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杂陈,2023年中国车市的酸甜苦辣!

直播车市

4285阅读

01-01

2023年汽车市场和车企都过得并不平静。在如今这个新能源大变革阶段,短短一年时间已经足以发生很多影响行业和企业的事情。自主品牌的合计销量首次超越了合资品牌,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角。

部分新势力品牌的销量也突飞猛进,华为深度参与的车型陆续发布,小米汽车也迎来了首发亮相,给传统品牌们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今天我们就先来梳理和盘点一下,2023年行业内发生了哪些让人印象深刻,影响深远的大事件。

降价

2023年汽车行业的关键词,必有价格战的席位。自1月1日国补退出后,特斯拉就打响了降价第一枪,对国产车型Model 3Model Y价格下调2万—4.8万元不等,创下历史最低价格记录。这一举动对其他车企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特斯拉的好日子没持续多久,3月时,在东风集团“12万买雪铁龙C6”的促销下,今年第一场真正的价格战正式打响。除了东风外,上汽通用、广汽本田等传统车企,以及问界、飞凡、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纷纷加入战局,这也让3月份的国内汽车市场分外活跃。

一系列操作后,降价也成为2023年的常态。今年已经有超过50家汽车品牌涉及上百款车型,通过厂家补贴或者终端降价的形式参与到价格战中,优惠幅度在1万—12万元之间。车企参与价格战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不参与的话,可能连你被打败了都没人知道。同时在残酷的竞争下,不管你是传统豪门还是新势力,都有可能从国内市场消失。

活下来的车企大多是相似的,如稳定的现金流、不断爬升的销量、精准的产品定位、符合消费需求的技术路线等。倒闭的车企,各有各的不幸。有的烧光百亿,耗费数年光阴没有造出一辆车;有的没有抓住电动化机遇,或被资质困住手脚,或是战略出现问题,倒在了风口上。

裁员

汽车市场裁员年年有,但今年特别多。今年裁员潮已经波及产业链,包括奥托立夫、安森美、固特异、佛瑞亚等汽车零部件巨头纷纷加入其中。数以万计员工离开汽车行业。裁员的车企大部分都是销量不佳,进而导致亏损情况的发生。这种情况下砍去一部分冗员,节约一定的费用支出能够对降低自身的成本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之前不少车企都在强调全栈自研,包括手机、能源、飞行汽车等业务,甚至芯片设计等,都成为不少车企发力的领域。但这每一个全新的领域都是花费不菲。对于不少车企来说,一旦自己的主营业务不佳,则必然需要砍去这些前瞻研发项目,因此相关项目的人员不得不面临离开的结果。

有些车企裁员,是因为在发展浪潮中逐渐掉队的不得已而为之。但有些车企却是基于战略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导入先进产能。虽然在传统业务上有所收缩,但却将更多精力投入新业务领域。

现在全球汽车产业继续优化和重塑,未来还会有一些车企加入裁员的大潮中,但值得欣慰的是在电动化转型中走在前列的部分车企如比亚迪,以及其旗下的电池企业弗迪动力,不仅没有裁员反而还在扩大招聘规模。

洗牌

我国汽车消费市场趋于饱和,乘用车市场已经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在这块总量已经不会有更大增长的市场中,行业洗牌速度也在不断加速,新造车的分化加剧,撑不下去的合资品牌撤出中国市场。

新造车阵营的天际、雷丁、自游家、恒驰、威马、爱驰等品牌在今年接连出现爆雷。合资阵营的广汽三菱也败退中国市场,产能被广汽埃安全盘接收。神龙汽车也再次出售旗下两家工厂,获得17亿元输血。同时北京现代两次挂牌出售重庆工厂,一再降价也找不到接盘侠。

互掐

在流量为王的今天,车企也在转变公关思路,比起曾经以结果为导向的暗暗较劲,今年的车圈,各家更愿意将唇枪舌剑的过程展示给公众。2023年初长安汽车直指吉利银河之光涉嫌抄袭其概念车和量产车的外观,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随后吉利汽车集团官方火速回应,称网传的律师函内容失实,对其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并且吉利汽车称要良性竞争,不要内卷内讧;要转型发展,不要同室乱战:要团结一致,不要分裂抹黑。

到了2023年5月份,又有长城公司举报比亚迪公司旗下的两款车型相关排放不达标,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 采用常压油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随后比亚迪公司做出回应,反驳长城公司的相关举报,认为长城此次的测试车辆不符合国标要求的送检状态,所以比亚迪认为长城汽车的检测报告无效,不能以此作为依据。

国内日益饱和的汽车市场或许是导致汽车公司之间赤膊对垒的直接因素,就这么多人,就这么多消费群体,就这么大一块蛋糕,一家吃得多了,另一家必然就吃得少。然后就是各施手段抢食。其实编者真的不希望我们自主车企陷入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不战不行的怪圈,民族工业还任重而道远。

维权

自2023年3月一汽、东风、长安、长城、比亚迪、吉利等14家车企联合发起“关于抵制汽车行业网络水军的联合倡议”以来,头部车企对网络水军和自媒体的打击正在升级。蔚来、小鹏、零跑、比亚迪等知名车企相继于微博开通法务部专属账号,披露公司面对网络侵权的系列维权动作。另一边,吉利、长城等车企则成立网络举报中心,对网络谣言重拳出击。

