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销量下跌,保时捷如何应对?

车主优选家

2548阅读

2023-11-30

时代变了,保时捷开始慌了?

先简单说几个数据,自从22年前进入中国市场时每年仅售出27辆,到如今每年销量高达93286辆。中国成为保时捷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再说直接一点就是全球每卖出三辆保时捷就有一辆是由中国人购买。

然而,进入2023年后,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似乎出现了下滑趋势。根据保时捷官网公布的交付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个季度,保时捷在全球交付了24.27万辆车,同比增长10%。而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为6.07万辆,同比下降12%,这是唯一一个出现下滑的市场。

具体到单个季度的数据表现更为严重,尤其是第三季度的下滑最为明显。

上半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为4.38万辆,同比增长了8%。但在前三个季度,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分别为2.14万辆、2.25万辆、1.69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21%、-2%、-40%。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出现了如此明显的下滑?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回顾过去,自2015年至今年上半年,中国一直是保时捷最大的单一市场,每年的销量持续增长。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今年的前三季度,北美市场以6.45万辆的交付量超过中国,成为保时捷最大的单一市场。

有人可能会猜测,是豪车市场因为消费降级而出现下滑,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9月份乘用车累计零售为1523.3万辆,同比增长2.4%;而豪华车累计销量达到225万辆,同比增长26%。

简而言之,豪华车领域并没有因为消费降级而受到冲击,也不是因为中国消费者转向其他豪华品牌,而是因为新能源车型的冲击。

早在2019年,保时捷就推出了首款电动车Taycan,成功吸引了部分消费者。

到2022年,Taycan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25073辆,甚至与传统的保时捷车型911和Panamera相媲美。保时捷还紧随时代潮流,推出了电动版的Macan和卡宴车型,以及一款新的旗舰电动跨界车。

保时捷曾明确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在2025年时,超过50%的新车将是电动汽车。

而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超过80%。此外,2024年将会推出718的纯电动版车型。

总的来说,保时捷对电动化的及时布局以及多样化的产品线,使其在过去一年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销售势头。然而,面对中国市场迅猛的变化,保时捷的反应虽然相对较快,但仍然显得有些慢于中国市场的步伐。

不仅车型更新速度较慢,还发生了一系列口碑下滑的事件。

例如,去年4月发生了"减配门事件",消费者在购车时,选择标配或选装电子转向柱时接受了延迟补装的方案,但后来被告知将不再提供补装。随后,官方提出的补偿方式仅为在保时捷4S店消费的2300元代金券,而在4S店独立加装电子转向柱的费用则高达3万元。

此外,保时捷唯一的纯电车型Taycan在今年因电池原因、安全隐患等多次被召回。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目前基本上是存量市场,豪华车或超豪华车的消费者数量增长一直相对稳定,销量的增长主要来自于车辆的换购或增购。

有趣的是,在今年上市的自主品牌中,比亚迪的仰望U8豪华版售价从109万元起,订单超过3万单,相当于巅峰期保时捷在中国一年的交付量的三分之一。此外,在性能、超跑等类别上,广汽埃安、吉利极氪打造的昊铂和极氪001 FR版售价也都在50万元以上。

显然,与保时捷相比,自主品牌提供更出色的智能体验和更高的性价比。因此,许多消费者在增购车辆时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品牌,这通常是为了满足代步或家庭需求,而不太愿意选择保时捷。

特别是许多自主新能源品牌在价格上逐步上升的同时,也在全方位进行降价和增配,这使得保时捷在市场上的竞争空间受到了挤压。

全民舆车:

刚庆祝完75周年生日的保时捷,再次置身于历史的十字路口。

尽管推出了卡宴并推出了四门轿车Panamera,即便是像保时捷这样强大的品牌也曾有过销售不佳的时候。

然而,值得警醒的不是保时捷本身,而是代表着保时捷的那种品牌精神。这些品牌在燃油时代积累了巨大的声誉和品牌力,但眼下正面临缩水的挑战。要想重新占领豪华车市场的地位,保时捷需要深入思考。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