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漠河因为懂车帝的冬测而成为互联网热词。
12月6日,懂车帝公布多款热门新能源汽车的2023冬测续航测试结果。可以想象,面对冬测结果,“成绩好”的车厂大致会保持沉默,“成绩差”的车厂则一定会发出测试结果并不认可的声音。
其中,魏牌蓝山DHT-PHEV的测试着实是个例外。
首批测试结果出来之后,魏牌蓝山DHT-PHEV的纯电续航达成率为44.78%,这个成绩在插混组参与测试的19款车型中排第八名。成绩马马虎虎过得去,中等略偏上。
而在测试结果公布后的第6天,即12月12日,懂车帝冬测的主持人“懂车大柯基东门”发视频称,魏牌蓝山DHT-PHEV爬坡垫底,爬15米都费劲,是因为电没充够,其实背后真相是这车已经坏了。
视频显示,在测试之前,魏牌蓝山测试车的确明显有防冻液泄露的迹象。
于是问题的焦点就来了,如果魏牌蓝山当时的测试车已经漏液,那它的成绩就已经失去了意义。如果不能临时更换测试车,直接让魏牌蓝山退赛也行。偏偏懂车帝要把没有意义的结果公布出来,引发舆论之后,再发布视频说明魏牌蓝山测试车漏液的实情。
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往往会成为热点酝酿的温床。
懂车帝有私心,但不还至于恶心
懂车帝的夏测、冬测年年搞,今年不是第一次,肯定也不是最后一次。
懂车帝为什么热衷于此,答案非常简单,因为此类测试一直不缺流量。
2017年正式上线的懂车帝,前身为今日头条汽车频道,主要靠汽车内容起家,推出过许多汽车原创节目。发展至今,懂车帝绝对算得上汽车内容传播平台的头部存在。
事实上,能够如懂车帝这般有实力年年搞规模化测试的专业媒体,在国内市场不敢说懂车帝是首屈一指,至少也能位列前三甲。
所以,尽管懂车帝的冬测引来争议,甚至有“冬测商业化报价最高1600万元1席”的未经证实的言论出现。但我们依然相信懂车帝的公正性。
为什么?
懂车帝组织汽车测试这件事,以懂车帝作为媒体的身份来谈,其实是不应该涉足的。作为用户和厂家之间的一座桥梁,懂车帝一旦涉及车辆测试,就是将自己置身于瓜田李下的情形中。其实,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此类国字号机构更适合干这件事。
然而,为了内容,为了流量,懂车帝就干了。所以,如果懂车帝希望流量一直存续,保持公正性就是一个基本前提,否则发布虚假的内容只会让懂车帝车测板块很快做死,延续不到今天。
在基本认可懂车帝公正性之后,再看看专业性。
专业规范的车辆测试会在环境风洞实验室中进行,如空调使用场景、车机反馈等,对实验的温度湿度等给予严格控制,确保环境变量统一。车辆动态测试则有十分严格的流程,具体到车辆提前整备、冷车启动、以及开关门次数等都需按规定逐项完成。
懂车帝的测试显然做不到专业机构的水准。
有网友说,懂车帝的测试整出那么多“幺蛾子”干嘛,车辆整备时间超过1个小时,驾驶员上车之后,车内还要添加一名乘客啥的。按照我们普通用户关心的点去干不就完了吗?
