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好车停产,真的太可惜了!

萝卜报告

3064阅读

2023-12-01

受全球汽车市场需求变化,以及新能源崛起的影响,传统车企正在收缩燃油车业务,为即将面临的转型做准备。于是,那些在造型设计和工程技术上非常出色,但却不能为车企创造可观利润的车型一个个被宣布停产。今天我们就给大家盘点了11款近两年停产的好车,以后再也买不到了......

在2003年,奔驰推出了名为CLS的全新车型,这款车采用无框车门以及流线型车身,一经发布就成为了车迷心中最美的奔驰车之一。

2010年亮相的第二代CLS,更是将这个车系的美推到了巅峰。它不仅继承了前代CLS优雅的车身姿态、迷人的腰线、以及无框车门,而且还拥有登峰造极般的车尾设计,自此以后,“最美奔驰”再无之一。

为了将CLS的优雅和美感发挥到极致,奔驰在2012年推出了CLS Shooting Brake猎装车。与普通旅行车不同的是,CLS Shooting Brake整车修长低矮,并且窗线做了非常夸张的“下垂”效果,营造出迷人的轿跑观感。凭借独特的外形,CLS又收获了大量旅行车粉丝。

2018年奔驰推出了第三代CLS,虽然这代车型的造型设计引起了一定的争议,而且还在国内市场做出了1.5T CLS 260卖57万的“壮举”。最终,第三代CLS没能复刻前两代的成功,随着奔驰全面朝向电动化转型,CLS这种边缘车型也就首当其冲成为了牺牲品。

今年8月31日,奔驰CLS正式停产,而采用纯电平台的轿跑车EQE,则被很多人当成了CLS在电动车时代的精神续作。只不过,EQE受限于电动车的底盘架构,在颜值方面显然无法与优雅的CLS相提并论,昔日的最美奔驰,也只能退出历史舞台了。

说到福特嘉年华,那绝对是历史悠久的车系了,因为早在1976年,福特为了满足欧洲用户对于小型车的需求,就推出了初代嘉年华车型,并且在随后的40多年时间里经历了7代车型的更迭。2003年,长安福特曾将第5代嘉年华引入国内生产,并且这也是长安福特成立之后推出的首款车型。

由于本世纪初国内的消费能力并不强,所以价格相对实惠,并且油耗较低的小车更受欢迎,所以当时5代嘉年华国产后取得了非常不错的销量。2008年3月,第6代嘉年华的两厢版在海外发布,福特为了巩固嘉年华在国内市场的地位,甚至选择了在中国首发三厢版嘉年华车型,并且在1年后就将国产第6代嘉年华推向了市场。凭借灵活的尺寸,以及纯正的欧洲车操控,手动挡嘉年华在当年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销量上也达到了巅峰。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福特还通过进口的方式将高性能的嘉年华ST引入了国内,182马力的1.6T发动机以及6速手动变速箱,妥妥是硬核车迷的最爱。

只是很可惜,由于福特在中国市场销量的萎缩,以及中国市场对于小型车需求的大幅下降。2016年11月第7代嘉年华在海外发布时,当时国内已经不再生产销售嘉年华了。虽然在2018年国内曾经出现过全新嘉年华的测试车,但最终也没有了下文。随着全球市场对于精品小型车需求的下降,今年6月,福特宣布嘉年华不再拥有继任车型,一代经典告别舞台。

1998年,为了满足当时用户对于入门级小跑车的需求,奥迪推出了两门跑车TT,这款车造型非常前卫,车身小巧灵活,整车圆润的风格甚至沿用到了后续C5代A6身上。为了强化奥迪品牌在国人心目中的运动形象,2002年奥迪就将第1代TT引入了国内,并且根据国内路况升高了悬架,还加强了底盘防护。

2006年,已经在市场中颇有知名度的TT迎来了第2代车型,新车虽然外形依然圆润,但整车的神态更加锐利,至今看来仍旧非常经典。而在操控部分,虽然TT是与高尔夫同平台的横置前驱车,但它的底盘调校非常运动,转向十分沉重,悬架相当硬朗,驾驶感受是非常纯粹的。

