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丨三菱退市倒计时,广汽埃安成为接盘侠?

汽扯扒谈

1969阅读

2023-10-24

近几年,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快速崛起,也让很多合资品牌车企苦不堪言,就连神车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量都下滑了,那些车型相对单一、体量较小的合资品牌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已经停产数月的三菱汽车退市也进入了倒计时。

日前,据日经新闻报道,三菱汽车决定停止在中国生产汽车,主要原因是电动汽车的普及和中国本土品牌崛起使其在华销量持续低迷。目前,三菱汽车已经开始与在中国的合作公司广汽集团就最终退出进行谈判。

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广汽三菱三方股东谈判接近尾声,三菱退出中国市场最终方案将在本月底对外宣布。据广汽三菱长沙工厂员工透露,广汽三菱20万辆产能的湖南长沙工厂将由广汽埃安接手,目前该工厂已开始进行设备改造,预计2024年5月正式生产。

针对该消息真实性,“汽扯扒谈”与广汽三菱内部人士进行了沟通,对方表示,目前广汽三菱内部工作正常进行,相关信息以官方公告为准。

退市不影响售后

其实广汽三菱退市也是迟早的事了,自今年4月起,广汽集团连续三个月的产销快报中未单独披露广汽三菱相关数据,后者与日野、合创等合资品牌共同归入“其他”类目。目前广汽三菱已经进入停产阶段,但其官网显示,车辆还是可以正常下订,估计也是消耗库存。

针对广汽三菱的销售情况,“汽扯扒谈”也是联系了多家北京广汽三菱4S店,店内人员表示,目前没收到厂家任何通知,售后服务一切照常,同时由于三菱汽车口碑质量较好,许多消费者也不是很担心,店内目前优惠幅度较大,许多消费者也是抱着“捡漏”的心态看车。

据业内人士介绍,广汽三菱采用降价措施进行去库存,大经销商集团低价打包购买后,再卖给较小经销商,最后流入终端消费者手中。目前三菱奕歌车型已经被二级市场消化完,8-10月劲炫和欧蓝德车型分批进入二级市场,每批次数量与降价幅度都有所不同。

公开资料显示,广汽三菱成立于2012年,由广汽集团和三菱汽车各持股50%。2016年,广汽三菱国产第三代欧蓝德,取得不错的市场销量。虽然2018年-2022年广汽三菱在华销量持续下滑,分别销售14.4万辆、13.3万辆、7.5万辆、6.6万辆、3.3万辆车,累计销售量超过45.1万辆。2023年上半年,广汽三菱累计销量为1.2万辆。

虽然广汽三菱体量不是很大,但也有几十万的车主,所以未来车辆售后三菱不会不管,还是会走的体面,更何况目前还没下最终决定,未来三菱转成进口品牌也不一定,三菱应该也是不甘心放弃中国这个巨大市场。

同时在华失意的三菱已将目光转向东南亚,计划在印尼生产小型纯电动车。路透社7月消息,印尼经济统筹部部长艾尔朗加·哈塔托(Airlangga Hartarto)表示,三菱汽车2022年至2025年间在印尼投资总额将达到10万亿印尼盾(约合6.67亿美元)。

广汽埃安全盘接手?

今年7月,一则《致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引发外界关注。广汽三菱公开信显示,广汽三菱目前的产品受市场转型的影响,销售远未达预期,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在行业变革的大环境下,广汽三菱经营层和股东方经过慎重讨论,公司于6月份正式进入临时停产阶段。与此同时,广汽三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结构的优化。

据悉,广汽三菱已经公布员工安置方案,在公司方面由人事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处理员工的诉求,推进安置方案的落实。公开数据显示,广汽三菱2022年的员工人数为2698人。

对于这些员工的去留,根据广汽三菱一份内部通知了解到,存续公司(广汽埃安)接手广汽三菱工厂后,提供主机厂岗位1150个、配套厂岗位350个,适配上岗后没有试用期和过渡期。

同时广汽三菱给出了三种员工补偿方案,留在存续公司适配上岗可获得补偿N(自主选择),适配进入配套厂可获得补偿N+a+β,自谋职业可获得补偿N+a+β+(3/2/1),内退和特殊员工另有专属方案。虽然未来会有一千多员工失业,但广汽埃安能解决一半多员工的就业问题已经是很不错了。

据广汽三菱内部人员爆料,长沙工厂改造完成后,新的广汽埃安工厂先采取单班生产,后续根据需求再开双班,开双班时优先广汽三菱背景员工上岗。

今年以来,广汽埃安品牌持续发力,销量增长迅猛,到2025年,该品牌计划实现百万辆的产销目标。数据显示,今年9月,广汽埃安月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今年前三季度,埃安累计销量已经超过35万辆。随着广汽埃安销量攀升,扩大产能也成为其重要工作。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市场,更有利于三菱汽车和广汽集团双方摆脱劣质资产。广汽埃安接盘长沙工厂,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强表示,产品同质化、错过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是广汽三菱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其在售的产品中,仅有阿图柯一款新能源车型。但曾经凭借着发动机技术打开市场的三菱,在新能源新车研发上却采取拿来主义,定价也出现严重失误。

不管双方谈判结果如何,广汽三菱大概率也会消失在国内市场了,而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转型较慢的合资品牌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能否在中国市场挺过这段困难时期,也取决于合资品牌的转型力度。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