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救护车是啥?30天生产缩到10天,强的是大国制造体系能力!

陈波帆

16.4万阅读

2020-02-01

灾难面前有大爱,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已的十多天中,社会各界纷纷捐资捐物驰援抗疫一线,这其中,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词汇便是负压救护车。那么究竟什么是负压救护车呢?车企们加急生产负压救护车,力图将原本30天的工期缩短至10天,要跑赢疫情蔓延的背后又说明了什么呢?在我看来,这展示了大国制造体系能力的强大。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每小时换气20次,杀灭99.97%的细菌防止车内人员交叉感染

 

每辆负压救护车的驾驶舱后面,都有一个完全隔离的封闭式医疗舱,这个隔离医疗舱和普通救护车的医疗舱相比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负压,即通过密闭性处理和装配负压装置将医疗舱内的空气压力控制在-10pa~-38pa之间。由于医疗舱内的气压小于舱外的大气压,所以空气仅会自外向舱内流动。当舱外空气流向舱内时,会经过高效的杀菌过滤,能杀灭99.97%的细菌。同时,医疗舱会每小时自动换气20次,将医疗舱内的空气再通过经高效过滤器(99.97%@0.3um)过滤后排出,可以有效地减小病员微生物向救护车向外界环境的扩散、污染。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也就是说,负压救护车的医疗舱就等于是一个会自动呼吸换气的“肺”,并在呼吸换气的时候进行过滤杀菌,确保医疗舱内的空气及排出舱外的空气都无菌无害,可有效避免舱内的人员交叉感染。再加上负压救护车的医疗舱内普遍都配备了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等全套抢救设备,并安装了紫外线消毒灯、中心供氧接口等,所以如清创缝合手术和心肺复苏等需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抢救都可以在救护车上进行,所以负压救护车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和传染病等特殊疾病例病人最合理的交通方案,而这也普通救护车上是难以实现的。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为何工期需要30天?10天内生产出负压救护车难度在哪?

 

通过上汽集团、福特中国等车企对此次疫情防控的捐赠行动,我们都不难看到这么一项,即“加急生产负压救护车”。其中上汽MAXUS就明确指出,其超过95%的技术骨干和职工已在大年初二以前返厂复工,轮班作业加急生产负压救护车,力图把30天工期缩短至10天,在2月5日交付首批60辆负压救护车支援抗疫前线。那么问题来了,为何生产负压救护车工期需要30天呢?要赶在10天内生产出负压救护车难度又在哪儿?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其实不管是上汽MAXUS也好,江铃福特也好,它们都是车企,生产制造的是车,而负压救护车上的负压隔离医疗舱以及相关医疗救护设备并非车企们自己生产的,所以负压救护车的生产制造往往要分成两个主要步骤。首先就是制造车辆用于行驶的机械部分,其次还要装配用于医疗救护的医疗舱部分。原本制造一辆负压救护车“半成品”车辆框架所需时间就要2周左右,而再加上安装负压装置、医疗救护设备又需要2周的时间,那再到通过测试能交付使用,前前后后的生产工期就需要1个月左右。而对于疫情,1个月的时间显然慢了,专家预测,未来10天会是此次疫情扩散的峰值期,要跑赢疫情就必须缩短负压救护车的生产周期。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工期缩短至正常水平的1/3,强的是大国制造体系能力

 

要将原本30天的工期缩短至10天,在我看来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生产车辆的同时就制造负压医疗舱部分,最后将两个“半成品”合体。但问题是当今的救护车普遍都来自承载式车身的一体化造车平台,并非驾驶舱货箱分离结构,所以车辆驾驶舱及机械部分和负压医疗舱部分分开制造,最后“合体”的方式是行不通。所以还得按照生产流水工序,缩短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方能达成。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而要完成这样的壮举,就必须保证各零部件、设备保质保量的供应,还得确保过硬的技术支持,充足的生产力及后勤保障,各个环节协同发力,优化工序才行,说白了就是要依靠强大的整体制造体系能力。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事实上当今中国制造的水平确实不会让我们失望,就上汽MAXUS方面的情况来看,他们利用上汽集团强有力的物流保障,在第一时间调动各方资源保证了零部件的供应。从技术骨干到生产职工均在第一时间返厂复工,一边自我防疫一边加班加点,轮换作业全力生产,力求在2月5日之前生产出60辆负压救护车,江铃汽车方面也同样如此。这也清晰地展现出了其在零部件供应、物流运作、人力组织、生产工序、应对紧急预案等方面的整体制造体系的能力之强。而令人欣喜的是,中国车企普遍都具备这样的实力,也就是说,强大的是大国制造体系能力。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写在最后:中国制造崛起、中国工业跃居世界先进水平的观点此前我们没少提过,但仍有人对此抱将信将疑的心态。通过此次中国车企面对疫情迅速做出的反应,缩短工期至正常水平的1/3加急生产负压救护车一事,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国制造体系能力的强大。那么往后,我们是否该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多一份信心和支持呢?我觉得这很有必要。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