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海鸥首月14300辆,消费升级下的新一代主流代步车

快车报

3211阅读

2023-06-16

6月1日,比亚迪公布了最新一期销售数据,整体来看比亚迪5月份销售量达到了240220辆,其中4月26日刚上市的比亚迪海鸥,实现上市首月热销14300辆的好成绩。

其实比亚迪销量好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但从当前市场背景来看,海鸥上市即热销的现象值得一探究竟。

市场萎缩的当下,比亚迪海鸥精品化打造爆款实力

要说海鸥热销的背后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到当前的市场背景,那就是:受政策和市场等多重因素影响,A00级市场受挤压严重,销量下滑明显。

或许在大家的印象当中,A00级纯电市场好像还是欣欣向荣的一片,事实上,这一代步车市场已经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尽管有多家车企开始发力于这一市场,但仍然止不住该市场的萎缩形势。乘联会数据显示,在今年1-4月份,A00纯电市场份额已经跌到11.1%,而4月份市场份额仅为9.5%,下滑趋势明显。

其实A00级纯电市场整体销量下滑并不难理解,因为在此之前,A00级电车虽然赢在价格低,但却对整车产品力做出了过多妥协,配置、安全、驾乘感都显得太过于低廉,而廉价车型是不具备可持续性的。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如今的电动代步车市场,在过往的燃油车时代其实也有相同的现象,十几年前国内自主品牌也曾大量生产过3-5万元的廉价车型,主打的就是低价格,但最终打败它们的并不是更加便宜的廉价车,而是被更有质感的车型取代。这是因为当消费需求升级时,好的体验和品质感才会是购车的首选条件。

能理清这一点,就能明白比亚迪海鸥为何能在A00级纯电市场销量整体疲软的当下,实现上市即热销的局面,因为比亚迪海鸥高品质、精品化的造车思路,刚好满足当前消费者需求升级的市场现象。

精品化的海鸥重塑代步车市场价值新标杆

A00级的电车我开过不少,它们大多有着共同的缺点:续航虚标严重,动力羸弱跑不动高速、不仅安全、舒适和智能化配置无从说起,驾乘感受什么的更是天方夜谭。我曾经开着某款微型电车上高速,在转向变道的时候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拓海说的:“轮胎好像要飞出去一样。”

而这些问题,你在比亚迪海鸥身上都见不到,比亚迪海鸥的优势,在于通过技术和配置上的共同发力,打造出高品质和精品化的产品,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

在消费者对出行安全极为重视的当下,海鸥承袭e平台3.0安全基因,做到了高强度车身结构强化防护,白车身高强度钢用量高达61%,再加上标配主/副驾安全气囊及前后贯穿式侧气帘、电子车辆稳定系统、EPB电子驻车制动和前通风盘/后盘式制动等配置,让海鸥的主被动防护能力做到了同级别的第一梯队。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出行的更多需求,海鸥标配10.1英寸自适应旋转悬浮Pad、智能语音交互、比亚迪智能云服务、蓝牙/NFC钥匙等配置,让日常出行更加智慧便捷。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多元化用车生活,比亚迪海鸥也做到了标配快充(30/40kW)功能,甚至为了满足当下年轻人对露营生活的精致追求,海鸥标配外放电VTOL移动电站功能。这些过往大多都是在15万级别的车型才会提供的配置,比亚迪通通配到了起售价仅为7.38万元的海鸥身上,做到在安全、智能科技、舒适方面的同级领先。

除了在安全和配置上实现入门即高配,海鸥的优秀品质更是体现在驾乘感受上。比如说虽然是4座车型,但后排确实可以安稳坐下两个成年大汉子;底盘调校有大师汉斯兜底,开起来表现是沉稳舒适的。除此之外,在硬实力上,不同于传统代步车只能买菜接娃跑跑,海鸥极速可以跑到130km/h,续航可以达到405Km,这保证了车主跨城跑高速的需求;总的来说, 不管是基础素质,还是各项配置,比亚迪海鸥完成得都足够出色,成功把自身打造为高品质、精品化的代步车。

而海鸥这一高品质和精品化的造车理念,不仅给用户带来的更舒适的用车体验,也给代步车市场树立了新的价值标杆。不论消费升级也好、降级也罢,但人的需求一定是不断升级的,即便是代步车,消费者也在追求更好的用车体验,因为大家对美好生活都会有向往。海鸥正是洞悉了这一点,集中发力于精品化,给消费者带来新的价值体验,带动着代步车市场的整体向上。

总结

作为新一代主流代步车,海鸥上市即热销的现象印证了在消费者需求升级的当下,以高颜值、高安全、高舒适为要求打造精品代步车才是市场所需。从海鸥这款车型上,大家也可以看清楚比亚迪这家企业的自我升级,在三电技术和成本优势领先的前提下,时刻洞悉当下消费者更关注的东西。如果说三电技术、刀片电池和e平台3.0是比亚迪过往成绩的基础,那么如今洞悉消费者需求的比亚迪,在已经夯实了新能源汽车领导者地位的基础上,还拥有了成为一家更伟大车企的扶梯。

对比亚迪而言,海鸥是其补强产品矩阵、冲击全新市场空间主力军;对用户而言,海鸥给消费者带来迭代式全新用车体验;而对市场而言,可以说海鸥重塑7-9万代步车市场价值标杆。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