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想到,在车贷行业陷入寒冬之际,一群玩家另辟蹊径,竟然开拓出了蓝领和农村市场这个新大陆。
据业内人士调研分析,买车对于蓝领和农民阶层来说,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同时,蓝领和农民的收入只需储蓄几个月,就可以支付买车的首付,经济能力也完全可以支撑。所以,买车在蓝领和农民阶层中,有巨大的需求。

不过,因为蓝领和农民阶层基本都是「零征信群体」,原来针对城市中产和富豪阶层的风控模型基本上完全失效。所以,要开拓蓝领和农民市场,就需要对风控模型进行创新。
蓝领和农民买车需求极其强烈
一位投资经理为了搞清楚蓝领的状况,伪装成了农民工到工厂卧底,对农民工群体进行了跟踪式调查。
调查的结果是,农民工群体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依然停留在较低级的状态,但是,有一件事大大出乎了这位投资经理的意料。就是农民工买车的需求极其旺盛。

有两个侧面的例子:
第一个:有工厂找这位投资经理,希望可以融资建设停车塔。投资经理到厂房一调研,发现工厂里外的道路停满了车,并且不少还停在了厂外面。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些车一半以上都是厂里的流水线工人的。
第二个:这位投资经理还发现,南通的一家弹个车门店,30 平方的门店,连展示车也没有,一个月卖了 80 台车。要知道现在一家 300 平方的 4S 店月均销量也只有 60~80 台。门店有一半的买家都是 18~25 岁的外来务工者。
据这位投资经理描述,农民工把买车作为打工的第一个梦想,农民工买车需求的强烈程度,超过我们大部分人的想象。
从需求端考虑,当前,农民工在城市买房的难度变得非常高,于是买车就成了农民工追求高档消费的一个目标。买车,对于农民工意味着面子。如果能够开一辆车回农村,那就象征着这个人在城市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蓝领农民市场成车贷新大陆
从经济能力考虑。农民工如果吃住在工厂,那基本上每月只有数百元的开销(工厂包吃住),平均下来每月农民工可以存到 2500-3000 元。
而在某些车贷平台上,低价位的车往往可以以最低的首付率 10% 贷款拿到,大约只需要付 6000-10000 元的首付就可以买车,然后月供 3000-5000 元。这个价格对大多数农民工来说都是可以负担的。

据业内人士分析,到 2020 年,汽车金融行业贷款规模将突破 2.4 万亿元,每年同比增长超过 30%。
从人均汽车保有量看,2016 年美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为 0.76 辆,而中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仅为 0.14 辆。这四倍多的差距缩小,不是靠一二线城市的人多买几辆车能达到的,更大的市场来自于这批占中国人口半壁江山的劳动者。

可以说,未来汽车金融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是,随着近期「打黑除恶」对暴力催收的打击,原来高度依赖贷后风控的车贷模式已经破产,车贷行业面临着一轮残酷的洗牌。
在行业危机关头,一部分玩家另辟蹊径,下沉到蓝领和农民开发车贷市场,没想到却发现了新大陆。
蓝领和农民车贷风控需创新
蓝领和农民因为风控的特殊性,几乎让针对城市中产阶级的风控模型完全失效。

这数亿的蓝领和农民基本可以说是「零征信人群」,既没有信用卡,互联网的第三方数据也比较缺失。可以说,用大数据的方式来评估蓝领和农民的信用水平,是极其困难的。
穷则思变,针对蓝领和农民的风控需要进行创新。不少风控人员反映,他们采用的方法是给每一个蓝领和农民用户建立一个单独的用户模型。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维度:
1进村打听
蓝领的情况稍微有点特殊,但农村是个封闭的人情社会,家家户户世代聚居,每个人的财富、品质基本上全村都知道,不少风控人员采用的策略是,进村打听借款人的信用信息,用这种方法基本上可以获得较全面的一个借款人画像情况。

2测量财产
针对农村的风控,不少风控人员还会采用测量借款人家庭的土地和宅基地,以判断借款人的信用情况。基本上来说,土地都是在那里现成的,只要风控人员真的实地考察,就能够获得想要的信息。

3考察车的用途
在用车方面,蓝领和农民阶层和白领阶层有很大的不同,白领主要以使用为主,而蓝领和农民还会用车来进行创收,比如用来拉货等。
所以,许多风控人员在放款前,会重点考察借款人的购车用途,如果借款人买的车和他的创收定位相符,并且他用车创收的规划很完善的话。那么会考虑给借款人放款,否则不会给借款人放款。

因为蓝领和农民阶层的征信信息较少,所以风控就需要实地考察。重点考察他们的财产、家庭和购车意图,只要这些数据是良性的,那么一个借款人的购车模型就会是偏良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