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交媒体上,最能打的人向来是埃隆马斯克,一是敢说,二是能喷,三是有钱直接把社交平台买了。
中国社交媒体上,汽车圈最能打的肯定是余承东,曾经被誉为“微X之王”的李想,明确表达不敢跟华为吵架,吵不过。再顺着李想说,丢了汽车圈老板网络战斗力最强的身份之后,他也被开玩笑,可能要丢掉“创业教父”那个头衔。
新创业教父,大概率是雷军。虽然雷、李二人,都是互联网上的狠人,都被誉为创业教父,但当他们来到造车这个相同赛道之后,李想是自己官宣开课,但雷军发力进行了几波操作,就开始被业界主动分析。
从2023年12月底的小米SU7发布亮相,到2024年1月第二周,雷军每天至少在社交平台上要发5条关于小米SU7的消息。业界分析的话题是,新车发布之后很久才上市和交付,雷军是怎么长期保持热度的。
答案,100多页PPT里,能讲的东西,按天发布。再加上网上的供应商辟谣、价格的三轮辟谣,热度持续拉满。不过,线上是线上,线下又是另一回事,尤其是到了手持真金白银,选择怎么花钱的时刻。
被骂了24年的传统4S店,处在变心进行时
所谓的花钱,不是关于买车的小钱,是投资开店卖车的钱。2023年全面开放之后,汽车圈虽然卷,但却是为数不多民间投资涌入的领域之一。多数行业的局面相对固化,且消费趋势变化多变,而汽车又是从燃油替换到新能源,又是从传统替换到智能,还是全球资本在GPT出现之前的风口。
2023年,那些持续亏损但却能输血生存的新势力们,中国汽车产销第一次创下3000万辆的记录,比亚迪单年销量超过300万,这一切都是汽车行业持续被投资青睐的例证。
4S店自然也是投资热土,虽然前几年直营模式特别火,虽然自1999年3月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24年,虽然消费者对4S点有很多埋怨,比如起了四儿子店的恶号。但,哪怕是上千万元的单店投资成本,只要是赌对了品牌,就能快速稳稳的赚一笔。比如2020-2022年时的比亚迪,比如眼前,比亚迪对旗下每家店平均要发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提车红包激励。
当然,好的品牌就那么多,想挤进去并不容易。于是,华为、小米、魅族,这些新入场切具备杀伤力的品牌,开始成为各地投资人的新目标。
但,就在小米汽车开完发布会之后,之前的冲动开始下头,在卢伟冰官宣了小米的直营1+N模式后,却是更大量的犹豫。同样的话题,亦摆在华为所主导的鸿蒙智行,以及目前销量正火的AITO问界门店上。
“小米发布会开完,我们老板说再看看,发的东西比较虚,现在的太虚了,看不太懂。”山西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之一,一家其他品牌店长开完内部会之后,内部的共同决议都是等等看。
小米SU7发布后的第二天,首批14家销服合作商签订意向书之后,这种观望情绪变得更严重。恒信、建国汽车、元通汽车等,首批签约意向书的都是全国出名的汽车销售集团巨头,这一签约完成之后,至少代表业内有零售巨头对小米汽车的新尝试是有兴趣的。
但,大集团因为家大业大,可以去做尝试。体量相对小一些的,害怕再回到“抢客、打架”的老循环。
这个新尝试是,小米对汽车销售使用智能手机的模式。在少量重要城市进行直营和交付,在多数地区合作进行销售,自己负责交付,在更下沉的四五线城市只建临时交付中心,如果销量崛起比较明显,考虑建交付中心。这招,是当年和华为学来的智能手机铺货方式,广撒网,尽可能扩大销售的覆盖面,形成销售机会,然后再转化成具体销量。
卢伟冰所说的小米采用“1+N”模式,1是小米自营的交付中心,而N是各地的代理销售和售后授权服务,这种模式在当前的汽车业内也比较好用,主因是性价比高、效率高,理想就是个中翘楚。比起一勺烩什么都做的4S店,销售/维修/和交付,都可以选租金更便宜的地区,尤其是交付中心可以选在更偏僻更便宜且租金低廉的地段。
实际上,在小米官宣相关计划之前,17地的相关店铺已经开始建设。石家庄方面,已经知道销服一体店的建设位置,同时在全国大量的小米之家,都在进行改建扩大展示面积,如上海。而除了小米之外,华为的计划也已经公布,预计2024年,鸿蒙智行门店数量将达到800家左右,2025年冲击1000家,其准备用1年的时间追赶上理想的门店建设800家以上的总数量。
摆在4S店和集团面前的局面很简单,市场的淘汰过于凶猛,如果还是坚守以往的品牌,那后续面临的局面大概率是亏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4S店退网数量2362家,2021年退网数量1400家,2022年为1757家,而在2023年上半年,4S店退网数量又创新高,半年退网1400家。
也因此,华为、小米等对于传统4S店吸引力,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变心,越来越多的新尝试,已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买车,一场不可逆的彻底洗牌