8年后,奥迪推出了基于MQB平台的第3代TT,虽然新车的整体轮廓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3代TT的车身更加硬朗,并且前脸更具攻击感。作为奥迪的设计风向标,第3代TT上的诸多设计理念也应用在了后续的其它奥迪车上。不过,随着全球新能源车的崛起,TT的性能在电动车面前失去了优势,再加上奥迪的产品规划,所以在2023年11月,奥迪TT车系就正式停产了,结束了它25年的生命。

2006年,为了纪念FJ40这款越野车,丰田推出了一款全新车型--FJ酷路泽。跟当时的普拉多、陆巡不同的是,FJ酷路泽采用了非常复古的造型,以及越野车里极为罕见的对开门设计。即便放在今天,这辆车的造型依然非常个性。在底盘和动力部分,FJ酷路泽则是使用与同时期普拉多相同的非承载式车身,以及1GR 4.0L V6发动机。

次年丰田通过进口的方式将FJ酷路泽引入国内销售,45万的售价甚至比同时期的国产普拉多还要便宜了13万,确实算得上诚意十足。只不过,FJ酷路泽仅仅4.7米的车身,以及不到2.7米的轴距,让它的实用性远远无法与普拉多相比,光靠个性和情怀,实在是难以长久地维持销量。因此在2014年,这款车就从美国市场退市。而中国市场也不乐观,在2015年仅仅交出200多辆的销量答卷后,FJ酷路泽在国内也没了下文。

虽然在中东、非洲等地区,FJ酷路泽依旧有一定的销量,但随着陆巡、普拉多车系纷纷完成TNGA时代的大换代,丰田暂时还没有更新FJ酷路泽的计划,去年年底,丰田正式在全球市场停产了FJ酷路泽。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丰田在2021年12月的概念车发布会上,曾经展出了一款叫做Compact Cruiser EV的纯电小陆巡,也被很多人看做是FJ酷路泽的精神续作。考虑到现在越野车电动化是大趋势,如果未来FJ能以纯电的形式复活,对于那些希望复古造型大玩具的用户来说,其实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雷克萨斯30多年的历史中,曾经诞生过不少令人惊叹的好车,像是当年把奔驰S级打回炉的初代LS,亦或是直到今天依旧被认为是日本汽车工业巅峰的LFA......但对于一般用户来说,能接触到的雷克萨斯最高级的车型,莫过于GS了。1993年,雷克萨斯在皇冠的平台基础上发布了一款豪华后驱轿车,用来跟宝马5系竞争。在GS接近30年的历史中,共推出了4代车型,像是2005年的第3代GS、以及2012年的第4代GS,也都曾引入国内销售。

GS虽然看起来非常低调,但它却是同时期最能平衡舒适性和运动性的豪华C级车,并且还有雷克萨斯的可靠性背书,所以GS在早年间的销量还是不错的。不过随着BBA车型的快速换代,GS的竞争力也在不断下降。尽管2016年雷克萨斯还推出了搭载5.0L V8发动机的GS F车型,却依旧没能扭转GS的颓势。到了TNGA时代,丰田对于后驱平台的轿车并不重视,再加上ES的爆卖,成本更高、实用性更低的后驱GS也就被放弃了。2020年,雷克萨斯就宣布停产GS,可能也不会有继任者了。

说到英菲尼迪Q60,就不得不提它的前身G系列。作为英菲尼迪曾经最畅销的车系,G系列靠着动感的外形设计,以及VQ系列发动机收获了不少拥趸。而在G系列的细分产品中,还提供了两门的Coupe、以及敞篷版本。2013年,英菲尼迪针对旗下的产品进行了集体改名,曾经的G25/G37被改叫Q50,而G系列的Coupe以及敞篷版本,则改叫Q60。

