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公里长测  超混电驱奇骏能带来怎么的惊喜?

车镜

2154阅读

2023-04-27

这次AM车镜来试驾一款大家翘首以盼的车,路线则是顺着长江逆流而上,从上海出发,一路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跨越3000多公里,6大省市,感受吴越、荆楚、巴蜀文化,最终抵达重庆。

那么长的路线,要测试一台什么车呢?纯电车?那没这么多时间充电啊!燃油车?那肯定要不少油钱!插电式混合动力?再或者多一个选择!拥有日产e-POWER技术的超混电驱奇骏。

这台车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已经亮相,确认会引入到中国,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正式上市,目前已经开启预订。简单说一下外观,日产超混电驱奇骏整体上和现款的奇骏相比变化不大。进气格栅采用了V-Motion3.0设计语言,V型边框进行了熏黑处理。另外采用了全新NISSAN车标,同时带有e-POWER专属车身标识。

车内的设计和现款燃油车型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对中控台挡把区域进行了修改,燃油车上的电子挡杆,换成了科技感更强手感更佳的电子挡杆。不过内饰有很多亮点还是要说一下的,比如12.3英寸3D炫彩交互式仪表盘,可以显示安全、导航、天气等信息,和12.3英寸6核极速高清中控屏,以及前方的10.8英寸双层曲面技术HUD抬头显示,组合成了三屏联动。

还有长途驾驶时,Nissan Connect超智联2.0+系统非常好用,可以快速语音识别,实现实时路况的导航,日产超混电驱奇骏还采用了最新的AR实景导航技术,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仅不会走错路还能避免很多违章。

除了车机系统好用之外,日产的另一个优势功能就是ProPILOT超智驾,可以通过方向盘上的蓝色按键,一键开启L2级别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相比于其它车型,操作简单,而且能实现一键开启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偏离预警等多个功能,不需要再逐个开启,进一步提升行车安全。

说了那么多出色的功能,接下来该讲讲重点了,日产超混电驱奇骏的动力才是这次大家关注的焦点。首先我们先要说明一下,日产e-POWER超混技术大家并不陌生,因为这套技术已经在2021年底,率先应用在了东风日产轩逸上面,并推出了东风日产轩逸e-POWER车型。

去年东风日产轩逸年销量达到了42.06万辆,这其中有不少就是轩逸e-POWER车型的贡献。要知道在紧凑级轿车市场中,动力形式会直接影响销量,轩逸e-POWER的出现,让本就产品力表现出色的轩逸更加增光添彩。

同理,我们说回到这次的日产超混电驱奇骏上面,在紧凑级SUV领域里,多样的动力形式会让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扩大。更何况,还是将三缸奇骏的动力进行升级。关于这一代的奇骏,网上议论纷纷我们没必要再去争议什么,需要肯定的是,日产奇骏在外观、配置、底盘和越野性等方面确实优于同级别竞品。这次搭载了e-POWER超混技术,理所当然实力倍增。

这次试驾大部分路况都是城市道路,特别是长江沿岸,路窄而且有上下坡,整个行程也是逆流而上呈现攀升的趋势。日产超混电驱奇骏搭载了第二代e-POWER,能够实现与纯电动车同等的响应速度,只需1/10000秒即可调动电机输出峰值扭矩。

该动力系统由1.5T发动机+双电机组成,其中1.5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06kW,峰值扭矩为250牛·米。前电机最大功率为150kW,峰值扭矩为330牛·米,后电机最大功率为100kW,峰值扭矩为195牛·米。发动机至需要提供电能,不会接入到动力系统当中,因此日产超混电驱奇骏的驾驶感受非常偏向纯电车型,很安静并且有着强劲的动力输出,百公里加速时间大约在6.9秒左右。

除了动力更强更省油之外,日产超混电驱奇骏还有个“制胜法宝”,就是e-4ORCE雪狐电四驱系统。能实现100:0-50:50电动扭矩及时分配,实现了四驱控制技术从机械控制到100%电控的跨越,能量传输更快,效率更高,以精准、稳定的操控,让我们得以轻松应对各种复杂的路况。

特别是试驾中,在南方多雨的季节,我们也遇到了湿滑的盘山路,非铺装路面,以及湿滑爬坡路面,这些都是在南方生活的消费者经常会遇到的路况。日产超混电驱奇骏依靠e-4ORCE雪狐电四驱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对打滑车轮进行动力分配,同时减少车辆在湿滑路面下引发的失控。并提供自动、经济、运动、雪地、越野等5种驾驶模式,方便驾驶者快速准确的对车辆进行符合实际的调整。

AM车镜总结:

日产奇骏这次加入了e-POWER超混技术之后,让自身产品力进一步得到提升,2022年超混电驱奇骏首次在海外上市,在日本就创下2周订单超过1.2万辆的佳绩,并荣获2022年日本年度科技车大奖。同时,在欧洲、亚太市场,超混电驱奇骏也备受关注和认可。

显然收获那么多消费者的认可是有原因的,特别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日产超混电驱奇骏更加具有优势。不仅中国的土地辽阔地形较多,而且城市中通勤压力大,堵车严重。日产超混电驱奇骏可以同时解决纯电车续航里程焦虑,和燃油车通勤费油的两种情况,还可以解决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充电难问题,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的用车需求。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