当然,销售渠道的变化,不仅仅是汽车品牌争夺相关资源,更多的后果还是消费者来承担。
“价格战里没有赢家,厂家但凡松一点口,给到我们终端可以优惠的政策,那想都不用想,老板一定是要求快速执行,多卖一台多拿一台的返点激励。”这是目前AITO问界门店里给到的消息,在今年十一订单大放异彩时,单店单天大定超100台已是基操。而到了11月时,为了进一步扩大销量,AITO问界已经给出了1万元的现金优惠幅度,到了12月之后,为了干掉理想抢下细分市场龙头的位置,这款车型的优惠已经到了1.5万元以下,肉眼可见将触及到2万元。
这也就颠覆了此前新势力的特色,上市之后价格稳定,购买环节透明,免去了跟4S店砍价的环节,避免自己多花钱/少花钱的博弈和纠结。
但,现在,一切被推翻。市面中,除了Lotus路特斯等绝对头部品牌之外,已经没有不降价、不优惠的智能电动车。小鹏,已经对旗下的小鹏P7、小鹏G9分别进行了官降,老款车型如小鹏P7i,当前的终端优惠幅度在2万元-3万元之间,小鹏G9也是同理。
目前,理想的优惠相比2023年12月底,上涨了20%,蔚来的优惠幅度相比12月底上涨了最多60%,理想L7的现金补贴仍为3.6万元,目前在官宣3月将进行2024款更新后,又增加了“库存车”补贴3000元和赠送21寸轮毂(如果不选再优惠5000元)。整体最大优惠,在北京直接冲到4.4万元(比12月份涨了20%左右)。理想L9的优惠从3.4万元,上涨30%左右,为4.4万元。
蔚来也是一样,从去年12月底的8000元,在今年1月增长至蔚来ES7、蔚来ET7、蔚来ES8的最高1.8万元,不过,其价格调整对老车主还相对友好,因为随着优惠的增加,12月赠送的换电券等权益也随之取消,整体算是此消彼长,因而对二手车残值也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但,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层的变化。华为所主导的问界和理想汽车,这两家用户群体、价位都针尖对麦芒的车企,为了销量数字的增长,已经进入无所不用其极的阶段。一方面关于二手车,一方面则关于订单转让。二手车板块,越来越多的人在发现,理想L系列以及问界M7的二手车数量激增,且里程数多数较少。
而订单转让部分,则是近期AITO问界M9遇到的问题,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现了大量问界M9的转让订单,但其价格从初期的加价1万元,1周左右的时间已经降到了加价1000元,甚至多数订单开始了平价转手。
随着非正常市场的一系列行为陆续发生,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都是被打乱的。而随着小米SU7即将发价开售,这一切只会演变成更激烈的竞争。即便是小米SU7按照市场行为不进行哪怕一点骚操作,更大的竞争压力之下,相应的竞争对手变价也是意料之中。要知道,2024年,本就有着10余款532的新能源车型登场,吉利银河E8、极氪007已经把相应的细分市场价格打到了新低点。
而眼前,Model 3/Model Y的降价也是同理,一方面因为12月的库存压力太大,另一方面因为市场的竞争过于激烈,比它价格明显低出不少的(比如极氪007)已经明显抢走订单。
总之,直营模式经此一役,原本的优势几乎已经差不多要快打光了。而变心了的传统4S店,将随着小米和华为的疯狂扩张,开始陆续接管市场主导权。
写在最后:
对消费者来说,其实这个话题还远没有结束,同时关于老的油车,和买了不久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传统品牌让它们赚不到钱时,退网是势在必行,甚至目前很多二三线品牌已经消失在了三线城市,如韩系。而买了不久的新能源车,保值率已经被不断下降的新车价格接近打残,就以目前销量最好的AITO问界M7为例,2022年购入的车型目前最多残值已经接近腰斩,而2023年最火时候购入的车型,也已经有了4万元左右的残值蒸发。随着终端门店进一步增加,销量的争抢越来越大,市场客观规律这种东西,其实根本没人避得开。
当汽车市场处于高点时,快速增长,资本涌入,所以直营模式自然是风生水起。股市里有无数的钱,能帮助企业支撑自己的运营、亏损,但当市场下行时,则反其道而行之。继续用当下的新势力举例,小鹏、零跑、小米、华为等,它们采用混合经营的模式,仅仅销售渠道上,按一家4S店投资1000-2000万元左右计算,结合上百家门店的总数量,其为车企缓解的资金压力,至少在20亿元级别,再加上运营、人工等,则是奔着50亿元去。
就在直营模式陆续落寂,新时代4S店来临之中,可以预见的一点是,价格透明的那个低忧虑时代,暂时是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