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变化,比想象中快。
不久前,广汽集团发布了一项公告,其中提到董事会已审议通过了《关于广汽三菱重组的关联交易公告》,计划对广汽三菱及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进行股权调整等一系列重组举措。
一旦重组完成,广汽三菱将转为广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而广汽埃安将充分利用广汽三菱的工厂进行产能增加和扩展。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将由广汽集团、三菱汽车以及三菱商事共同持股,继续为广汽三菱的车主提供备件和售后服务。
三菱汽车的退出
广汽三菱成立于2012年5月,是由广汽集团、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和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三方合资经营的企业,各方分别持股50%、30%和20%。
广汽三菱在成立后曾一度取得辉煌的业绩,借助合资品牌的影响力和三菱在市场上的良好口碑,它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实现了销售额达到11.73万辆和14.4万辆的出色业绩。
然而,自2019年以来,广汽三菱的销量一直呈下降趋势。
直到2022年,广汽三菱的年销量已经连续四年下滑。数据显示,2019年广汽三菱的销量为13.3万辆,同比下降了7.64%。2020年,销量下降到7.5万辆,同比下滑43.62%。2021年,销量继续下降至6.6万辆,同比下降11.99%。到了2022年,广汽三菱的销量更加惨淡,全年仅卖出3.36万辆,同比下降了49.1%,几乎腰斩。
进入2023年,广汽三菱几乎不再引起市场注意,截止到今年1-9月份,广汽三菱的累计销量已经跌至不足一万辆。甚至在2023年3月,有网友传出广汽三菱即将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
尽管广汽三菱对于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做出了积极回应,声称“广汽三菱正常运营,三菱没有退出,工厂也在正常运转。” 但自2023年4月开始,广汽集团的产销快报已经不再单独披露广汽三菱的相关销售数据,这引发了一些关于广汽三菱未来的不确定性。
随后在今年7月,《致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在网络上曝光,广汽三菱透露目前的产品受到市场转型的影响,销售远未达到预期,公司陷入经营困境。在行业变革的大环境下,广汽三菱的经营层和股东们在经过慎重讨论后,于6月份正式宣布公司进入临时停产阶段。同时,为应对现实情况,广汽三菱需要进行人员结构的优化。
究其原因,智能化和电动化的不足跟不上时代潮流也是问题所在。
广汽三菱的销量下降不仅仅是因为销售不佳,车型更新迭代过慢,电动化布局不充分,而且对中国市场缺乏足够重视,这都成为导致三菱销量骤降的因素之一。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广汽三菱的车型布局相对较少,燃油车型仅有三款,分别是欧蓝德、新劲炫、奕歌。由于三菱劲炫和三菱奕歌分别是在2010年和2018年进入中国市场,这使得现有车型在快速迭代更新的时代并不突出。
去年11月,全新三菱欧蓝德正式上市。
尽管在外观、内饰和配置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但由于竞争力不足以及未引入混合动力版本等因素,广汽三菱的旗舰产品也逐渐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此外,广汽三菱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表现也可谓糟糕透顶。
仅推出了一款名为阿图柯的纯电动车型。实际上,广汽三菱的阿图柯并没有充分继承三菱汽车的特性,这款纯电动SUV是广汽三菱和广汽集团联合开发的产品。
简而言之,这两款车型都源自相同的平台,广汽三菱的阿图柯实际上是广汽埃安AION V的"改头换面"版本。
本来,使用广汽埃安AION V进行改装的车型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本可以促进电动汽车的本地化发展。然而,由于合资品牌的身份,广汽三菱的阿图柯售价在19.98-22.98万元之间,比广汽埃安AION V的18.98万元要高出1万元。
因此,在市场上,阿图柯的销量也一蹶不振。
汽车投诉网:合资品牌的窘迫
不难看出,三菱汽车的撤退确实反映了在中国市场中,一些合资品牌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比如,铃木已经退出,斯巴鲁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马自达依赖降价策略维持其市场地位,同时,日产、丰田和本田的销量也出现下滑趋势。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那些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产品竞争力不足或缺乏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的品牌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
所以,你们觉得下一个退出的合资品牌,又会是谁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