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品牌在中国的合资时代要结束了。
10月24日,三菱汽车一纸公告宣布,正式退出中国的整车生产,出售自己持有的广汽三菱股份并解散合资公司。当日晚间,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将以1元对价受让三菱方面持有的广汽三菱50%股权,广汽三菱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旗下长沙造车工厂等核心资产,被自主品牌广汽埃安所接手,三菱在中国的故事,伴随着一代人的记忆,正式落幕。
一个冷知识带给大家:三菱汽车入华50年,是最早入华的日本汽车品牌。
尽管三菱败走中国,也许在这个年代新能源汽车把它打得满地找牙,但三菱汽车并不是什么别人口中小众的牌子,上山的人不应嘲笑下山的神。
对于一代人来讲,三菱是成龙大哥的霹雳火,是郑伊健的烈火战车,是头文字D里的须藤京一,是WRC的常胜将军。
在合资层面,从东南三菱到广汽三菱,三菱在中国市场曾经辉煌过。先说说东南三菱,翼神是无数年轻小伙的平民版EVO,而菱帅即使到了现在,都是无数赛车手的启蒙老师。
(三菱翼神,年轻人的第一台EVO)
当下,我们应该为自主品牌的崛起,在新能源赛道的弯道超车而喝彩,但别忘了,在90年代,同价位的国产车的马力基本一致,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发动机基本都来自同一家供应商——三菱沈航和东安三菱。皮实、耐用、性价比高是三菱发动机的优势,说三菱是自主品牌第一桶金的助推者,一点都不为过。
就好比过山车,有过高峰就逃不开低谷,随着自主品牌的产品力不断进步,豪华品牌不断下压,日系三剑客的销量攀升,东南三菱车型老旧,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换代新品,逐渐被市场所遗忘。
在广东这个独特地理位置,对日系品牌的认知与偏爱是全国市场少有的,在多方交涉过后,广汽三菱于2012年正式成立,并在随后几年,创下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2017—2019年期间,三菱汽车的销量喜人,年销量均突破10万辆,其中2018年销售记录更是达到了14.4万辆,当年实现同比23%的增长。这几年的成绩也让不少人认为,也许在广汽手上,三菱这个“烫手山芋”也能变废为宝。
在这次销量大涨的背后,助推器是一台叫做欧蓝德的SUV。欧蓝德当年凭借一手四驱+7座的极大卖点在20万元级合资SUV市场中杀出一片血路,即便在汉兰达7座SUV市场绝对统治的那几年,凭借着稳定的品质和高性价比,欧蓝德放在同价位难逢敌手。
俗话有云:创业难守业更难。
自始至终,三菱汽车受日系品牌的固化思维影响,将日本本土市场作为最重要的市场,没正视过中国市场的重要性。首先自家的EVO系列,帕杰罗等灵魂车型,要么退市要么也不进入中国国产,其次产品力老旧,产品换代速度慢、技术缺乏创新,尤其是缺乏对电动车产品的布局。
比如说旗下首款纯电动SUV阿图柯,也不过是广汽埃安的产品换标换个壳,售价却要卖到19.98万元至22.98万元,三菱的车标又不像BBA一样自带光环,消费者难免不会抗拒:那我为什么不直接买广汽埃安?
这个现象,其实不是三菱一个品牌的问题,毕竟连日系老大丰田当家人丰田章男一直吹风【纯电动车无将来论】,点错了科技树,错误地押注氢能源,还有无数日系车企高层认为:中国的电动车和日本生产的电动车没有太大差别,即使起步晚依然可以复制燃油车成功路径和商业逻辑,这成了三菱,乃至整个日系品牌的致命伤。
没有赶上新能源这一波,再抬头已难望其项背。
实际上从2019年到2022年,广汽三菱长沙工厂的员工每年就只工作100多天,几乎全年休假。在2023年过去的大半年时间,广汽三菱工厂更是直接处于停产状态。据闻,超过1100名广汽三菱的员工已经与广汽埃安签订合约。
因为败走日方最不看好的纯电市场,旗下合资公司被中国卖得最好的新能源品牌所接手,这何尝不是一种NTR呢。
对于三菱来讲,汽车只是其中一大板块,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对其的伤害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大,与其连年亏损,不如早日壮士断腕,哪有什么家国情怀,都不过是生意罢了。
如今三菱汽车的战略正把目光放在东南亚市场,这个市场如同当初起步的中国市场一样,拥有庞大的人口和政策支持,只不过同样来自日本的竞争对手,也正着力布局东南亚市场,中国车企比如上汽名爵等,在东南亚市场也逐渐站稳脚跟,如果三菱依然保持着中国市场的这种态度,未来的发展也难以顺畅。
和法系车退出中国市场不同,法系输给了自己的傲慢,而三菱则输给了为自己设立的条条框框。
在以往,重复地做好一件事情,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甚至还会被追捧为“匠人”精神,但这也意味着不思进取,不做改变,拿以往的经验来审视未来的发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中,自主品牌和新势力品牌用拼红的刺刀告诉你们,这是行不通的。
三菱中国退市也许仅仅是个开始,如果合资车企再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相信下一个三菱很快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