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如果说在中国汽车市场里谁最难受,可能就是合资车企们了,尤其是日系品牌,那叫一个窝囊。在广汽丰田裁员之后,这回又轮到了广汽本田,本田官方表示将裁掉广汽本田的约900名合约工,虽说裁员浪潮在现在不算什么新闻了,但是要注意的是,这是本田汽车自1998年与广汽合资生产汽车25年来,第一次实施裁员。
25年以来,第一次裁员,直接干掉近千人——这样连起来看,就有轰动效应了。曾经被誉为“买发动机送车”的本田,为什么要开始裁员了呢?其实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看,裁员的根本是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或者砍掉不赚钱的部门。而广汽本田作为日系品牌在中国最重要的前沿阵地,裁员就意味着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
从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10月份,日系乘用车的市占率为14.5%,与2022年同期的18.7%相比,减少了4.2个百分点;其中,广汽本田的销量总计约49万辆,同比下滑 18.5%。比如情况比较严重的一汽丰田,2023年全年销量目标为102万辆,但乘联会数据显示,1-10月,一汽丰田的零售销量为65.18万辆,完成率仅为54%。也就是说,一汽丰田今年完成全年销量目标,已经没太大可能性了。
普遍下滑,就是日系车企2023年的主旋律,丰田、本田两大扛把子品牌都拿不出什么出色的成绩;而相对应的是,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取得了22.2%的同比大幅增长。
此消彼长,就是这么回事。伴随着日系车企的逐渐式微,中国车企的昂首阔步,大家肯定都看在眼里了。今年以来,很多中国车企纷纷开启了价格战,如果把年初和年末的价格做做对比,应声直减10%的都大有人在。而很多日系车企也纷纷跟进了降价,但跟中国车企相比,无论是降幅还是诚意,都还是差了点。
这说明了什么?从根本上来说,中国车企已经拥有了全产业链把控的能力,因此成本控制也越来越精细,所以才可以做到“把价格战打到底”。此前,日系车企最拿得出手的就是成本控制,如今被中国车企纷纷赶超,自然也没了优势。就像一场持久战,谁能扛到最后,谁就是市场的赢家,很庆幸,这次中日之间的产业博弈,应该是中国笑到最后。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日系车骨子里的保守,还有面对发展大势的犹豫不决。当中国车企都在全力转型新能源的时候,两田、日产、马自达、三菱还在抱着燃油机不放,丰田高管更是说出了“中国电动车落后”的狂言,最后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国产车已经在车机大屏、AI智慧功能、辅助驾驶等方面玩出了N多花样,日系车还死守着中控小屏、平平无奇的内饰、抠抠搜搜的配置,唯恐中国用户不知道啥叫“性冷淡”。
你说日本人懂中国人吗?懂,但那是十年前,日系车还占个“省油”的名头。但是现在,日系车企转型新能源慢慢吞吞,市场已经被大大小小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们瓜分殆尽,要省油有省油,要快充有快充,配置更是实惠大碗,10万级的车子甚至就能完虐日系20万元级了;再加上今年中国车企全面发力20-40万元高端板块,更是让传统的日系C级车、中大型SUV无力抗衡。
所以,今年日系车企在中国的操作就是减产、裁员,以至于整体撤出中国市场。本质上,这是中国车企对传统日系品牌的合围,是中国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时代的一场胜仗。当然,如果放眼全球市场,日系车企依然还是能吃香喝辣,但这就更证实了中国是全球最具生命力的汽车市场,也是内卷最激烈的市场,连丰田、本田都叫苦不迭,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但也不能说日系品牌就完全消沉了,如果能够撇去溢价、努力学习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打法,按照日本人的学习能力,估计还是能回过气来的。而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车企是不是还会给日本品牌喘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