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落泪”,皆因难混

电动EV
电动EV
原创

3739阅读

2023-10-23

已编辑

作者/编辑:谢飞

能源变革的浪潮正在冲击汽车产业,驱使各大汽车品牌奋力向新能源转型。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混动车型作为能源过渡的最佳选择崭露头角。它综合了纯电车和燃油车的优势,解决了充电便利性和续航焦虑等问题,因此受到很多消费者青睐。

如今,比亚迪、深蓝等品牌已经在混动车市场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曾经被称为自主一哥的奇瑞汽车,在混动车领域一直没有起色。尽管奇瑞汽车带来瑞虎7 PLUS 新能源、瑞虎8Pro新能源以及瑞虎8 PLUS鲲鹏e+,星途追风 PHEV和捷途大圣i-DM等混动车型,但终究没能在市场上掀起太大的浪花。

混动车全线溃败

实际上,奇瑞汽车在混动技术领域发力的时间节点比较早,早在18年前已经开始研发混动技术,鲲鹏超性能混动C-DM还历经了三代技术迭代,但是在目前的插混产品车型中,奇瑞的整体表现并不理想。尤其是奇瑞目前在售的瑞虎7 PLUS 新能源、瑞虎8Pro新能源以及瑞虎8 PLUS鲲鹏e+,星途追风 PHEV和捷途大圣i-DM,市场竞争力并不强。

先来看奇瑞插混车的价格,瑞虎7 PLUS 新能源的售价为14.99万-16.69万元;瑞虎8Pro新能源的售价区间为15.99万-17.99万;瑞虎8 PLUS鲲鹏e+的售价区间为15.58万-17.18万元;星途追风PHEV的售价区间为15.28万-16.28万元;捷途大圣i-DM的售价区间为14.99万-16.99万元。

再来看比亚迪、吉利、长安相对应的新能源产品,比亚迪推出了宋Pro DM-I冠军版,售价区间为13.58万-15.98万。宋PLUSDM-I冠军版的售价为15.98万-17.98万,入门级车型的纯电续航也提升至110km。而吉利推出的吉利银河L7的售价区间为13.87万-17.37万,长安深蓝S7也正式迎来上市,增程版售价区间为14.99万-16.99万;纯电版车型的售价区间为18.99万-20.29万元。

可以看到,比亚迪、吉利、长安的新能源车型不仅涵盖了15-20万元的SUV新能源车型产品,同时在价格、配置化、空间、驾驶感受以及节能等方面均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虽然奇瑞的混动车型在价格上也跟对手基本平齐,但是由于品牌力、服务力、营销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存在,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头部品牌的混动产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奇瑞目前在售的插混车型的竞争力的问题。

不仅如此,早前奇瑞混动系统的硬件也不达标,甚至被消费者称为半成品,因为混动系统的SQRE4T15C的发动机并不是专门针对混动系统研发的,而是一款之前用在艾瑞泽5上的电喷发动机,连缸内直喷都没有,热效率仅有37%,并且顿挫问题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性,这也重挫了用户对奇瑞插混车型的信心。

新产品也难解困局

针对以前混动系统的问题,现在鲲鹏超性能混动C-DM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搭载了第五代ACTECO 1.5TGDI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大于44.5%,百公里亏电油耗可低至4.2L,账面数据可达115kW/220N·m。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混动车的市场竞争力,早前奇瑞还重启风云序列,而新序列首款车型风云A9全系搭载鲲鹏超能混动C-DM系统。 按照计划,未来奇瑞将全面迈入电混黄金时代,将会有25+款混动产品将会陆续推出。而更多混动车到来,奇瑞在新能源车领域的竞争力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IMG_256

只是在这个混动系统群雄并起的时间节点,性能再好的C-DM系统也不一定能助力奇瑞走出销量困局。目前比亚迪的DM-i、吉利的雷神电混等混动技术都抓住了发展机遇参与到混动技术的下一阶段进行中,同时初步收获了用户的认可,然而当初奇瑞混动技术给人更多的印象是不靠谱,这种情况下,奇瑞的混动车想要再次获得消费者的信赖,难度并不小。

不仅是时间节点问题,奇瑞品牌身上的诟病也不可忽视。要知道,当初跟奇瑞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车企,吉利、长城和长安都找到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并且面向未来都有现实的规划,新品牌、新动力和新市场都让人耳目一新。

而奇瑞作为曾经中国汽车独立自主的头号代表,尽管在燃油车领域努力多年,但是在中国汽车合资合作的大背景下,仍然无法取得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奇瑞的燃油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奇瑞品牌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已经吸引力。那么这些问题,到了智能电气化也一样。这意味着,尽管奇瑞的混动车产品线不断丰富,车型技术也在持续升级更新,也不一向能打动消费者。

电动EV:不可否认,奇瑞在探索混动车市场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尤其是技术储备上并不输多数企业。但在汽车电气化转型进程中,技术能力只是企业间竞争的基本,成本把控、产品布局、多品牌协同、渠道分布、营销方式等层面也是一家车企决胜的关键,这对于奇瑞而言可能要花费不少的精力和时间改变。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