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第一天,多数4S店选择的是躺平卖车。轻松,却成了无聊的近义词。
年份数字上的变化,伴随着跨年夜的人山人海,以及收到的大量祝福。人心向幸福、美满,一切的热闹与此相关。在北京,忙碌和熙熙攘攘,属于交车和看车的人群,但并不属于卖车的人群。
而这,也同样发生在上海,郑州,石家庄,武汉等。
当然,这不止与人在假期时的疲倦相关,也因为市场的变化,新政策落地需要时间适应。2024年1月1日开始,新能源乘用车购置税免税额度不超过3万元。二手车限迁也不止关于国6b,更要有RED耐久试验里程20万公里,才能全国流通。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他心中有着忧愁无法排遣,这与当前的汽车产业众人情绪价值一致。
是啊,谁会因为一个2024年跨年,就忽然忘却了已经打了1年的价格战呢,忘却了自己当年是销量冠军,如今易手。即便是,华为赛力斯生产线上忙碌了3个月的工人,应届毕业生年终奖拿到6.5万元,随着AITO问界M7的爆单,9-11月月入3万元。如今,也一样担忧,在理想等反攻之下,自己的收入预期。
新年要有好预期,但狂欢总会结束
2024年和2023年,绝不会过于类似,因为一切已经不止关于企业层面谁能留在牌桌上,更多的是关于人的求生欲,被全部激发。可以预见的是,2024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是必须存在的主线。
从10月开始,汽车行业高管人事变动的数字,超过30。且,这与往年的新年换防不同,国资企业层面一把手级别进行大幅度,合资品牌层面,人员的上下,多与销量表现相关。
新人换旧人背后,是从前的玩法和思路,将被这一切也意味着,用解决市场竞争的新问题,也要换上新思路。
东风集团,杨青正式出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10月9日,赵非出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长安汽车,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出任阿维塔科技董事长;
上汽集团,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智己汽车CEO蒋峻、上汽乘用车分公司总经理兼飞凡汽车CEO吴冰升任上汽集团副总裁;
长城汽车,刘艳钊兼任魏品牌和坦克品牌总经理,赵永坡出任哈弗品牌总经理,原坦克500的商品总监谷玉坤将担任坦克品牌执行副总经理;
而新晋登场的小米汽车,如今成了整个汽车行业里对人才吸引力最大的板块,除了原长城汽车文飞、哈弗总经理李晓锐加入小米之外,雷军的母校武汉大学,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几乎摩拳擦掌。
传统业务板块,在求新求变。初生牛犊的群体,露出饥渴的表情。而如今处在金字塔塔尖的,一样是红着眼睛的状态。按华为内部的官宣,6年内不做盈利的同时,也意味着余承东必须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据其自身测算目标与公开表述,100万辆是盈利线。与江淮合作的100万元级以上豪华车项目,与北汽合作的项目,其销量贡献预期不足,所以压力可想而知。
汽车产业的竞争烈度第一次如此之高,背后还因为房地产行业、芯片行业、软件行业以及手机行业的不足。国家统计局数据中,1-11月,房地产投资下降9.4%,住宅投资下降9%,金额为7.88万亿元。
摆在每个汽车人眼前的局面很简单,结果不足时,有的是人愿意顶着风险尝试。结果可以是销量,可以是利润,可以是市占率,甚至可以是股价。当汽车行业的传统招数失灵时,一切都可以尝试。
一线品牌大逃杀时,赔钱卖车才会结束?
而距离传统招数的失灵,时间几乎可以说越来越近。因为,贯穿着中国车市的2023年主线,根本不是遥遥领先,而是赔钱卖车这四个大字。
所有人都在关注,价格战何时会停止,但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只有那句万金油“到了竞争充分时,既有结果”。
人给不到的答案,财报数字上却能给出个大概。
12月初,四家新势力公布的2023年Q3财报身上,只有一句话:“开源节流,扛过寒冬,厚积薄发”。
蔚来,营收上涨46.6%,为190.7亿元,毛利率回升到8%,净亏损环比下降24%,为45.6亿元;
小鹏,营收同比上涨25%,为85.3亿元,净亏损38.9亿元,同比涨63.4%,毛利率为-2.7%;
零跑,营收同比上涨31.9%,为55.56亿元,净亏损9.86亿元,毛利率1.2%;
理想,营收346.8亿元,净利润28.1亿元,现金储备885.2亿元;
5年时间,新势力行业才初步摸清楚了如何在中国卖车挣钱,但,至今没人能说清楚自己接下来是赚是亏。同样以华为在汽车产业最成功的布局赛力斯为例,自2019年与华为合作开始,3年亏损近百亿元。如今,随着AITO问界新M7的回暖和问界M9的破圈,这一趋势有望被改变,但问界并不是华为的唯一选择。