比如,测试车辆满油满电,保持相同工况,相同路线,相同温度,相同速度等等各种一致性,然后看看谁能熬到最后才趴窝。
事实上,据《2023懂车帝冬测混动续航测试标准》显示,从测试前,到测试中,再到测试后,懂车帝为所有参测车辆制定了统一的测试标准,总共包含四大项具体测试方法细则。
懂车帝之所以费尽心思这么做,本意当然是考虑到测试本身的专业性,但更重的是希望建立一套懂车帝的测试标准。一旦这个标准得到市场认可,懂车帝将成为媒体测试标准制第一人,其商业价值不可估量。
所以,懂车帝的冬测至少是朝着专业性方向去努力的,只是可能专业程度还远远不够。但是,在本次测试中具体操作过程中多有疏漏是可以确定的。
比如车辆整备期间,测试车辆是开启高压、开启空调进行整备,时长60-72分钟不等,同时各车型还有十多次开关门、开关车窗操作,部分车型存在开启座椅加热情况,以上操作均影响测试前的电耗。
而在14号进行的第二次冬测直播过程中,又出现直播中断的“突发状况”。
基于上述,我们可以简单地为懂车帝冬测给出一个定性,它是希望公正的,并朝着专业性努力,但操作上一定缺乏规范、严谨。
蓝山淡看测试结果,长城应对值得赞赏
针对测试结果,与其它车企直接硬怼并完全否定懂车帝的测试不同。长城汽车通过官微表示,将在12月14日15点召开“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为公众讲解科学公正的新能源冬测标准。此外,还倡导共建新能源测试标准,呼吁行业制定更加贴合用户实际应用场景、实际环境条件、实际工况条件的新能源测试标准。
事实上,我们清楚,任何一方的不依不饶和针锋相对,都大概率会造成舆论的两极分化。临了,除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之外,对问题的厘清没有任何帮助。
显然,通过就事论事的沟通,并传播科学公正的,更贴近实际应用场景的测试标准,是长城汽车对此最正确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汽车并非因为懂车帝冬测选在零下20度,甚至40度的环境中进行,继而提出“呼吁行业制定更加贴合用户实际……的新能源测试标准”的言论。
其实,回归到蓝山DHT-PHEV这款车而言,长城汽车已经做到了心中有底,心中有数。
今年1月,长城汽车对智能DHT进行了全面升级。
DHT技术升级最为主要的变化,是从插混车传统认知上的“纯电+混动”两种模式,升级为“智能混动+纯电优先+强制纯电”三种模式。
这三种模式的运行逻辑既有先后顺序,也有场景针对性。
首先是“智能混动”模式——此时蓝山DHT-PHEV是“节能车”。在电量20%-80%的最大跨度内,进入油电双降模式,低速优先用电+中高速优先用油。
其次是“纯电优先”模式——此时蓝山DHT-PHEV是“性能车”。当电量大于5%时纯电优先,如果此时需要更强动力,发动机会介入,动力随叫随到。
最后是“强制纯电”模式——此时蓝山DHT-PHEV是“纯电车”。在最低限度电量2%-20%时,禁止发动机启动。之所以做出这种设定,主要源于环境温限制(-30℃-30℃),温度越低,SOC值越高,比如在-30℃时,退出强制纯电模式时的SOC值为20%。
所以,如果按照懂车帝这套看起来科学,实际并没有真正跟上科学脚步的方法去检测蓝山DHT-PHEV的纯电续航,其实是违背长城汽车智能DHT的设计初衷的。如此,魏牌又怎会特别看重懂车帝测试成绩本身呢?
讲真,长城汽车的这套插混系统到底畏惧低温不呢?
只能这样回答,长城汽车的插混车,除了卖到巴西、东南亚之外,也卖到俄罗斯。而俄罗斯的冬季,遍地都是漠河的冰天雪地。
至于蓝山DHT-PHEV爬坡能力,其实最不用担心。要知道长城汽车就是专业SUV制造商出身,它完全清楚作为一款城市SUV应该具备何种户外能力。
写在最后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3月发布的《“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目前网络上各类测评账号多达350余个,其中超九成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超五成涉嫌商测一体、以商养测,难以保证公平性。
懂车帝此次冬测引来业界一片哗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旗下的“汽车纵横”发布文章《公共舆论监督下的汽车测评,应具有科学性、专业性、严谨性和公正性》。或许懂车帝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才是冬测之路的正道。
而魏牌蓝山,甚至包括测试成绩不甚理想的其它车型也大可不必惊诧,权当捡来的一波流量,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