最大限度发挥其智驾优势。目前来看,城市NOA功能推动智能化奇点到来,城市NOA和 AI代驾等简化驾驶习惯的功能有望成为购车的核心需求,智能化功能有望成为影响车企销量的核心原因。

何小鹏去年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称,MONA的竞争力将远超市面上的产品,保守销量预期在一年10万台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小鹏从智驾硬件、电驱系统、电子电气架构、一体化压铸等方面多点优化实现技术降本。同时,与大众的合作使小鹏的研发投入得以利润反哺,快速回笼资金,同时基于更大规模的战略合作也将正向作用于小鹏未来的盈利能力,优化经营成本结构。小鹏将有更充足的资金助力MONA品牌发展,具备领先能力的MONA车型将驱动小鹏新一轮向上周期。

综合来看,随着MONA品牌发布进军下沉市场,凭借领先的智驾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小鹏有望打开更大的销量成长空间,进一步加速新能源智能化的行业进程。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