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中的学霸,连续保持了3年全校第一,全市前五。但,高考前的一模二模,发挥并不理想,于是放出狠话,下次我要再拿第一。
这种你我身边听说或者真实发生的桥段,它就是眼前中国汽车圈的现状。学霸,是合资车企,曾经被誉为躺着赚钱。而对其发起挑战的,自然是市场份额刚刚超过50%并在继续扩大的中国自主品牌。
当然,现实情况远比网络中展示的国产车Pk合资车,国产车初步胜利这种结论,复杂的多。
比亚迪高管在广州车展接受采访时的公开观点是“2024年,新能源汽车随时可能进入大决战时代”。价格战,会打的比2023年更残酷。
从今年广州车展的各家阵容和相应新车计划看,主流品牌基本上把10-30万元的主流民用市场来了一场全覆盖。
吉利在2023年就完成了银河L6、银河L7、银河E8的发布,覆盖了15-25万的价位。2024年,还会有插混SUV银河L5、纯电轿车银河E6、纯电SUV银河E7;
奇瑞也是一样,广州车展直接带着16款新能源车型登场,2024年基本上会是平均1个月就会有1款新车入市的节奏;
当然,还有其他的老牌选手,比如长安,今年1年内轻轻松松就发布了启源的4款新车,2024年的逻辑是继续对其现有的燃油车序列进行孪生和替换;以及,长城目前已经能拿到新能源月销3万台的表现,它的一系列SUV车型,也会在2024年开始陆续换装。
2024年的价格战必须开打,赔钱也要打
同级别车型的价格基本重叠,同类车型的功能基本相仿,这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无可辩驳的整体格局。所以,当几家头部车企产品序列针锋相对时,消费者的选择逻辑并不新鲜,就一个最深刻的原则“设计能看的下去的前提下,谁的性价比看上去最高,就选谁”。
但,这还并不是2024年残酷内卷预兆的最核心原因。因为,价格战已进入失控状态,在国产车放肆的开抡了1年谋求抢占市场之后,合资品牌的态度很明确,价格战肯定要打,甚至是考虑调动全球资源来打。
于是,局面十分分裂,一面是多数中国品牌尽管当下销量表现完成破万,比较亮眼,但策略往往是赔钱也要抢市场。在一些大学与学术机构中,已经对当下的PHEV路线进行过相应的先进性与成本分析,因为自研自产且储备和运行的时间最久,比亚迪使用单挡的DM-i技术,取得了业内上乘的效果和PHEV领域中几乎最好的性价比。而其他多数企业,在使用更复杂的技术结构后,不考虑营销影响的前提下,成本就要上升至少4位数。单车来看,这并不算多,但如果考虑到10万台的预估销量,对于车企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很大的数目。
车企中,自然也一样存在弯道超车或换道超车的逻辑。所以,整个2023年中,两挡、三挡DHT等相应技术不断涌现,但,因为成本需要销量、研发共同分摊,所以很多中国车企在话里话外都运用过“赔钱”这种表述。
而这,其实也是多数车企无法像比亚迪一样直接官宣砍掉燃油车,全面转型新能源的主因。燃油车始终赚钱,也因此要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并具备竞争力,后发车企就要用其进行输血。
当然,广州车展前微博之王李想的公开发言“建议长城、吉利等车企,近几年内快速转型增程”,背后的核心原因也是基于成本/性价比的相关博弈。而背后,还有虎视眈眈的合资品牌。
这次广州车展里,尽管合资车企并没有直接把话讲明,但很显然看过他们发布会的人都会说一句,懂的都懂。
东风日产在车展前发布了DNA+战略,核心是,用中国现有的合资资产,推出中方主导、中方决策的新能源新车,主打一个价格、配置、设计等都接地气。简言之,可以理解为,有着国际先进开发、制造、品质等等标准,然后价格上和国产车又会继续接近。
丰田的逻辑也一样,广汽丰田在这次车展里的新车铂智4X,其实也是让自主品牌略感紧张的。在bZ4X的基础上,做了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的官宣增配,而价格上却进一步下探了超过2万元。
本田也一样,虽然目前还没有亮出价格相关的表现,但灵悉、极湃的新车发布,明年的插混市场里,它调低价格入市几乎不会有疑问。
以及,长期以来“统治”中国市场的德国大众,也一样在广州车展亮出獠牙。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展示了一个案例,大众ID.3在2023年用了4个月时间销量翻了5倍,完成破万,这之中并不止因为降价,还因为又进一步调整配置的同时实现了成本降低。
换言之,被打懵了1-2年之后,几家合资车企也都到了调整期。
这场新一轮价格战,民用车的价格会继续下探2万元起?
