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汽车工人罢工潮的愈演愈烈,美国的汽车巨头们也准备以让步妥协的方式来结束本次风波。
据外媒报道,福特汽车已接受为工人涨薪23%的提议,而通用和Stellantis也打算给工人们涨薪20%左右,此外,还有消息称车企们打算为工人们提供相应的生活补贴以及其他福利,以应对物价上涨的影响。
尽管这一条件和最初工会提出的”40%涨薪,32小时周工作时间”的初始条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考虑到罢工对工人们的收入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能够迫使车企做出较大幅度的让步,也已经算得上一次工人们的胜利了。
事实上,美国制造业工人的薪资待遇在全球范围内来看,都处于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一般来说当地工人的平均时薪为25~30美元左右,如果按照平均周工作时间41小时来计算,那么美国汽车工人在没有调薪前,能够拿到的收入大概为4000美元至5000美元的范围,约合人民币30000至36000元。
看到这,不少国内网友留下了羡慕的泪水,有人甚至认为,美国汽车工人待遇如此之高还要大搞罢工,颇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意思。
毕竟与美国工人相比,亚洲地区的工人薪资要少很多,以越南为例,其刚刚入厂的新工人大约只能拿到1300元的月薪,熟练之后则会涨到2000~3500左右,而咱们可爱的邻居印度收入则更惨,制造业的工人大约每月只能拿到1万至2万卢比,换成人民币的话,到手还不到2000元。
不过对于为何要涨薪,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给出的理由倒是非常具有说服力。
比如,工会认为,从1979年至2020年这20年间,美国的制造业生产力提高了61.8%,而车企的利润也翻了数倍,但工人们的薪资待遇却只提高了不到20%,也就是说,工人们并没有享受到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其次,在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时候,美国工人为了挽救车企,同意放弃“固定生活成本调整”这一项福利,但在车企摆脱危机后,他们并没有对工人们的付出给予补偿,甚至没有想要重新给工人们提供“固定生活成本调整”这一项福利,这导致在持续的通胀下,普通工人的生活变得艰难。
也正因如此,工人们才会在本次罢工中展现出如此大的决心,并提出了”40%涨薪,32小时周工作时间”等诉求,虽然最后车企并没有完全接受这一提议,但也算是做出了较大幅度的让步。
当然车企们接受让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美国政府正在努力让制造业回流,他们不希望制造业生产线外迁至东南亚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竞争对手。
虽然”去工业化“是发达国家在完成资本积累后非常喜欢的操作,也就是在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利用自己强大的商业垄断能力以及技术优势,以他国廉价劳动力,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但在特殊时期,国内缺少制造业也是一个大麻烦,想想新冠疫情肆虐之下的欧美,连生产口罩都成了问题,就能理解,为何拜登政府要支持工人罢工,支持制造业回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