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车攻城,大运汽车能否远航?

爱买车

3567阅读

2023-11-11

身处“新四化”变革浪潮下,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传统汽车格局被打破,新兴汽车工业的快速替代,令更多的“局外者”加入造车行业,地产、航空、科技等行业的企业巨头纷纷跨界入局。

如果说跨界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是第一步,打造高端新能源品牌是第二步的话,那么,远航汽车可谓出道即跨上第二级台阶,刚入场就高举高端新能源品牌旗帜。11月8日远航汽车首款轿车远航Y6正式下线,新车定位于超豪华D级行政轿车。那么作为首款力作,远航Y6凭何实力叫板高端?远航汽车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背景?

新品牌究竟有无实力?

“风驰天下,大运摩托”,不少国人都是通过这句广为人知的宣传语认识大运摩托。这个诞生于1987年的品牌,最开始是以造摩托车起家,而后转战重卡市场。在摩托车和商用车领域积攒了一定经验与资本的大运,开始涉足乘用车市场,以大运之名推出了大运皮卡、MPV车型远志M1、SUV车型悦虎,实现了乘用车的初期产品布局。

不过,初涉足乘用车市场的大运并没有获得幸运之神的眷顾,销量成绩相当惨淡,今年9月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只有2523辆,对于一个新生汽车品牌而言,这样的成绩着实有些拿不出手。为了挺进高端市场,大运推出了全新子品牌——远航汽车,共有远航Y6、远航Y7、远航H8、远航H9四款车型。

其中远航Y6是远航汽车开拓高端市场的一把利剑,配有四驱双电机,峰值功率可达500kW,峰值扭矩可达800N·m,还有800V超级快充,充电10分钟可增加300km以上续航里程,续航里程最高达到1000km,甚至配备AliOS智能座舱系统、17.38英寸超大娱乐屏、70英寸AR-HUD、沉浸式音响系统、面部识别Face ID、Nappa真皮座椅、无框式车门等功能设计全都有。

可以说,远航Y6把很多造车新势力PPT中的特点,都变成了现实,无论是性能、配置,还是用料,都达到豪华车的水准,甚至比部分百万级豪华车还要强。然而远航Y6的预售价为32.98-52.98万,性价比之高不言而喻。

远航汽车作为一个新兴品牌,仅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推出了具备竞争力的远航Y6,实力确实不弱,当然这也少不了靠山赋能。远航汽车在造车之路上集结了众多实力队友——与博世联合开发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搭载高通8155芯片、阿里斑马提供智能座舱、华为提供TMS+热泵系统+域控制器VDC等等,为车辆的硬件部分赋能,这也是远航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信心所在。

除了博世、华为、阿里名牌供应商站台,远航汽车还通过公开发行股票招募51.67亿元的资金,为品牌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布局“输血”。可见其对打造高端新能源车型执念之深,但能否如其所愿目前还不好评判。

未来能远航?

远航汽车刚入局便高举高打选择高端车,估计有其现实考虑,因为低端车不仅利润低,而且更考验企业在成本和供应商把控方面的能力,而高端车相比低端车有较高的溢价空间,能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能保证车辆功能配置更多可能性,企业在挑选供应商和零部件上的余地也更大。同时车辆的功能配置达到极致水准,也能攫取一波市场关注。

当然,从时间节点来看,远航Y6已经是新能源车市场的后来者,失去了先发优势。但是考虑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生产和消费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要远航汽车不倒,姗姗来迟的远航Y6也能吃到市场红利。

不过远航Y6整体设计高度依赖供应商,这也存在明显弊端。一方面,供应商不可能在品牌壮大前提供独家定制的解决方案,这会导致远航Y6与市面上其他车型,甚至是自家车型相比不会有明显差异化优势,存在同质化情况。

打造一款产品需要第三方的零部件支撑,这也进一步限制了远航Y6的定价能力。对于智能电动车来说,电池和智能座舱是核心部件,也是车辆的成本大头,然而这些配件的定价权都在供应商手上,远航Y6的定价策略比较被动,未来零部件的价格上升,远航Y6如何定价是一个考验。当然,远航汽车其它产品也会存在同一种问题。

终归到底,现在看起来竞争力十足的远航Y6是否持续保持足够的创新能力,源源不断跟上消费者的需求才是这款车能否在车市中取胜的关键。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的远航汽车,类似当年的大运汽车,在众多新势力中不被关注,品牌声量很低,同时服务渠道也比较少,若这些短板不进行弥补,将会是远航汽车冲击高端的累赘。

远航汽车通过与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合作,将一流技术整合在一起,打造的远航Y6着实亮眼,各项顶尖性能配置能给用户带来的不错的体验。但是对于跨界造车的大运集团而言,想要复刻在摩托车、重卡市场的成功,依然前方长路漫漫。

目前各个细分领域都密密麻麻挤满了车型,远航汽车进军高端车领域本身就是一场豪赌,这不是资金到位便能成功的,还需要有持续的创新力、有能力克服各种不确定的不利因素等,最终,大运汽车能否在乘用车领域远航,还有待观察。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