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和特斯拉都正在创造属于他们的世界!特斯拉2022年交付131万辆,生产137万辆。销售电池电动汽车最多的企业是中国的比亚迪。2022年销售纯电动汽车为92.5782万辆,占特斯拉的70%,同比增长2.5倍。加上94.6239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186.3494万辆在电动化汽车领域独占鳌头。
【产量:特斯拉纯电第一,比亚迪综合第一】
比亚迪的业绩是从去年3月停止生产内燃机车后提高的。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为125.5637万辆,占去年同期的67%。按照这一趋势,预计今年的年销量将超过200万辆。今年1月至9月,累计乘用电池电动汽车1048413辆,同比增长80.1%,已突破1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销量为102.1842万辆,增长72.26%,同样突破100万辆。仅靠电池电动汽车还赶不上特斯拉。得益于这种销售增长,上半年净利润增长204.7%,第二季度营业利润达到18.7%。
这样的业绩更引人注目的是,比亚迪的秦EV和海豚等主力电池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市价为10万元~15万元元。对于现在的全球玩家来说,这是无法盈利的价位。在中国市场,2022年1月至10月,售出不到10万元的车型146万辆,占中国电动汽车总销量的36.8%。比其他所有价位的占有率都高。
【全球化:特斯拉已经成功,比亚迪正在追赶】
比亚迪进军海外市场的速度也在加快!已与韩国双龙汽车签订战略合作。2022年,搭载LFP刀片电池的电动公交车在日本市场上市,还推出了海豚,海豹,元EV等进军全球市场的电动汽车。接着以同样的模式进军欧洲市场。最近决定向梅赛德斯奔驰CLA提供刀片式电池。
2022年底,比亚迪决定在6年内向欧洲租车公司SIXT提供10万辆电动汽车。今年年初在乌兹别克斯坦成立了电动汽车生产合资公司。越南也在推进汽车零部件工厂的建设。还开始考虑建设欧洲工厂,并进军日本市场。3月份开始在泰国建设电动汽车工厂。6月份承揽了印尼出租车公司80%的电动汽车订单。此外,还进军墨西哥和巴西。继1吨重卡车之后,韩国市场也即将进军轿车市场。
同时,比亚迪电动车累计生产数量突破500万辆,海豚销量超过50万辆。同时还推出了子品牌仰望和方程豹。
【生产:比亚迪 特斯拉都尽量控制上下游产业链】
埃隆•马斯克评价说:“比亚迪开始具有竞争力。”福特CEO吉姆·法利也表示,比亚迪已经成为重要的竞争对手。他说,比亚迪拥有最好的电池技术,并控制着电动汽车的生产。此外,他还补充说,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欧洲成功开发和销售电动汽车的典型例子。
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共同点是,在自主开发电池芯的同时,还生产电动汽车。也就是说,两家公司几乎所有零部件都是自己生产的。虽然比亚迪是从小型电器的电池开始的,但也有区别的是,特斯拉一直依赖日本松下。比亚迪在2023年上半年电动汽车用电池使用量上超过LG能源解决方案,继CATL之后再次上升。韩国电池公司的地位越来越小。
比亚迪开发出LFP刀片式电池,与现有LFP电池相比,空间利用率增加了50%,并向特斯拉、现代汽车集团等外部企业供应。刀片式电池是LFP电池,安全性高,还具有相当于三元系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除了电池技术之外,比亚迪在造车方面的技术开发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今年公开了电动汽车专用电子平台3.0。其特点是使用电池作为车架的结构构件,省略了构件,降低了成本。
该平台宣布搭载刀片式电池,单次充电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强调核心组件将更加标准化,并集成到平台中,从而降低成本。其特点是,首次使用系统电压800V的LFP电池集成到车辆的结构设计中,车身的扭转刚性提高了两倍。
