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在欧洲不好卖,看看欧洲车评大V说的有无道理?

车知事

3818阅读

2023-04-11

近日,一则欧洲汽车大V对中国汽车say NO的视频引发较大关注,该大V认为中国汽车在欧洲不好卖主要有价格太贵、缺乏营销、品牌与价值认可、中欧关系等5大原因。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在分析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中国汽车出口现状。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为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预计今年有望突破350万辆。而中国汽车的主要出口国为有比利时、英国、泰国、印度、孟加拉国、菲律宾、斯洛文尼亚、法国、澳大利亚和阿联酋等国家,主要是亚欧大陆国家。

一般来说,欧洲人思想观念开放,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而且普遍人均可支配收入更高,应该更能消费得起中国汽车才对,为什么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带有排斥感?我们且来分析下该大V所提的几大原因。

首先就是价格太高。

这一点看似有点道理,举个例子:比亚迪元PLUS在德国的售价约3.8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8.5万;汉和唐两款车型的售价则超过了7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4万。作为对比新一代奔驰GLC(燃油车)在德国的售价约5.7万欧元,而特斯拉Model 3在欧洲的售价约3.8万欧元。

这样一看,比亚迪这三款车在欧洲的售价几乎是国内的两倍。但这一方面是因为其中包含了出口车辆本身的运费、关税等费用;另一方面是因为自主车企纷纷开启了全球化之路,高售价也是为了树立品牌形象。再说了,德国桑塔纳在中国人不懂造车的时候还不是一辆卖到了20万,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第二是缺乏营销。

这点值得商榷,要说中国车企尤其是那些新势力车企,凭借一张PPT就可以开始造车之路。营销?就是家常便饭而已。

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或许中国车企只是充分研究了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因此在营销方式和手段上没能充分迎合欧洲消费者的习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可能欧洲人不吃我们那一套。

第三是品牌与价值认可。

虽然比亚迪、长城、吉利、奇瑞等都有几十年的造车历史,但鉴于早些年中国国内汽车环境的挣扎,并没有过早的瞄准海外市场。

恰巧的是,很多欧洲人对于品牌的认知感又强烈。尤其是德国,有的一家三代仅仅是一份汽车厂拧螺丝的工作便能传三代。在他们眼中,奔驰、宝马、大众就是信仰,是烙印在骨子里的品牌价值观。而中国很多的新势力出口起步价动辄5万欧元起步,一对比确实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第四是中欧关系。这层因素不便多讲,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瞬息万变,皆为利往皆为利来,中国一向坚持平等互惠的原则参与全球化经济发展,但欧洲各国却并一定都懂得“礼尚往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额外因素,该大V重点提到了竞争关系,主要指的是特斯拉。不护短的说,特斯拉本身品牌与产品都无可挑剔,我们的比亚迪与其还是有点差距,尤其是在欧洲人的认知里,特斯拉在各方面都比较匹配他们的购车需求。

当然还因为特斯拉是来自美丽国,而比亚迪、长城等是中国品牌,会有人暗示他们该怎么选。

不过即便没有额外因素的情况下,同样3.8万欧元的预算,一辆比亚迪元PLUS和特斯拉Model 3摆在一起,你会怎么选?

写在最后

即便如此,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的事实已不容忽视,欧洲人不待见中国电动车的原因也不能排除其要抑制我国车企的发展。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当国产自主汽车真正将品牌和产品都做到极致后,相信我们迟早有一天能获得全球消费者的认可,只能说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