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标Model 3到对标小鹏P5,Polestar 2为何打五折也卖不动?

车轱辘

2840阅读

2023-05-16

吉利和沃尔沃的故事在国内汽车市场可谓是家喻户晓,收购沃尔沃对吉利到底带来了什么?从价值上看,当初吉利以18亿美元砸锅卖铁地吞下了沃尔沃,现在沃尔沃的市值已经超过了220亿美元,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

除了最直接的赚钱外,吉利收购沃尔沃后还得到了沃尔沃的技术反哺,不仅吉利旗下车型开始陆续搭载沃尔沃发动机,更是与沃尔沃联合成立了全新子品牌,其中的代表就是领克,现在已成为中国高端品牌的代表。

但是,吉利与沃尔沃并非只有领克这一个“爱情结晶”,同样由吉利和沃尔沃联合成立的还有极星,只不过极星在国内的命运与领克截然相反,时至今日已经到了降价也卖不动的地步。

Polestar 2五折也卖不动,极星到底差在哪?

从成立时间上来看,极星只比领克晚了一年,在2017年就已经成立。可成立至今,极星无论是销量还是知名度都远不如领克,2022年极星全球销量仅为5.15万辆,且中国市场销量官方也并未公布。至于为何不公布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的原因,显然是销量数字太过难看。

虽然官方不说,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上险量中得到数据,根据上险量显示,极星2022年的在华仅有1719辆上险,这个数字只能说是聊胜于无。中国汽车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极星如果无法在中国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其未来前景就已经注定。

为了促进销量,极星也在国内搞起了打折促销,在部分地区的打折力度甚至达到了五折,原价近30万元的Polestar 2在大多数地区20万元以内就可买到,甚至部分地区的裸车价已经跌到了15万元多。即便是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打折促销的Polestar 2也是比比皆是,且打折力度都不小。

按理说,不管是什么车,只要优惠给到位,在销量上就不会太差,但极星却是个例外。根据最新的销量数据显示,即便是在大幅度的降价促销下,国内依旧没有太多消费者愿意为极星买单,每月也就百来台的销量。最便宜的Polestar 2尚且如此,更别提极星其它售价更高的车型了。

犹记得在2019年Polestar 2刚发布的时候,其对标的就是特斯拉Model 3,而现在看来,Model 3在国内的销量与Polestar 2有着天壤之别。Polestar 2别说对标特斯拉Model 3了,就连小鹏P5都比不上。

过度定位高端,水土不服才是关键

从海外和国内市场的对比来看,极星水土不服的现象尤为明显。海外市场由于竞争对手有限,从而让极星活得还算顺风顺水。但在国内汽车市场,极星不仅要面对一众新势力品牌带来的冲击,还要应对不断迈入高端市场的传统中国汽车品牌,面对国内的这些竞争对手,极星根本没有胜算。

与此同时,极星本身的战略就存在很大问题。就比如在定价上,极星首款车型Polestar 1定价直接就来到了145万元,这一价格无论是放在当时还是放在现在,就是一个没人会买的价格。极星或许是为了彰显自己的高端定位,还采用了限量销售的方式,结果可想而知。

在首款车型没有取得市场反响后,极星才不紧不慢地在两年后推出了Polestar 2,虽然在售价上变得不再高不可攀,但在质量上却问题频发。从2020年10月开始就经历了三次产品召回,召回数量几乎已经涵盖了国内所有售出车辆,还被《消费者报告》评为十大最不可靠纯电车型之一。至此,国内消费者对极星就彻底失去了信心。

除了质量外,糟糕的用车体验也是极星无法在国内立足的一大关键因素。因为极星走的是全球化路线,所以在各方面的设计上都是出于全球化考量,从而忽视了对中国市场的迎合,就比如在车机系统上,搭载的还是谷歌的车载系统,即使后期和华为、科大讯飞在车载系统上加强合作,但在操作习惯上并不符合国人风格。

李书福曾经对极星无疑是寄予了厚望,希望能够通过极星补全沃尔沃甚至吉利全球高端电动车的空白,但如今看来却是满满的失望。与其将心思花在拯救毫无出路的极星上,倒不如成立一个全新品牌来满足吉利的高端化布局,在此背景下,极氪成立了。

2021年3月,极氪正式成立,定位为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成立仅一个月后,极氪首款车型极氪001就正式发布。仅2022年,极氪001就交付了71941辆,且平均订单金额超33.6万元,并持续蝉联“30万以上中国品牌纯电车型销量冠军”。

在对新车型的打造上,极氪也与极星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品牌成立的第一年,极氪推出了极氪001,在去年,旗下首款MPV极氪009也迎来了上市,今年,极氪更是推出了首款SUV产品极氪X。仅用了2年的时间,极氪就完成了在轿车、SUV、MPV领域的全覆盖,且已经有了成为第一梯队新势力的势头。

写在最后:

说白了,极星的失败还是归咎于自身产品力的不足,在旗下产品本就没有竞争力的背景下,极星还盲目自信冲击高端,其结果就是只能是失败。随着极氪在国内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完全可以取代极星,承载着吉利冲击高端市场的愿望,极星在国内的结局也只会是一枚弃子。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