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的投诉主要是来自于成都地区,在2011年,汽车投诉网共收成都地区的投诉量221宗,占四川省总投诉量的47.53%。
销售量与投诉密切相关
2011年度成都地区的汽车投诉中,3月份投诉量达到最高峰,为41宗,占成都地区总投诉量的18.55%,占四川省当月总投诉量的60.29%,这主要受“3·15”的影响;下半年的投诉量则下降较为明显。
从成都地区的车型属性分析来看,有66.52%的投诉来源于紧凑车型;19.46%的投诉量来源于小型车;这两类车型的投诉量占比相较四川省有所上升;微型车的投诉量占比3.17%,相较四川省的4.73%有所下降,说明微型车的市场主要是以二、三线城市为主;整个四川省豪华的投诉量为3宗,仅成都就占了两宗。
在成都地区的车价属性分析中,73.76%的投诉都来自5—12万元这一价格区间;22.62%的投诉来自12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同比四川省的18.49%上升了4个百分点,占四川省12万元以上价格区间的投诉量的58.14%,说明四川省高价位车的投诉主要来自于成都地区。
而在2011年成都地区的投诉中,在磨合期内就出现质量或服务问题的投诉量占比为12.67%,同比四川省的17.85%下降了5个百分点,可见在四川省其他地区新车问题也较为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1年成都地区的投诉中,52.94%的投诉来自合资品牌,占四川省合资品牌总投诉量的58.21%;45.70%的投诉来自自主品牌,占四川省自主品牌总投诉量的3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成都地区的车主比较倾向于合资品牌,这与成都地区的生活水平有关,也与合资品牌的销售市场有关。
投诉解决日趋高效
2011年成都地区的投诉处理完成率达到了95.93%(包括处于满意度打分状态的投诉),相较四川省总的投诉完成情况,成都地区的投诉处理得稍好一点,主要是成都地区的车主相较其他地区离4S店更近,更方便解决问题。
在2011年成都地区的投诉中,合资品牌的解决率为92.31%,自主品牌的解决率为100%,说明自主品牌对投诉的处理还是比合资品牌要好一些。(图中所指的完成包括处于满意度打分状态的投诉)
74.66%的投诉能在半个月内得到企业的回复,这些说明大部分相关企业均能在收到投诉后比较及时地和车主协调处理,并及时向汽车投诉网提供解决方案,企业对投诉的重视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比往年,处理效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这也得益于企业日渐认识到处理投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报告显示,在满意度方面,23.53%的车主在反馈中对企业的处理结果表示满意,12.67%的车主表示不满意,同比四川省的满意度有所上升,这不仅仅与成都地区的投诉处理起来更方便有关,更与其他地区4S店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关。
汽车质量仍然堪忧
投诉方向图表显示,仅针对服务产生的投诉占比11.76%;仅针对质量问题产生的投诉占比61.09%,27.15%的投诉人对质量和服务进行同时投诉;也就是有38.91%的投诉涉及服务方面,同比四川省的47.1%下降幅度较大,可见成都地区4S店的服务水平更高;大部分同时针对服务和质量产生的投诉都是由质量问题所引起,因此,如何改善产品质量依然应当是企业的首要任务。
在汽车质量方面的投诉中,车身及电气、变速箱、发动机是主要投诉对象。车身及电气占成都地区总投诉量的30.77%,主要投诉室内噪音大、密封性不严、空调故障等问题;室内噪音大、密封性不严等问题主要是由于其他部件异响的问题引发投诉;空调问题方面的投诉主要是因为空调在夏天制冷效果差等问题引发的;变速箱的投诉量占成都地区总投诉量的34.39%,主要涉及变速箱异响、换挡困难等问题;发动机的投诉量占成都地区总投诉量的23.53%,主要涉及发动机异响、怠速不稳、油耗大等问题;一直投诉量不多的轮胎这次也占了总投诉量的8.14%,主要是因为“3·15”期间,轮胎问题的曝光,很多用户对轮胎质量非常关心且担心。轮胎问题的反映多集中在爆胎、鼓包、开裂、非正常磨损等。不少车主明确表示,即使现在所用车辆轮胎还无异常,但仍担心行车安全有隐患,希望厂家在这方面有所行动并在选择轮胎品牌时把安全性放在首位。
成都地区关于服务投诉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服务态度差、欺诈行为、维修技术差等问题上。服务态度差的投诉量占总投诉量的10.86%,同比四川省的12.47%稍有下降;涉及欺诈行为的投诉量占总投诉量的9.05%,主要是投诉销售人员在销售中急功近利所致;说明成都地区服务方面的问题相较整个四川省来说并不是最严重的;服务问题多是由质量问题引发,如4S店对车辆故障多次维修,但始终无法给出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对于很多同款型车辆出现的通病,厂家与4S店不能正视问题所在,仅以各种理由来搪塞;还有就是配件缺货,未在对车主承诺的时间内到货,还不能给出明确答复,并且在车主的多次催促下厂家客服和4S店都相互推脱等。
从投诉诉求上看,“要求赔偿”是车主主要的诉求,投诉量占比40.72%,主要是要求赔偿多次往返维修站的交通费、误工费还有车主认为不合理的维修费用等,这也凸显当前4S店与车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车主也不再局限于仅仅将车修好,而是要求更高的赔偿,但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这种要求又注定难以得到满足,而这又进一步加剧车主与4S店之间的矛盾,如此循环往复,导致矛盾越发紧张。“要求维修”的投诉量占比39.37%;“要求召回”的投诉量占比38.91%,主要是针对通病性问题才会发起召回的诉求。(资料来源:汽车投诉网)
汽车维权五大难点剖析
针对汽车维权的特殊性,汽车投诉网特地为大家整理归纳出汽车维权的五大难点与大家共勉,希望车主看了之后能够有所帮助,以便在需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证据收集。
举证不力:部分消费者在平时保养、维修时不注意收集相关维修单据,以及车主缺乏对汽车的专业知识,待到维权需要举证时才发现根本无从入手。虽然说现在有举证倒置一说,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国还鲜有采用这一举证手法的案例。
鉴定无门:车主不认可厂家的检测结果时,就需要自行进行质量鉴定,而目前国内仅有的几家鉴定机构并不接受单方面委托,如果车主要求进行鉴定还需要得到厂家的书面同意,这对于车主来说难度不小。
维权成本高:动辄上万的检测费用对于车主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而如果要进行主要部件的检测,其检测费用更是高达十几万,在这天价检测费用面前,更多的车主不得已选择了放弃;另外漫长的投诉过程也让车主身心疲惫。
解决效率低:对于有争议的投诉,往往要经过几个回合的往返才能确认。先由车主向4S店报障检测,然后由4S店向厂家进行反馈、备案,如此几个来回下来,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年半载,车主的维权决心也就这样慢慢地被消耗完,就算有最后坚持下来的,也会被迫在有限的维权成果面前妥协下来。
退车换车难:这首先是涉及责任认定的问题,然后就是涉及是否已经达到退换车的条件。而责任认定对车主来说就已经是一个难过的门槛。过了这道槛,还得继续过如何判断是否达到退换车的条件这个槛,槛上加槛,想不难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