同年,英菲尼迪就把改名后的初代Q60引入到国内销售,但由于Q60只是换了名字的G系列,所以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直到2016年,英菲尼迪第2代Q60亮相,这款车的颜值惊艳了全世界,也一下子收获了大量的人气。只是很可惜,Q60的辉煌也仅仅持续了1代车型,随着日产集团对于英菲尼迪产品线的精简,Q60这样的小众车首当其冲成为了被砍掉的对象,2022年底就宣告停产。

2002年,马自达推出了全新的中型轿车马自达6。次年3月份,一汽轿车将马自达6引入中国市场,凭借运动外形和不俗的操控性能,马自达6在国内迅速打响名声,并被车迷誉为“弯道之王”。

2009年,一汽马自达又引入了第2代马6,并改名叫睿翼。不过,睿翼并没有延续第1代车型的辉煌,国内销量远不如老马6。

一汽当然不会放弃马6,毕竟这款车对马自达和奔腾品牌都非常重要,因此在第3代马6发布两年后的2014年,一汽就将第3代国产马6推向市场,并改名叫阿特兹。在创驰蓝天发动机、全新6AT变速箱、运动化底盘、以及魂动外形设计的加持下,阿特兹重回人们的视线中,并在年轻人心目中树立了运动标杆的形象。在销量方面,虽然阿特兹不敌雅阁等日系B级轿车,但相比睿翼却有了明显的提高。

只不过,随着竞争对手纷纷换代,阿特兹除了颜值依旧出色,在技术和体验层面已经逐渐被甩开。而传闻已久的直6发动机+后驱的下一代马6轿跑,由于没有获得马自达决策层的支持,新车开发项目也被迫终止。随着第3代马6在美国、英国停售,阿特兹似乎也不准备再更新了,而在今年3月份,国产阿特兹也宣布正式停产。不过,最近有消息称,马自达将会与长安合作,在中国市场推出新能源的新一代马6,这就要看后续的消息了。

只要你是一个车迷,就肯定在现实或电影中看过道奇在1966年和1969年推出的Charger、Challenger两款肌肉车。作为美国最具代表性的肌肉车,Charger和Challenger最大的亮点就是搭载了克莱斯勒引以为豪的Hemi 系列V8自吸、机械增压发动机,并拥有极其夸张的马力,和直线加速性能。而且在外形设计上,道奇这两兄弟也非常霸气,完全不像欧洲车那样内敛。

虽然克莱斯勒是美国三大车企之一,但在本土市场的竞争中却败给了日韩车企,至于国际市场的表现也尽显颓势。因此,克莱斯勒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给旗下的车型升级换代。像是如今销售的第7代Charger,还是2011年推出的车型。

而如今在售的跑车Challenger,则是2008年发布的产品,此后十多年时间里一直靠小改款续命。但即便如此,Charger在美国本土的年销量依然可以达到8-9万辆,Challenger的销量也能维持5-6万辆,可见美国消费者有多爱大马力肌肉车。

其实从销量看,克莱斯勒完全没有必要将道奇Charger、Challenger两款美国本土经典车型停产,但克莱斯勒集团经过破产重组和被兼并后,已经失去了经营决策权。如今克莱斯勒的母公司Stellantis集团对美式肌肉车并不重视,并且这两款车也与集团的低碳排放理念相违背,所以道奇Charger、Challenger两款车也将被迫在今年12月31日停产。

2006年,为了拔高自己的品牌形象,在与奔驰和宝马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奥迪在大众集团的支持下,使用兰博基尼Gallardo的平台造出了一台中置超跑R8。

虽然初代车型并非全部采用奥迪自己的技术,但它的硬件规格绝对配得上超跑这二字,首先在动力上,R8提供了4.2L V8和5.2L V10两款高转自吸发动机,并搭配6挡序列式、6挡手动、7速双离合三种变速箱。再加上铝合金、碳纤维打造的轻量化车身,以及让底盘更可控的Quattro四驱,R8因此也有了和Gallardo完全不同的产品风格。

