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雷军宣布小米要造车距离现在已经过去1000多天了,最近网上关于小米汽车的消息开始多了起来,之前各种外观内饰的照片已经传开了,包括无伪装路跑视频也被拍到了,加上小米汽车在工信部的备案信息上个月就已经发布出来了,按目前的信息看,首款小米汽车命名SU7,会有单电机和双电机两个版本,也就是pro和max,,单电机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电机峰值功率220kW,而双电机用的是三元锂电池,电机峰值功率分别为220kW/275kW。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二批)》里的信息,双电机版本的续航为800和750km,单电机版本的续航为668和628km,但是电池总能量是一样的,所以我猜可能是19寸轮毂和20寸轮毂跑下来的差异。
尺寸方面,车身长宽高尺寸4997*1963*1455mm,轴距3000m,定位于中大型轿车。其实小米汽车的基本信息都已经被扒得7788了。
然后就在28号,小米汽车亲自下场,开了场技术专场的发布会,透露了更多技术细节,这是小米汽车有史以来第一个正式的发布会。
整场看下来我觉得信息密度还是挺大的,主要从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五大方面解披露了小米汽车核心技术的进展突破。发布了“摩德纳”架构五大核心技术,包括小米超级电机Xiaomi HyperEngine、小米自研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小米超级大压铸 Xiaomi HyperCasting、小米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Xiaomi Pilot以及小米智能座舱Xiaomi Smart Cabin。
电机方面目前的小米超级电机有三个型号,V6和V6S目前已量产装车,V6最大功率220kW,等效299匹马力,工作电压400V,V6s最大功率275kw,等效374匹,工作电压800V,两者最高转速都是21000rpm。
而v8s目前已实现量产,预计2025年上车,最高转速27200rpm。35000rpm的新技术已在实验室预研实现。
电池方面,小米采用了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工作电压871V,自研了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把电池包和地板一体化,做到了120mm厚度,体积效率做到77.8%,最高能够封装150度电。
同时,采用倒置电芯设计,使动力电芯的泄压口向下,发生热失控时热量不会喷向坐舱。此外还做了17层高压绝缘防护,165片气凝胶隔热材料,14层硬核物理防护,加上24小时云监控电芯状态,保证电池包的安全。
再加上优秀的三热源热管理技术,实现在低温环境下,续航保持率,空调升温速度,充电速度都优于同级。
制造上,自研了9100t超级大压铸技术,实现了9100T最大锁模力,自主设计了大压铸设备集群。
为了配合大压铸技术,材料方面,小米自研了高强高韧免热处理环保压铸材料「泰坦合金」。
在实际生产中,该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小米汽车的后地板实现了72个零件合一,焊点减少840个,整体重量减轻17%,且生产工时大幅减少45%。
软件智能技术方面,智能驾驶上实现了自适应变焦BEV技术、道路大模型以及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能够根据不同场景自适应调用不同的感知算法。感知网格最小可达0.05m,最大可至0.2m,识别范围从5cm延伸至250m,能够使泊车场景更加精准,城区场景看得更宽,高速场景看得更远。
在障碍物识别方面,引入超分辨率矢量算法,可将所有可视物体模拟成连续曲面的立体物,从而将识别精度提升至0.1m,达到行业水平的2倍。此外,小米自研的一键降噪功能更是完全消除了雨雪天气对识别的影响,大大降低了误识别的概率。
在硬件配置(Max版车型),小米SU7搭载了两颗英伟达OrinX芯片, 1颗激光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和12颗超声波雷达。结合自研的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在全场景下可实现更聪明、更安全的辅助驾驶能力。
最后智能座舱,基于小米澎湃OS,可与手机无缝对接,基本就是在手机多年累积的技术和小米生态的下放,实现人车家全生态。
在发布会下半场,还对SU7进行了小发布,公布了SU7的外观内饰细节还有一些性能车参数。
有几个数据我还是觉得挺炸裂的,风阻系数0.195,零百加速2.78秒。极速265km/h,最后su7实车还小亮相了一下,整场发布会雷军都难掩兴奋。
小米汽车现在已进入少量量产阶段,27号晚雷军还连续发了6条微博,向比亚迪,蔚小理,华为致敬,颇有侠客比武较量前行抱拳礼的意思。之前雷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害怕小米汽车出来之后没人买,更怕大家都买产能跟不上,但最终会是什么结果还是落在价格上,雷军也说了,最终价格不会太便宜,接下来就坐等小米汽车公布价格了,看看在价格上,雷总能不能也有着这份对行业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