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与联想打造智能座舱,功能上能无限趋近鸿蒙?

路咖汽车

2972阅读

2023-12-08

比亚迪与联想合作做汽车智能化这件事,从表面来看比亚迪希望借助联想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来帮助提升智能座舱体验,但这次合作的赢家并非比亚迪或联想,而是背后的AI计算巨人英伟达。比亚迪继续深化了与英伟达的芯片合作,会为比亚迪的智能座舱体验带来不小升级。

比亚迪与联想合作做智能座舱,未必空穴来凤

最近国内车企消息以抱团联合为关键词,上月底华为车BU与长安打造合资公司、蔚来和吉利、长安一同合作换电网络,一众新能源车企都开始各自的捆绑合作。不过反观比亚迪在这两天的操作,有点让人看不懂。

先是昨天亚马逊宣布与比亚迪合作,成为比亚迪的云服务提供商,主要技术合作范围围绕车联网领域。随后,有博主爆料了一则比亚迪王传福董事长的祝福视频,暗示比亚迪官宣与联想合作。甚至有人表示比亚迪将会与联想一起研发新的智能座舱系统,让人很是好奇。

不过网上风传的这张照片源自于2021年9月王传福在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的演讲,“与联想一起共建智慧未来”这句话在演讲结尾阶段。王传福董事长在当时的演讲内容为智能化浪潮正加速制造业,与实体经济融合,时间证明信息化就是生产力。

而王传福董事长所说的智能化加速制造业,实际上也有车企已经在这方面与联想合作。联想制造业的成功案例选集中,就有与吉利在整车仿真设计制造的合作案例,优化数据中心PUE、帮助吉利建设同行业最大的HPC集群。联想凭借其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实力,在智能制造方面能为车企带来足够的赋能。

那么问题来了,比亚迪真的会与联想合作做智能座舱吗?

表面上,比亚迪为老牌车企、联想则是全球知名的科技产品制造商,这两个品牌的组合看似完全与智能座舱不搭边。但联想已经借助与英伟达的绑定,开始转型为Tier1。英伟达下一代Thor自动驾驶芯片的舱驾一体公版计算机方案,就由联想进行代工。

在产品方面,联想在今年10月下旬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公布了其车计算的路线图。根据联想车计算负责人唐心悦的介绍,联想车计算业务分为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和智慧显示屏三条产品线,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两条线主要做法是为客户提供不同算力的域控制器、响应的操作系统软件和开发环境等。比亚迪与联想合作打造新的智能座舱,也能够有产品进行承托。

联想在域控制器领域有采用英伟达DRIVE平台的XH1控制器和采用芯驰X9芯片的hoenix 1.0智能座舱控制器,产品可选范围丰富。

采用芯驰芯片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支持AVM、DMS、OMS、APA等功能模块,让我们也能够预测比亚迪新车型的智能座舱会有哪些新的体验。

比如DMS功能,可以应用在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疲劳驾驶认证方面。高合HiPhi X整车通过人脸识别功能,用户只需对着B柱隔空挥手就能让车辆识别解锁车门。DMS功能也可以与用户账号进行整合,储存驾驶员行为偏好、座椅位置等数据(这个新功能在鸿蒙座舱中有所体现,并收获了不少用户好评)。

从功能性来看,比亚迪能从联想提供的域控制器中获得更多的智能化功能,这对于比亚迪而言是正向的收获。比亚迪与联想合作做智能座舱能够有效补齐双方短板,为用户提供更好用的智能座舱。

有了联想和英伟达助力,比亚迪智能座舱更好用

现阶段,有了联想和英伟达助力的智能座舱系统,会从流畅度、智能驾驶、座舱体验等方面有明显提升。几乎可以让现在的比亚迪智能座舱系统保留现有界面的前提下,流畅度更高、更好用。

现在腾势N7车型使用的车机芯片使用6nm制程,算力为8TOPS,与高通8155处于同等级。而近期比亚迪设计的中央计算平台采用英伟达Orin中央计算平台,使用了Orin-N芯片,算力达到了84TOPS,几乎相当于腾势N7这款现有芯片的10倍算力。

十倍算力首先意味着车机流畅度会有明显提升,如同特斯拉更换AMD芯片时相同。特斯拉在更换AMD之后,开启腾讯视频从17秒变成了4秒,开启B站从24秒减为7秒。比亚迪更换新的车机之后,明显会提升车技响应速度。同样,Orin芯片拥有128个CUDA核心和4个Tensor核心,这将会为车技带来3D化的桌面设置,以优化车辆的3D显示效果。

在人机交互方面,英伟达芯片的域控制器与仓内摄像头联动,在人机交互、人体识别等方面能够增加不少功能。比如可以实现手势交互功能,车主在做了相应手势后车机实现相应的功能,这对于后排用户而言便利度会有明显提升。

基于人体识别技术,座舱能够记忆不同账号人的驾驶风格、喜好歌曲等进行匹配,该功能类似于鸿蒙座舱系统的驾驶者记忆功能。但华为实现该功能的基础在于与手机无感连接适配来识别用户身份,而比亚迪可以通过人体识别验证的话灵敏度会更高。

同样基于人体识别技术,比亚迪也将会优化多分区语音功能,更精准识别仓内成员,让AI识别性更强。

结论

对于智能座舱体验而言,比亚迪与联想的合作能够有效提高智能座舱系统的算力,搭配更多的感知系统,能够让比亚迪座舱系统的流畅度、功能性更加丰富。抛开联想的槽点,比亚迪拥抱英伟达和联想并不是一件错事。或许打造一套无限接近于鸿蒙座舱的系统,是这次比亚迪的主要目标。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