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佳:BMW纯电动i5

ams车评

3156阅读

2023-09-09

BMW 5系第八代车型提供了更多的驱动方式:从柴油机到汽油机,从插电式混动到纯电动。目前两款纯电动i5还未走入市场,但我们对披着伪装的车型进行了试驾。

这是CLAR的时代?没错。当新一代5系走向市场,可能便会发生类似的对话。这款宝马即将于2023年10月推出的热门车型,将和其他中级以上的兄弟车型一样,采用基于CLAR(Cluster architecture)集群式架构。

在集合包括800伏技术在内的全新平台问世之前,新一代5系再次集万千优点于一身,其定位明确介于表现动感的3系和追求舒适的7系之间。

那明确的定位是什么呢?身为世界上最豪华的一批车型之一,无论是作为轿车(内部代号G60)还是旅行车(G61)都兼具动感与舒适性。对于研发团队的成员来说,这一目标既困难又轻松。困难在于,前一代车型已经非常出色,再做突破并非易事。轻松则是因为宝马正在对各个车系进行明确定位且有不错的基础。

好吧,此前5系确实不曾有过电动车型。不过,你或许并不会觉得这款名为i5的车型有什么异样或者不同:经典的车身比例,高强度的钢铝材料,优秀的空气动力学(风阻系数0.22~0.23)轻质结构。为了热身,我们驾驶598马力的i5 M60 xDrive快速驶上了米拉马斯测试场的操控赛道。该赛道集峰顶、发夹弯和大弯道于一体,极具挑战性。这正是全新悬挂套件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根据不同的动力配置,BMW i5的底部电池包(400伏系统)可以满足430公里到580公里的续航里程,重量和强度有所提高,重心相对降低。此外,其设计有利于优化簧载质量与非簧载质量之间的比例。如果非簧载质量相对较小,则有助于提高驾乘舒适性。

这一理论已经通过i7得到了很好的证实。i5在舒适性方面精细的设计同样令人满意。尽管采用运动型轮胎,但跑动起来平滑流畅,在经过减速带时也干净利落。颠簸后的有力加速与制动时平稳的停车都说明这一点。i5的前悬挂采用钢制弹簧,后桥采用空气悬挂并结合应用全新逻辑的自适应减震器,电动侧倾稳定系统与四轮转向,加上高速计算机,可以迅速根据物理定律做出最佳选择。从不突兀,始终保持均衡与自然,对于宝马来说这点十分重要。与此前所有车型相比,i5的转向更直接,不会太过轻巧,在运动模式下也不会有刻意人为的沉重感。这并非理所应当要做的,毕竟此前宝马有些车型的转向感受并不舒适。除此之外,BMW i5还具备精密的车身控制系统,不会出现令人不适的晃动感。为了确保车辆能适应各种路况,追求更高的行驶速度,i5底盘前部与后部都进行了加强。

这是实现和谐刚度曲线的唯一方法;所产生的力会到达它们应该到达的地方,转向指令也会如期到达外倾角值更高的车轮。推力弹簧和前部支柱(如支柱支架和面向隔板的支柱)可防止不必要的弯曲,从而使双叉臂式前悬挂和五连杆式后悬挂精确工作。在后部,X形的液压成型副车架也提升了舒适性。

因此,宝马5系既具备高动态性能,也规避了令人不适的颠簸震荡,能为乘客带来舒适的体验。5系在3系与7系之间找到的位置恰如其分,实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接下来谈谈停车的问题。如果需要,这款五座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到自动泊车,可以自行倒车,或是进入预设好的车位。更妙的是,甚至可以在高速公路行驶时无需双手操控方向盘(从上市起,L2级别的自动驾驶就可以在无需手握方向盘的情况下实现)。为确保驾驶员注意力集中,目前的L2仍需手不离方向盘,不过对注意力的监测未来将交由仪表盘中的摄像头来接管。仪表盘使用的曲面显示器、触控屏幕以及中控台上的iDrive旋钮已经在宝马的其他新车型中亮相过了,且配备了搭载BMW OS8.5操作系统,具备快速检索(QuickSelect)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研发人员把这种解放双手的驾驶辅助功能称为“鼻尖矢量”,因为头部和目光可以说是有方向性的。如果你注视着行驶方向,就能以几乎持续不断的自动方式实现“脱把驾驶”。而i5在车流密度中等的法国高速公路上就能做到这一点,并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精细控制。想要变道?汽车会不断检查周围的交通状况,当车辆发出提示后,你就可以通过传统的手控方式完成变道,不是转动方向盘,只需使用转向灯拨杆,或者只需盯住左侧或右侧的车外后视镜!

随后,i5会自己打开转向灯并以设定速度顺畅超车。本次测试中,每次尝试都成功了。值得点赞。其他辅助驾驶也是如此,感谢800万像素摄像头与300米范围的雷达。车内设计与前代车型一样严谨、宽敞,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非常舒适,适合长途旅行。降噪也做得很到位。

宝马在i5身上将底盘技术与电力驱动相结合,打造出兼具动感与舒适性的商务轿车。由宝马丁格芬工厂生产的新车型可能会创造新的“最佳”,为迄今为止已有千万辆的5系车增添更多的亮点。我们都期待着下一次试驾的到来,届时将除去伪装,还会有一系列完整的软件更新。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

ams车评

ams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