虽然初代R8源自兰博基尼Gallardo,但R8价格更低,造型同样帅气,而且还全系标配Quattro四驱,因此R8巅峰期的销量一度突破5000辆,后来也能基本维持在2000-3000辆的水平,销量比Gallardo出色许多。为了延续初代R8的辉煌,奥迪在2015年推出了第2代R8,只不过新R8硬件方面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进步,仅一款5.2L V10动力,以及更加锋利的外形设计,甚至接受度还降低了。

电动车崛起后,纯燃油超跑在加速方面的优势随之消失,而R8这种主打大排量自吸的跑车就更加吃亏了。随着奥迪品牌的电动化转型进程加快,R8自然而然成为了牺牲品。在去年12月推出最后一个版本后,奥迪正式宣布纯燃油的R8成为绝唱。不过,奥迪并没有把话说死,最近就有消息表示,第3代R8有望以电动化的形式回归,希望奥迪能够满足车迷们的小小心愿吧!

在豪华品牌中,奔驰的产品类型无疑是最丰富的,正是因为在设计方面的创新和包容,所以奔驰品牌现在才拥有这样强大的影响力。2009年,奔驰在W212代E级的基础上推出了无B柱设计的E Coupe,凭借出众的造型设计,E Coupe不仅俘获了大量精英人士,而且还拔高了E级的整体档次。

随着W213代E级的换代,奔驰在2017年又发布了新的E Coupe,相比上代车型,新款车型外观气质更加优雅尊贵,即使进口版价格超过了60万,却依旧有不少用户购买。但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奔驰为了给电动化转型做准备,开始大幅精简产品线。所以上一代的C Coupe以及E Coupe都不再提供换代车型,而是由一个介于二者之间的全新车系CLE取代。虽然CLE依旧采用两门轿跑设计,但奔驰新一代的设计语言并不适合做轿跑,而且CLE还缺失了E Coupe经典的无B柱设计,实在可惜。

相比前面几款车型,福克斯的受众群体显然更广。同嘉年华一样,福克斯也是面向欧洲市场推出的车型,只不过,福克斯的尺寸和定位都要比嘉年华更高。1998年,福特推出了第1代福克斯,凭借出色的操控和燃油经济性,次年福克斯在欧洲的销量就超过了48万辆,而后续的几年时间里,福克斯在欧洲和美国的销量都保持在高位。

在第1代车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之后,福特立即在2004年推出了第2代车型,新车采用了全新的C1平台,并且搭载多种动力组合,满足全球不同地区用户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长安福特将福克斯引入了国内生产,并且销量连年增长,取得了一个好的开局。

2010年福特推出了第3代福克斯,两年后长安福特就将它引入国内生产,不过在市场销售策略方面,长安福特并没有把2代福克斯停产,而是采用了新老同堂的销售模式,市场整体反馈也非常好。2013年福克斯在国内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当年一共卖出了40万辆新车,在今天看来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而在全球市场,福克斯年销量估计超过了90万辆,可见这款车有多么受欢迎。只不过,第3代福克斯双离合变速箱糟糕的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这个车系的口碑。

随着2018年第4代福克斯发布上市,更是非常“作”地使用了三缸发动机,直接导致这个经典车系的口碑在中国市场崩盘。尽管在2022年,长安福特给福克斯换回了1.5T四缸发动机,但也无力回天,在勉强支撑了不到1年后,福克斯已经在今年默默停产了。

在全球市场,由于福特轿车销量的下滑,海外版的蒙迪欧、嘉年华已经相继停产。而福克斯也没能幸免,根据福特海外市场的消息,现款福克斯将会销售至2025年,随后不再推出换代车型。

回顾整个汽车史,停产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很多车型停产已久后,汽车厂商又会把这个名字拿出来,挂在一辆全新的车型上。我们感到悲伤的并不是一辆车短暂的停产,而是即便有一天它能复产,也不可能像当年一样了。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一代人的Dream car老去,总会便随着另一代人的Dream car诞生......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