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造车新势力们,看风景的人,成了别人眼里的风景

买车家

17.6万阅读

2023-01-07

前一秒,你还站在桥上看风景,下一秒,看风景的人却在楼上看你。


回顾2022年,在疫情反复、芯片断供的重重危机之下,汽车行业遭遇了诸多挑战与变数。尽管新能源市场是其中为数不多向好的板块——1-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574.2万辆,同比增长104.6%,渗透率达到35.9%。然而直观数据层面的狂欢背后,新势力们暗藏着的种种喜与忧,也在一一浮出水面。

用“冰火两重天”这个词来形容2022年新势力们的境遇,似乎再适合不过。

火,指的是头部玩家火得一塌糊涂,头部玩家销量蹭蹭蹭往上涨,冰指的是部分掉队的玩家纷纷退场,威马、爱驰这样的弱势品牌艰难求生,很难看到翻身的希望。


由此可见,今年成为造车新势力重要的分水岭。而接下来新势力的头部玩家们仍然不能放松警惕,与特斯拉和传统车企上演的强强对决,将是决定新能源下半场格局走向的关键一役,谁都没有输的本钱。

造车新势力分野

万万没想到,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单会出现如此之大的波动,曾经领跑的蔚小理失去销冠宝座,反倒是靠平民价格打开下沉市场的哪吒汽车在2022年登顶。

这似乎说明,想要在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并非一定要走高端路线。事实上,哪吒汽车生来就带着与其他头部玩家截然不同的定位和价格属性。但笔者认为,一个市场,需要不同定位的品牌去去平衡用户不同的需求。显然,哪吒汽车和它们不一样,却通过销量肆意绽放了自己,也通过事实证明,性价比永远是拿捏市场脉门的不二法则。


虽错失销冠,但“理蔚小”也没就此掉队,分别稳坐造车新势力第二、三、四把交椅。年度交付排在第二位的理想汽车在下半年全新产品矩阵上市后,销量爬升明显,12月更是创造了单月破2万的交付量,同时也是新造车中首次突破月销两万的品牌。


蔚来汽车没能达成四季度月销过两万的承诺,然而年度交付122486辆,同比增长34%的表现,依然稳居于全年销量排名的第三位。李斌对于蔚来2023年的发展目标十分有信心,甚至认为有望超过雷克萨斯(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一个季度,进行了多方面改革的小鹏,似乎找回了自己的节奏,12月交付量为11292辆,单月同比增长94%,这也是自去年8月以来再度破万。至于小鹏全年累计交付量则刚刚超过12万的样子,同比增长也有23%,位列总榜第四位。


与前几名销售火热的场景不同,尾部的新势力们则在上演淘汰赛。比如曾经和“蔚小理”并列的威马汽车,在2022年销量一蹶不振,大规模关店,员工降薪,财务暴雷,资本市场运作不顺,一系列的负面消息,将沈晖的造车梦化为泡影。

而和威马同样风雨飘摇的,还有爱驰汽车,不断错失风口的推进节奏,成为了其进入困局的根本原因,至今累计销量仅1.5万辆,还不及其他头部势力单月的数据。背靠东风集团的岚图也危机四伏,12月交付量仅1729辆,同比下滑48.08%。在此之前,恒大、自游家等更是已经悄然出局。



历数这些曾经也光鲜亮丽过的新势力,研发团队遍布全球,概念车频繁亮相,却终究没逃出清场的厄运。至于剩下的坚守者如何重构造车秩序,仍然是挥之不去的“当务之急”。

毕竟头部玩家们彼一时的销售火热,也不代表他们就没有苦恼了。

注意,目前看起来上岸的新势力都只是暂时进了安全屋,并非彻底脱离险境。原因很简单,它们短期内均无法实现盈利,仍然处于大幅亏损状态。尤其是主打高端的几个品牌,不得不跟进换电、高阶自动驾驶、快充等等成本高昂的配套设施和技术研发,很难看到未来盈利的时间节点。


这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即便是销量头部的造车新势力,仍将如履薄冰,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除了内忧,战火升级的下半场,传统车企加速拥抱新能源、跨界玩家前仆后继,共同组成了新势力们的外患。

2022年的新源车渗透率大幅上涨不假,但行业却反而显得格外拥挤,头部竞争早已白热化,尾部虽有掉队的趋势,但仍然有跨界新新势力们跟在后面,可谓面临前狼后虎。

以比亚迪、广汽埃安等为首的传统车企就不用多说了,在丰厚的造车经验、生产制造能力、技术沉淀下,一旦撒开腿拥抱新能源,瞬间对产业起步阶段的新势力们,形成巨大的冲击。


另外,这两年新兴如背靠吉利的极氪,背靠长安的深蓝,有华为背书的AITO问界等,新品都是一经推出便引起广泛关注,随后得益于背后的雄厚势力稳扎稳打,大手笔频频。

与此同时,也不乏实力不容小觑的跨界玩家。以大张旗鼓闯入行业的小米为例,财大气粗,智能生态成熟,还有海量粉丝积累,未来新车一旦交付上市,攻城略地能力可想而知。


而当前仍在台前坚守的新势力们,无疑将面临更加残酷的中场战事。

总之,2022对于所有新势力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说是冰火两重天也好,再一次的洗牌也罢,头部们的至暗时刻或许告一段落,但还远未到安全着陆的时刻。而只有那些经得起时间和用户考验的品牌,才是市场长存立足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