德国汉诺威商用车展(IAA Transport)2022还公开了用于电动公交车的刀片式电池平台。采用CTP(Cell to Pack)技术的刀片式电池的节省空间设计是为了在减轻机箱重量的同时实现更高的电池容量。比亚迪表示,电池搭载空间减少了50%。电池概念是可能的,因为它是整个总线平台的一部分。
今年4月还公开了专用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即使一个轮子脱落,车辆仍然可以保持稳定的行驶,这是继刀片式电池、Cell-to-Pack解决方案、4个独立电机驱动的易四方平台之后,比亚迪推出的最新技术之一。
【专利:比亚迪专注电池,特斯拉专注生产】
比亚迪的电动汽车相关专利申请数20年来累计是特斯拉的16倍。专利调查公司日本的Patontreesect数据显示,特斯拉创业的2003年至2022年累计专利申请数为836件,比亚迪同期超过1.3万件。特斯拉将技术开发的重点放在了与专利无关、容易隐藏经验的生产领域,但比亚迪专注于容易因拆卸等原因暴露的电池相关技术专利。当然,在电池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上,丰田汽车是世界最高水平。丰田自2000年以来申请了约2万项电池相关专利,在汽车企业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比亚迪的申请人数中有一半以上与电池有关。比亚迪通过直接生产电池,在价格竞争力上处于优势,特别是申请了很多导致电池低价化的专利。比亚迪的优势在于在电池正极上使用磷酸铁系的廉价锂离子电池。这与韩国和日本企业的NCM电池相比,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
特斯拉的专利战略与比亚迪相比,在生产技术和软件方面有优势。生产的新技术只在工厂内使用,因此模仿其他公司的风险较低。另一方面,如果申请专利,可以独占使用一段时间,但需要公开内容,被模仿的风险会增加,因此生产界的技术一般不会专利化。软件开发使用公开的信息较多,所以专利较少。
特斯拉主导电动汽车的低成本化,竞争力的源泉正在追求生产领域的创新。以千兆压力机为基础开发的主力车型model Y用2个巨型铝件代替171个铁板件,推进了成本节约。
此外,通过2023年3月的投资者日,还公开了被称为Unbox流程的新生产技术。其特点是将车辆分割成6个模块(复合部件),分别生产后最后实现一体化。特斯拉的大部分专利都集中在充电基础设施的控制方法或在电动汽车和用户之间进行通信的技术上。
根据Patent Research的另一份数据,2010年至2022年电动汽车充电和电池更换相关专利累计申请数,中国企业以41011件位居榜首。其次是日本,26962件,第三是德国,16340件,第四是美国,14325件,第五是韩国,1281件。由于专利申请主要在一年半后公开,特别是21年以后有未公开部分,预计实际申请数会更多。
到2015年为止,日本、德国和美国的申请人数都比中国多,但2013年电动汽车在中国的补贴正式启动后,电池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销售扩大,情况发生了变化。
中国企业的专利内容中有很多是为了缩短充电时间。在全部申请件数中,快速充电相关专利比例占17%,电池更换相关专利比例占10%。日本、德国和美国分别只有1~3%。此外,充电站的结构和控制、电力传输、安全性、非接触快速充电等专利也有所增加。另外,很多专利申请涉及将电动汽车的电池电压提高到普通电动汽车的2倍,提高充电速度的技术。
各企业申请数量中,丰田汽车最多。申请了208项非接触充电相关专利,是排名第二的现代汽车的2倍以上。排名靠前的中国企业少,但包括很多新兴企业,增加了总申请数。在此基础上,中国汽车公司对智能汽车产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总结:未来电车还得看中国
2008年高盛曾预测中国将因市场饱和和供应过剩而在每年销售1600-1800万辆汽车而停止增长,但现在已经接近3000万辆。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今年3月表示,经过1年的演技,在44个尖端技术领域中,中国在37个领域排名第一,美国排名第一的只有其余7个。这意味着中国在10个尖端技术领域中有8个以上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排名第一的领域有电池、高超音速、5G、6G等。美国排名第一的是疫苗、量子计算、航天发射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