当然,全球新能源巨头面对的局面都一样,比亚迪近期市值回到2020年年末水平,华尔街对特斯拉2024股价表示有限乐观,一切均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玻璃天花板有所显现。销量数字尽管越来越高,但盈利数字并没有同频上涨。
而传统企业们带出的风向,让这种境遇雪上加霜。随着丰田在12月初发布2024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德国企业开始重新思考,甚至尝试跟上。丰田财报中,汽车销售业务超11.43万亿日元(折5560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增长194%,为1.28万亿日元(折622亿元人民币)。而宝马、奥迪在这一日期前后,也发布了自己的新看法,对新能源的快速增长预期变慢,开始重新考虑继续挖掘PHEV、燃油机的商业潜力。奥迪的Gernot Dollner直接指出,2026年起停止开发新内燃机,这一计划大概率将推迟。
此举没有对错,是路线的选择。中国品牌为了争抢未来的份额,而跨国巨头们要保证全球竞争力。不过,一旦二者之间开始接壤,即新能源车能提供的利润越来越高,燃油车能提供的利润越来越低时,就会完成再反转。亦或者是,燃油车利润越来越高,新能源车利润无法大幅快速增长。
总之,只要有当下的一线巨头,同时遭遇利润/销量上的大逃杀,市场也就进入到了竞争白热化,接近透明的程度。于是,赔钱卖车自然无法继续进行,毕竟,输血的源头断了。
一个又一个的新爆款,让汽车圈里愈发焦虑
2024年要面临的真实还包括,这市场里几乎不再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惯性,至少是2024这一年。因为,进入新能源时代之后,很少再能看到技术壁垒的出现。在动力电池、高转速电机、800V、NOA辅助驾驶、8155/8295芯片等几乎所有领域里,几乎很少有人能在民用领域里让自己的技术优势保持在半年以上。
800V技术的车型,价格在1年时间里,已经从30万元以上,跌进20万元内。小鹏G9入市失利,但并不妨碍眼前的极狐阿尔法T5、即将上市的吉利银河E8发挥。
动力电池上,碳酸锂的价格不再虚高,重新跌入到10万元/吨之内,比亚迪手中握着刀片电池,但吉利手中也有了同类的金砖电池,再加上宁德时代和特斯拉火拼大圆柱,电池同样越来越接近。
前脚华为刚刚掏出破2万转的电机,小米紧接着就是破3万。而NOA,没谁手里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如今的主线都是在落地各个城市,尽管华为说全国都能开。
所以,技术的同质化内卷之后,连特斯拉也开始了影响力下降。在终端市场,不久前上市且销量数字不错的Model 3焕新版,如今提车周期再也不用以周进行计算,北京基本上是各种颜色的库存车齐全,即便是没有现车,从周边的城市调货,最多3天就能到位。
当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初步面临供大于求之后,其他品牌的境遇可想而知,毕竟从先发优势角度来看,它一切方面都是领跑者,在20万元以上市场里,没有之一。
所以,技术卷不到之后,能卷什么?
开始卷,车型的品类。整个2023年,当各家都开始手握常规的A00到C级轿车,从小到大的SUV之后,只剩下一条路,卷越野车。原因无他,价格、配置,大家都差不多。总得拿出点让用户想掏钱买单的理由,越野车,算是不错的理由,但你也看到了,它抢走的还是传统SUV的份额。
哈弗猛龙、捷途旅行者这种民用领域的都是单月万台水准,不错,但距离改变市场游戏规则还早。至于2024年卷什么,现在的信号是,当20万元级车型遍布532(5米级车长、3米级轴距、2米级宽度)让消费者无从选择时,那要不要跟着小米SU7或者仰望U6去卷跑车类市场,自然是个好选项。
手机市场当年的那种焦虑,正在如今的汽车行业里蔓延,没什么明显的技术壁垒护城河之下,只要自己的一次判断失误或者发挥失常(比如小米11),那付出100%以上的努力,也未必追的回来。
对,我们总会遭遇别离
以及,没有谁能是永恒不变的,即便它是经典的。截止目前,我们正在看到大量车型的消亡,从燃油车到新能源,且这种趋势会继续传递。
蔚小理三家头部新势力中,理想ONE、小鹏G3这2款开山之作,已经全部结束使命。宝马1系已经结束使命,奔驰A级、奔驰B级被爆出2025年后进行停产。顶级的头部车企,它们的共同选择,只因市场的深度变化。
当然,除了明面上的消息之外,还有更多的潜在名单,比如曾经红火了2年的A00级新能源代步车。按2023乘联会数据显示,神车宏光MINIEV所在的市场,1-11月零售销量61.5万辆,同比2022年减少了29.8%。
30%比例的下滑,意味着消费者已经对此慢慢失去兴趣。另外,再参考到这一市场今年开始有了明显更大的优惠,让买车的成本进一步明显下降,真实的消费兴趣其实更加不足。
对,我们也总会遭遇更多的别离。对消费者来说,那一辆辆停产或者终结的车,是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残值快速蒸发,而对车企来说,除了硬着头皮走下去之外,只剩一条路,营销下位,让技术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