车企对个别媒体以及网络水军的主动维权现象不是偶然的,说明当前个别的无良媒体和网络水军已经严重干扰、甚至阻碍了汽车行业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自媒体、网络水军的传播效果和负面影响往往是指数级别的,这种诋毁或者诽谤行为,往往会对“被黑”的车企或者品牌带来形象的严重损害,尤其是在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车企更是要关注自身的名誉权,受到名誉侵权的企业,也应该积极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这不仅是车企对自己的名誉和品牌负责,也是对汽车消费者负责,更是对社会公众负责,否则,这种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虚假信息满天飞,会让汽车消费者真假难辨、陷入错误认知,同时会严重扰乱正常的汽车消费市场,最终为此买单的是每一个汽车消费者和社会公众。

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普通的消费者对网络上的消息难辨真假,恶意中伤、故意抹黑会对车企、品牌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随着侵权行为的猖獗和升级,车企做出反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反向合资

花香蝶自来,自主车企逐渐强大,海外车企也纷纷前来寻求合作。7月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10月零跑汽车和Stellantis集团也正式宣布创建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此外吉利也宣布与雷诺成立合资公司。

中外车企合作模式中,自主车企是技术输出方,为海外车企的新能源业务赋能。这也体现了自主车企在造车技术方面的进步,部分技术已经超越海外车企。同时海内外车企牵手合作发展造车业务,也说明了车企之间也没有永远的对手。

出口

自主车型技术进步,海外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因此自主车型出口量也在不断增高。2022年我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出口量为311.1万辆,2023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已经飙升至476万辆,全年出口量或超过500万辆,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自主车型主要往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出口,同时各大自主车企还在海外建厂,比亚迪、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车企纷纷将全产业链搬至海外市场,以更好地协调当地资源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车型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

口嗨

今年汽车圈最火的词,“遥遥领先”少不了。在华为Mate 40系列发布会上,余承东在整场发布会中共说了14次“遥遥领先”,几乎涉及手机的各个方面。在问界新M7发布会上,余承东也至少提及了5次遥遥领先和20多次领先。

其实“遥遥领先”这个词并不新鲜,但因为余承东在公开场合多次使用而成为网络流行语。随后遥遥领先越来越多的人在各种场合提及,甚至引发了市场对遥遥领先商标的抢注潮。

另一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代表是李想,这位车企老板偶尔就在社交媒体上放狠话,多档插混没前途,增程才是未来、很多友商那仨瓜俩枣的销量,有啥可干的?被迫害妄想症呀?MEGA真设计成这个鸟样,我就把设计团队都干掉,顺带自己跳楼等等,炒热度这方面,李想就没输过。

车企制造话题的备受,一方面是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体现,另一方面是车圈太卷,市场太残酷,你不会制造话题,就收割不来流量。只有高流量的品牌,才有希望获得更高关注度,进而促升市场成绩。

变革

想要在竞争积累的市场环境下活下去,车企就要加速变革。2023年降本增效成为小鹏汽车的关键词,高管团队、组织架构、营销渠道等均迎来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缩减直营店扩大经销商、产品降本、供应链反腐等。在多个降本项目的推进下,小鹏的研发、销售行政费用都有所降低。下一步小鹏将在组织、营销以及品类创新等方面继续变革,一系列变革效果会在2024年及以后体现得更加明显。

今年险些沦为最惨新造车的蔚来,也开展涉及组织和资源投入方向的调整。李斌表示合并重复建设的部门与岗位,变革低效的内部工作流程与分工,取消低效岗位;资源提效,推迟和削减3年内不能提升公司财务表现的项目投入。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造车新势力面对各方面压力与日俱增,新势力品牌通过不断改革来优化品牌竞争力,试图克服困境。

跨界

2023年,跨界造车热潮仍未退去。手机行业巨头纷纷跨领域造车,引发了一场跨界风暴。这场风暴的源头正是小米SU7汽车的发布。更早前华为也在深圳举行了一场冬季全场景发布会,发布了问界M9等一系列新品。

手机行业巨头的加入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寻求新的突破点。而汽车制造业作为一个技术含量极高的行业,无疑为手机厂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通过在汽车制造业的布局,手机厂商可以将自己在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发挥出来,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

但是新能源车行业竞争加剧,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没有造车经验、缺乏资金却又想跻身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多如牛毛,但最终倒下的却是一大片,威马、游侠、爱驰汽车等等都已被市场淘汰,这也给其他想要跨界造车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直播车市

2023年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整个行业发生的一切也难以用本文的事件和关键词进行全面概述。但无论2023年汽车行业发生了什么,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2024年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在新能源车领域齐齐发力,从大众汽车、通用汽车、丰田和本田的产品线调整来看,头部合资品牌已经做好加速转型的准备,合资汽车将会在新赛道逐步进入正轨,汽车行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这也会淘汰掉一些原本就不主流的车企,让市场份额归于头部企业。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