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华为发布《2023-2025中国高压快充产业发展报告》,其中提到当前国内电动汽车平均充电时长普遍在1小时及以上,充电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充电桩占比不足4%,充电慢、充电不便是当前用户选择购买电动汽车的主要顾虑。
当暴增的新能源销量与高涨的出行需求碰撞,快速补能的概念应运而生,高压快充更是成为了不少车企追寻的“网红技术”。对于普通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来说,是不是“网红技术”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它能否真正让充电和加油一样高效,并真正得到普及。
01
800V高压快充能否真正解决补能焦虑?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85%的车主在公共充电场站平均单次充电时长在0.5-2小时之间,58.1%的车主认为充电排队耗时长。而要解决补能焦虑,核心在于实现快捷补能。目前,换电、大容量电池、快充这三种方式都可以通往快捷补能,其中,换电方案虽然补能速度快,但需要电池标准化程度高,且不符合整车集成化趋势,只有极少一部分车企可以实现,推广难度比较大。
大容量电池可以直接增加一次性满电续航里程,储能效率上有优势,可以缓解续航焦虑,但从根本上来说,不是在直接解决补能问题。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案同时会带来生产成本增加、车身重量增加、电池管理困难等弊端,对于消费者来说,反而会带来其他负担。
三者对比,快充的可行性相对更高。快充方案并不是单一的,其也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大电流,二是高电压。大电流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大幅增加,对热管理要求非常高,并且它的充电桩非常依赖自建体系,推广起来的难度也很大。特斯拉就是做大电流的一个代表。高电压方案则是通过提高电压来提高充电效率,2019年,保时捷发布了全球首款800V高压平台车型Taycan,自此,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开始有了高压快充意识,纷纷展开布局800V高压平台。800V高压快充属于当下的“网红技术”,它主要依仗于800V高压平台,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将电压提高到550V-930V(取中间值800V,统称为800V系统),从而大大提高冲抵功率,大幅度缩减充电时间。从理论上来说,有了800V高压快充之后,的确有可能让电动车的补能和燃油车加油一样高效。
目前,800V高压快充已经成为了主流趋势,除了早先的保时捷之外,比亚迪、长城、广汽、小鹏等国内主机厂也都相继推出了800V平台。
02
高压快充能不能被普及?
一般的新能源汽车整车高压电气系统电压范围一般为230V-480V(取中间值400V,统称为400V系统),在这样的电压下,快充时间往往需要1小时以上,过长的充电时长明显和用户需求不匹配。而如果把电压从400V升级到800V,将会大大缩短充电时间。不过,要实现这样的高压快充,并不简单。
从400V升级到800V,电动汽车上适配于400V高压系统的配件几乎都要进行更换,如三电系统以及空调压缩机、DC-DC直流转换器、OBC车载充电机等,对于三电技术以及零部件的要求都更加严苛。这也就意味着,并非所有车企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普及起来自然困难重重。
极狐曾推出了国内首个搭载800V高压快充平台的量产车——极狐阿尔法SHI版,其充电功率最高可达187kw,充电10分钟就可以补充近200km的续航里程。红旗汽车也曾官宣其E202概念车将搭载800V快充系统,充电5分钟可实现300公里续航。不难发现,虽然高压快充技术已有量产车型,但大多都会搭载于中高端车型上,低端新能源汽车想要进行普及,目前来看,仍面临着阻力。
结语
正如华为在《2023-2025中国高压快充产业发展报告》中所说,高压快充仍面临产业协同不足、标准不完善、核心器件国产化率低等问题,政府及行业应加强政策支持,标准化建设力度,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可见,即便中国的电动化进程已经处于“高速”状态,但解决补能焦虑仍然是亟待解决的“后勤保障”。
在中国电动化进程高速发展的时代里,知迪汽车技术始终聚焦汽车产业变革与机遇,持续关注新能源汽车各领域的发展动态,携手各大合作伙伴,为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