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车企倒下了,爱驰汽车被申请破产,下一个出局的会是谁?

车之养护

3268阅读

2023-12-04

据天眼查App最新消息显示,爱驰汽车(上海)有限公司被新增一则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安吉汽车物流(上海)有限公司已申请对其进行破产清算,主要原因是爱驰汽车上海公司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此消息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再一次揭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优胜劣汰的冰山一角,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来龙去脉吧。

根据详细信息来看,爱驰汽车(上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郭超,注册资本高达10亿人民币,成立于2017年2月。专注于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技术、重金属技术、超导材料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软件开发技术等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由爱驰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刚成立的爱驰汽车被大家视为一家备受关注的新势力。公司创始人付强曾在奔驰、奥迪和沃尔沃等企业担任高管,而爱驰也先后获得宁德时代、滴滴等公司的投资,累计融资额超过100亿元。然而,销量不佳和资金难以维系成为压垮爱驰的核心因素。尽管拥有一座年产15万辆的工厂和两款量产车型,但2020年和2021年的销量分别仅为2600辆和3011辆。进入2023年,由于资金问题,爱驰相继传出员工欠薪、办公室欠租、工厂停工等消息。

自2022年以来,爱驰汽车涉及多起合同纠纷案件,包括劳务、服务、融资、买卖和施工等领域,共有18条被起诉的开庭公告。其中,今年8月4日,爱驰因不履行法律义务被南昌县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尽管今年7月爱驰发布了一份疑似复工复产的通知,成立了多个工作组在内的股东治理临时工作组,旨在整顿公司业务并恢复正常运行,但此后并未出现恢复运营的迹象,相反,目前却迎来了爱驰已申请破产审查。

自创立之初,爱驰汽车便在江西上饶投资建厂,斥资17亿元入股江铃控股,从而解决了汽车生产资质的问题。时至2019年底,爱驰的首款车型爱驰U5正式上市,这标志着爱驰正式步入汽车市场,与众不同的是,爱驰汽车并未选择主流的纯电或混动动力方式,而是将目光聚焦在燃料电池领域,同时兼顾纯电和燃料电池两条技术路线。

2019年2月,爱驰汽车向甲醇燃料电池系统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初创公司Blue World Technologies进行了注资,此举无疑进一步增强了爱驰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实力。而在2020年8月,爱驰汽车的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项目在山西高平正式落地,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爱驰在燃料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

2020年,爱驰又将目光转向海外市场,公司创始人付强认为,国外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没有国内那么激烈,对新能源的接受度也很高,因此爱驰开始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覆盖了多个国家,包括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丹麦、以色列、意大利、瑞士、葡萄牙和西班牙。2022年11月28日,爱驰汽车还与泰国企业菲尼克斯电车在曼谷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五年左右,共计向爱驰采购约15万台新能源车,涵盖爱驰全系列车型。然而,尽管爱驰积极扩张海外市场,但市场表现并不理想,从2020年到2022年底,海外市场累计销量仅有6000辆左右。

随着2023年的到来,“淘汰赛”成为了产业研究和业内人士频繁提及的高频词汇。随着2022年结束后的政策补贴减少和燃油车降价,新能源车行业已经结束了新手保护期,正式进入汽车行业的竞争中。这种淘汰效应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行业的激烈竞争。新势力如蔚小理和老牌主机厂如比亚迪、长安等在今年严峻的竞争格局中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爱驰曾经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研发的燃料电池项目已经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时代淘汰。而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也成为了各大车企间普遍的竞争模式,车上一切可以被量化或者概念化的元素都被拿来各种比较。与过去相比,当前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再是以前那种只需一张PPT就能造车的时代了。

总结:

本次事件给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激烈及资金链脆弱等问题敲响了警钟。对于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来说,深入了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至关重要。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监管和支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行业瓶颈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避免更多企业破产清算事件的发生。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