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配置不如卷价格,“低价电车”才是正确答案?

1号车盟

3649阅读

2023-10-29

汽车市场价格战愈加狂热,汽车品牌们的价格也是越定越低,如今用户只需要花更少的钱就能购买到自己的目标车型。

时至今日,不仅是自主品牌在不断刷新市场的最低准入门槛,就连豪华品牌也层出不穷地推出“地板价”,用超低的价格给友商们一点小小的震撼。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细分领域的低价车型,看看便宜真的有好货吗?

启源A05

如果说秦PLUS DM-i冠军版9.98万的门槛价,给到了一众日系家轿,来自中国新能源车的小震撼,那么在10月上市的长安启源A05,则以8.99万元的起售价,给到自主同行们一些小小的“内卷”震撼了,因为后者再一次拉低了国产新能源家轿的最低门槛。

产品力方面,启源A05不同于A07的圆润造型,整车棱角分明,在车身线条刻画上更具肌肉感一些。

不过外观造型并不是启源A05的核心亮点,新车的座舱搭载了10.25英寸的悬浮式全液晶仪表盘和13.2英寸的竖置中控屏,全系还标配了倒车影像、无钥匙启动、远程启动、自动大灯、语音识别、主副座椅电动调节和自动空调等配置,虽然便宜,但是该给到的智能配置一个也不少,高配版还配置L2级辅助驾驶,或许智能化表现将会成为长安启源A05吸引用户的一个重要的卖点。

再来是车辆的动力系统,启源A05并不是增程动力,而是搭载了1.5L自吸发动机+电动机组成的插电式混动系统,分为电池容量的不同,CLTC工况下分别提供了70km和145km的纯电续航里程,馈电油耗可低至4.58L/100km。

但启源A05也不是全无缺点的,例如它的入门版车型70 Lite全车仅有主副驾两个安全气囊,采用的是钢圈轮毂,没有驻车雷达,全车仅有一个摄像头,后排不配备出风口,座椅材质是织物材质。

总而言之,如果你要想在启源A05上获得更为便捷、智能的用车体验,也至少要9.39万起的版本车型了,但总的来说,新车的性价比依然不错,这就看屏幕前的你如何抉择了。

说到细分市场的“地板价”,前段时间的睿蓝7也必须得有一席之地,该车定位紧凑型纯电SUV,指导价区间为11.77万元-17.37万元,也是一名以“性价比”著称的选手。

先说续航,睿蓝7在CLTC工况下提供有450km和605km的两种纯电续航版本,相较同级别的竞品来说,这个续航表现的竞争力并不算大,不过睿蓝7支持换电,这个在目前这个价位的同等级选手中算是独一份。

其余方面,睿蓝7的轴距为2775mm,相较比亚迪宋PLUS EV以及AION Y等同级竞品,在空间上有一定优势,而且从13.97万元的驰月版开始,搭载有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独立悬架组合以及180kW/385N·m驱动电机,车辆在驾控层面的表现也还算不错。

此外,智能化也是睿蓝7的一大亮点,睿蓝7内置一颗吉利自研的龙鹰一号SOC智能座舱芯片,顶配车型则为双龙鹰一号芯片,根据笔者此前的实际体验来说,睿蓝7的车机流畅度还算不错,支持的应用也比较丰富。

但需要注意的是,睿蓝7的两款入门车型如追云和追云Air,它们搭载的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悬架,乘坐舒适性有所削弱,且仅支持倒车影像、电动尾门、无钥匙进入等较为基础的功能,相较中配车型还少了铝合金轮毂、前排侧气囊、动能回收、泊车雷达、热泵空调等配置。

总而言之,抛开两款入门版车型,睿蓝7中高配版本的性价比也还不错,是值得大家花时间去店里看看实车的性价比之选。

作为豪华品牌里卖得最好的纯电B级车,宝马i3这款车,相信不用笔者再过多介绍了吧?毕竟在中文互联网有这么一句名言:“35万的宝马i3,是杂牌电车,22万的宝马i3,是巴伐利亚的巅峰之作!”

实际上,如果我们光看车辆参数,宝马i3的产品力还是可圈可点的,轴距达到2966mm,比燃油版3系还长。而相比同价位的国产电车,宝马i3还有3项优势:第一在于续航表现,CLTC工况下拥有526km和592km两个续航版本,虽然续航里程看着不长,但是不少用户都反馈续航能力相当扎实;其二,在于宝马出色的底盘调校能力,解决了纯电车的眩晕感,带来接近于燃油车的驾驶感受;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宝马i3拥有“蓝天白云标”的信仰加持。

当然了,宝马i3降价前备受诟病的一点,在于它是“油改电”车型,因此在智能化表现上存在先天劣势,成为劝退不少用户选择它的主要理由。不过随着车辆的终端优惠给到位,宝马i3也顺势成为BBA中卖得最好的纯电轿车。

写在最后

从以上三款车型的入门版本来看,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在价格拉低的情况下,低价车型的确会存在一些配置的缺失,又便宜、产品表现力好、配置还足的产品几乎不存在,降价减配才是做低价的真思路。

实际上,入门版车型配置跟高配版比起来有所差别,但确实降低了在细分市场中用户购车的准入门槛,对于那些只需要用到基础的汽车功能,并不在乎智能化能力、车辆配置的用户非常友好,他们可以直接选择入门款车型,不必为多余的配置买单,而对于那些有更高需求的用户则可以通过选配或者购买更高版本的车型。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产品的受众面,也让用户有了更多选择。

今后,这种定低价的思路势必会持续影响到整个行业,导致众多汽车品牌不断地追逐最低的“地板价”,价格下调、同时减掉部分配置将成为大部分主打性价比产品的主流趋势,关于这种“低价”思路,大家觉得是利是弊呢?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