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公布了2023年IIHS碰撞测试结果,由于本次测试的碰撞标准都进行提高,在更严峻的要求下,获奖车型明显少了一半,不过比较令人意外的是,最新获奖的车型中,日系车可谓是大获全胜,丰田、雷克萨斯、本田、讴歌等日系车都拿到了奖项甚至是多个奖项。
众所周知,日系车在国内消费者的印象中,除了省心耐用,往往也是皮薄的代名词,我们经常能在网上看到,日系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哪怕是轻微一撞,车身也会损坏严重,这样就长期给人一种日系车不安全的感觉。这样说来,日系车在国内“脆如纸”,在北美却是最安全,日系车在安全性上是不是真就搞区别对待呢?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由于国内合资模式多了一家企业瓜分利润,为了保证大体盈利目标的不变,在能够拿到3C成绩单的同时压缩生产成本是必然情况,而最好偷工减料的地方就是外壳以及车身构造了,所以大家普遍觉得日本车不耐撞。
可能这时候会有网友觉得,日系车不耐撞是因为其采用了吸能手法,其原理在于当车与车碰撞时,“软”是对驾乘者最有效的防护,因为弹性吸能和扭曲对减少冲击力是有一定的作用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碰就塌,因为软嘛。
但在笔者看来,吸引这个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更多的反而是一种阴谋论,成了日系车在国内给“偷工减料”打掩护的说辞。在这里,我们根据日系普通车型的防撞钢梁结构、材质和相对高级的日系中型车等车型进行对比,答案自然就有了。
此前,像日产骐达、本田锋范以及丰田雷凌等日系车型,要么没有后防撞钢梁、要么就是前后防撞钢梁结构、材质简陋,官方称之这样方便“吸能”。但倘若我们观察汉兰达、天籁等这个级别的车型,前后防撞钢梁不仅装配得足足的,并且还采用强度更高的铝合金材质,如果普通车型的“吸能设计”这么好,为什么不给这些高端车型采用?其实说到底,还是成本问题而已。
其次,这涉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问题,日系车之所以在北美最安全,那是因为美国的法律要求更严格,在美国,如果发现汽车厂家的质量问题,往往是给出天文数字的判罚,所以日系车不敢在质量方面有所疏忽。
而国内相对的就缺乏这种法律以及力度,但这也能理解,倘若给出天文罚单的话,那么国产车估计要先垮掉,这并不利于国产车的整体发展。
写在最后
当然了,类似这种“特殊对待”在国内可谓是数不胜数,比如发动机,海外版雅阁都是2.0T起,到了国内就是1.5T,这类现象应该无需笔者一一列举了;再比如配置,柯迪亚克海外版本上诸如陡坡缓降、车道偏离预警、大灯清洗以及诸多细节,到了国内都被阉割掉了,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
在笔者看来,用于优化用车体验的设备被车企区别对待或许还有可回旋的余地,但当用于保障驾乘人员安全的车辆结构设计或是材料也遭到区别对待时,消费者们是不是应该擦亮自己的眼睛,慎重进行消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