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H6和大众CC的性能区别,要从中国人和德国人的差异来找

网上车市

1.3万阅读

2023-05-25

中国和德国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国家。

通常认知中,德国人严谨,做事一丝不苟。而中国人头脑灵活,讲求的是举一反三。不过,这些印象多少有些刻板,不同民族的性格虽然鲜明,但也复杂。所以,我们不妨以中德两国对“性能”的不同理解,来重新探讨这个问题。

以奥运体育项目为例,德国擅长自行车、划艇等,中国则称霸跳水、乒乓球。不难发现,德国人更擅长需要力量和爆发力的项目,中国人则注重细节,玩毫厘之间的小技术天下无敌。

传统观念里,都觉的前者是性能,其实后者同样是“性能”,只是这种细微的“性能”很难被明显感知。

不过近年来,中国在自行车、划艇项目上也有大突破,也获得过奥运奖牌,甚至金牌,这说明中国人的力量和爆发力同样不差,只要经过科学训练,再结合我们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反而能爆发更强大的力量。相比之下,德国人玩小技术始终差了一些火候,所以这么多年,德国的传统优势项目还是那些,新项目少有突破。

同样的,代入到汽车上,德国车注重加速、操控性能,追求的是马力数据。而伴随着中国汽车全面崛起,这两年,中国汽车也逐渐带有自己的鲜明性格,展现出了更全面和多元的“性能”,例如红旗H6。

图注:红旗H6

在很多人看来,红旗H6和大众CC很容易成为一对天生的对手。两者的美学设计都契合运动轿车的精髓,还同为掀背尾门设计,空间实用性也能比一比。但要论性能,红旗H6和大众CC的理念还真不一样,值得说道说道。

德国人造运动轿车,开得爽一定是第一位的。大众CC采用2.0T高低功率发动机,高功率版本最大功率220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零百加速是7.7秒,辅以纯正的德味操控,底盘韧性足,路感清晰,转弯侧倾小,是很多年轻人推崇的“驾驶者之车”。

图注:大众CC

只不过比起大众CC,红旗H6的硬核性能有过之而无不及。红旗H6高功率版本最大功率252马力,峰值扭矩380牛米,零百加速仅6.8秒,与更小号的高尔夫GTI差不多,可见红旗H6的传动效率之高,也可见红旗的调校功力有多深厚。

图注:红旗H6

不仅如此,红旗H6开起来完全不像是一台接近5米的大车,车身紧致,跟随性出色,转向线性,底盘高级感十足。开着红旗H6,既能享受加速快感,也能获得如行政级轿车般的舒适性。

不过说实话,只要一辆车零百加速不低于9秒,就能很好地满足城市通勤对性能的需求了。所以,某种意义上,别说大众CC,红旗H6的性能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是过剩的。

图注:红旗H6

反倒是中国消费者更在意,对日常出行有较大影响的舒适性和科技性上,大众CC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事实上,舒适和科技同样属于“性能”范畴。

例如红旗H6提供的大众CC不具备的CDC自适应阻尼悬架,可实现每秒500次对路面信息的读取,然后根据读取信息瞬间调节减震器阻尼软硬。说人话就是,如果前方出现一个井盖,或是减速带,红旗H6的底盘回调到很软的状态,可如果要高速过弯,底盘又会很韧,再加上8点位气动按摩,时刻给驾乘者提供出色的乘坐舒适性。

图注:红旗H6

再如红旗H6搭载的W-HUD抬头显示功能,显示面积达10.98英寸,可显示时速、导航、限速等驾驶者亟需的实时信息,显示界面清晰、简洁。既能有效帮助驾驶者不超速,不迷路,也能避免一些车型的HUD出现信息过量,界面复杂,导致的抢戏、分心问题。

图注:红旗H6

还有一个值得提的地方是智能车机。大众CC的车机系统提供语音交互,也有导航功能。但语音交互可实现的功能限于搜歌,搜导航目的地。而红旗H6的这套旗偲智联系统搭载高德地图,酷我音乐等中国用户习惯的应用,还能通过语音实现车窗、空调控制。而且在车载5G技术的支持下,红旗H6的智能车机还能在APP应用市场扩展应用,及OTA升级。

简单地说,开大众CC,还得时不时用下手机,但开红旗H6,手机可以暂时丢在一边了。

图注:红旗H6

图注:大众CC

很多人都说因为受制于成本和盈利要求,大众CC不会在这个价位,提供跟红旗H6一样的舒适和智能化功能。

可其实这种观点有些片面。开头提到的德国人和中国人性格的差异,或许才是根本原因。在德国人看来,一款运动轿车,首先要做好的是运动性能,之后再考虑其它。可运动性能拉满后,便挤占了其它维度的存在空间,舒适和科技化不得不做出妥协。因此,一般只有到了C级车及以上,德国人才会认真地去打磨舒适性。

图注:大众CC

但中国人不是这么想的,因为我们骨子里就有对做好细节的执著。红旗H6虽然是一款B+级运动轿车,加速、操控固然重要,可用户感知、需求更明显的乘坐感受,智能便利性显然更重要。所以红旗认真研究主流用户出行场景中的每一个细节,不吝成本,为红旗H6提供了一系列越级功能,并认真打磨。

图注:红旗H6

从这个意义来讲,与其追求单纯的痛快,不如找到贯穿生活全场景的从容,而红旗H6的“性能”就蕴含着为用户提供长久从容出行生活的能力。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