上述的一切,现下主要只关于传统车企和其孵化新品类的话题,暂不涉及新势力。
因为,新势力的逻辑更多是资本注入补齐,可以不参考盈亏平衡,只要先拿市场即可。
可以预期价格战会发生,而根据现有信息,也能初步对降价的幅度做出一定判断。判断的依据是,头部车企谁能在细分市场里同时掌握价格、销量、利润的平衡,其他想追逐的车企,就得跟进相应的幅度。
还是以大众为例,按CEO的说法,大众ID.3目前已经实现了单月1.2万台的销量,且因为规模化和内部成本降低,即便是官降了3.7万元,降至12-13万元内。但,大众靠着燃油车保持了相应的整体业务平衡。
数据就摆在这里,合资车企如果想做A级两厢新能源车型,那大众ID.3就是一道线,价格高于它,那大概率砸在手里。
紧凑级纯电动SUV会卖在什么价格?
看看东风日产的最新一轮动作就能有个大概结论,500公里以上纯电动续航,价格(14.19-15.99万元)略高于比亚迪元PLUS,但空间更大,这是东风日产DNA+战略初步落地启辰VX6的交卷答案。11月,这款新车刚刚开始交付,待到2024年年初就能初步见到其受认可度如何。
这好比是当时魏牌蓝山直接以理想L8的模式杀入市场,当月便取得了超过5000台销量那样,能够证明即便是不做什么,这一市场的需求量也确实存在。
而中型SUV的争斗,也是如此。不过,标杆产品尚未杀出重围,也就让局面稍显混乱。
目前,市面中销量最高的中型新能源SUV是特斯拉Model Y,其价格表现在25万元以上,相关的新势力竞争对手也都是定价略低于Model Y,在23万元以上。
而主打性价比的新势力-零跑汽车,其零跑C11的新定价拉到了15万元起步的表现,目前的单月销量尚未破万,不能证明太多。
而合资车企里,看广汽丰田这一次把入门指导价直接拉到18万元以内,后续的降价空间其实还有,毕竟尺寸更大的别克E5,已经把入门价格拉到了17万元以内,为16.99万元。
当然,要注意的是,因为新能源技术的接入,新能源车型的尺寸级别定位相对燃油车的紧凑级、中型、中大型已经意义不大。
所以,现状就是,这些合资大厂基本上都有着相对目前价格下调至少2万元的实力,至于这样的幅度够不够,大众ID.3算是个好的案例,不说是否领先,但确实能拿到不错的销量排名。
写在最后:
而如果继续引入新势力的相关话题,那其实变量会变得更加巨大。从一众新势力的财报来看,目前除了特斯拉、理想两家之外,多数企业都处于久久不能扭亏为盈的局面,小鹏在今年第三季度亏损38.9亿元,蔚来在今年第二季度亏损超60亿元,它们能进一步带来的价格下探压力也是不可小觑。
所以,2024年谁会开打价格战第一枪,只是时间问题。
合资车到底是下杀手,还是温水煮青蛙,这都不算重要。重要的是,当它们开了第一枪之后,巨头亲自下场,逼着中国国产车企跟着继续价格战,那时候消费者虽然可能获利,但更可能面对,自己到手的车,在高度内卷之下瞬间贬值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10年前的智能手机,就是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