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华为合作后的首款车型对标迈巴赫?江淮汽车任重道远

优视汽车

2183阅读

2023-12-07

眼下的市场,谁能搭上华为概念,股价就能够一飞冲天。去年的赛力斯,今年的江淮汽车,都是如此。

从6月低点至今,江淮汽车的股价累计最大涨幅已经接近翻倍。原因就是上半年就有消息称,江淮汽车是华为汽车智选车模式的合作伙伴之一。上个月的广州国际车展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也亲口透露了,继问界、智界之后,还会有两个“界”,分别来自北汽和江淮。

12月1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签署《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双方将着力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算是正式坐实了与华为合作造车的事情。

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合作,着力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该协议自签订之日起10年内有效。公告发布之后,江淮汽车的股价在盘中一度上涨超过9%。

另外,也有证券机构发布的调研报告透露,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的智选车型代号为X6,为轿车车型,售价将达到百万元级,对标车型为梅赛德斯-迈巴赫,新车预计在2024年第四季度上市。

但是正当人们认为江淮汽车股价又要迎来一波暴涨时,江淮的股价却不涨反跌。

部分网友的评价道出了个中缘由:“这个定价真的很难有销量吧”、“江淮卖百万级别,再铁的华为粉丝也不会认为能卖的出去”、“定位越来越高端了,但愿品质、工艺上真的能做到对标,而不是说大话”……

所有投入华为大联盟的车企,所图的无非是能够借助华为的力量,在新能源的赛道上能够站稳脚跟,江淮汽车也是如此。因为在新能源的发展道路上,江淮汽车一路走得并不顺利。

实际上,江淮汽车早在2010年就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产业。2011年江淮汽车第二代纯电动车实现1000 台交付使用。2012年江淮汽车第三代纯电动车顺利完成近 2500 台销售。2016年,江淮汽车推出首款纯电动SUV——iEV6e。但是伴随着此后的几次自燃和召回事件,以及第一轮新能源造车热潮的回落,江淮的新能源车销量也迅速回落。

此后,江淮汽车又希望借助于大众合资的机会,能够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打开突破口。2017年12月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合资成立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之后推出了全新品牌思皓。然而,两年后随着大众的增资控股,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安徽,江淮汽车实际上只拿到了一个“思皓”品牌的运营权。

今年江淮汽车又推出了全新品牌“钇为”,首款车型钇为3定位纯电动小型车,希望在今年达成10万辆的销量目标。但目前来看,钇为3月均销量仅有2000辆左右,与同级竞争对手相比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只有与蔚来的代工合作,对江淮汽车而言是一笔真正划算的生意,但也给江淮汽车扣上了代工厂的标签。2017年,江淮汽车正式开始为蔚来代工。有数据显示,从2018年到2022年,5年时间蔚来总共向江淮汽车支付的代工费用多达30.38亿元。最近江淮汽车又将两座用于生产蔚来汽车的工厂,最终以31.58亿元出售给了蔚来。

但即便如此,江淮汽车还是没能摆脱亏损的困境,数据显示,江淮汽车已持续多年亏损。从2017至2022年,江淮汽车连续6年扣非净利润为亏损(扣除政府补贴),累计亏损额超过90亿元。

江淮汽车需要坐上华为这条大船。但与赛力斯、奇瑞、长安与华为合作的车型定位都集中在40万元以下不同,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的首款车型X6却是一款定位百万级,对标迈巴赫的车型。

且不说华为+江淮能否可以在品牌上对标迈巴赫,很明显的一点是,即使X6最终在性能、配置、做工各方面能够对标迈巴赫,且价位能够控制在百万左右,但这一细分市场的体量仍然不大。这不是一款可以走量的车型。而且目前新能源品牌中除了比亚迪和理想,其他家都还是处于亏钱卖车的阶段,X6也很难说能够有盈利。

另一方面,与华为合作最为紧密的赛力斯,虽然股价一度暴涨,问界系列订单也相当可观,但到现在为止赛力斯都还深陷亏损的困境中。今年上半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10.32亿元,同比下滑11.14%;虽然归母净利润亏损额由17.27亿元收窄至13.44亿元,但扣非净利润由亏17.14亿元扩大至18.85亿元。

如果往前追溯,自2019年赛力斯(2022年8月改名之前为“小康股份”)与华为“绑定”合作造车以来,公司已经连续三年巨亏,累计亏损超过87亿元。江淮汽车即使与华为合作,能够靠X6树立豪华市场的标杆,但也很难依靠这款车摆脱亏损的困境。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通过华为的影响力,补齐江淮汽车在智能化和渠道等层面的短板,这个方向确实没问题。但指望就此可以咸鱼翻身,重新冲击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江淮汽车仍然任重道远。(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