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欧洲汽车文化的4款国民车,每一款都是传世经典!

郑谊

2599阅读

01-22

欧洲的汽车普及比美国晚一些,因为美国率先使用了流水线生产。但是汽车的起点是欧洲,最初汽车还只是贵族和有产阶级的移动手段,不是为了平民。汽车在欧洲正式大量普及的时间是从20世纪50年代左右开始的。而且,当时制造的汽车在欧洲汽车历史上被认为是象征性的存在,也有一些车型延续至今。

【法国-雪铁龙2CV】

雪铁龙2CV是因经营困难被米其林收购的雪铁龙在二战前就开始开发的汽车。曾在米其林管理层任职的皮埃尔-朱尔布朗杰(Pierre-Jules Boulanger)指挥开发新车,以解决雪铁龙的经营困难,当时进行的项目是TPV项目。TPV项目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开发廉价、简单、结实的汽车,以推广给法国各地的农民,而不是城市的富裕阶层。这辆车可以在4个座位上装载50公斤的行李,当时采用了创新的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方式。

但是TPV项目的开发并没有一帆风顺。因为在TPV的开发即将结束之际,德国入侵波兰,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战争导致各种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超过了目标价格。因此雪铁龙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偏偏当时纳粹德国占领了法国,开发变得更加困难。该车型在战争结束后的1948年终于上市了。

雪铁龙2CV因其特有的外观,在荷兰报纸上被嘲讽为“丑小鸭”,但由于成本的极大降低,雪铁龙2CV拥有低廉的价格、简单的结构带来的可靠性和多样的利用率,不仅在法国,曾是敌国的德国等国也大量销售,成为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50年代欧洲的国民汽车。由于坚固简单的设计,改造也很容易,不仅制作了乘用版本,还制作了多种商用版本,在各种现场充分发挥了运输工具的作用。

【德国-大众甲壳虫

以酷似甲壳虫的外形而闻名的甲壳虫(Beetle)是从纳粹德国的国民汽车普及计划出发的。该车堪称“国民汽车(Volkswagen)”之首,由德国劳动战线(DAF)下属的名为“KdF(卡德夫)”的组织主导进行开发。开发由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负责,车辆的设计不是独立设计的,而是盗用了捷克塔特拉公司正在开发的小型轿车T97的设计概念。

而且,这一国民汽车计划只不过是向德国国民普及汽车的名义而已。因为纳粹德国在准备战争的过程中,将本应交付给国民的国民汽车全部转用为军用车辆。直到战争结束,没有一名德国购买者接受了国民汽车的交付。因此,大众汽车在战争结束后,一方面为国民购车者提供补贴,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对捷克塔特拉采取补偿措施。

大众甲壳虫以其独特的外形、低廉的价格和相对优秀的可靠性销往德国乃至全世界。特别是在美国,成为嬉皮士的象征,在中南美也大受欢迎,生产持续了40年以上,作为单一车型成为世界上生产时间最长的车。

【意大利-菲亚特500

意大利代表性汽车企业菲亚特(FIAT)的创始人“Giovanni Agnelli(1866-1945)”曾强调:“汽车绝不能成为富人的专属物或只为赛车而存在。应该为大众打造价格低廉、性能优秀的汽车。”而且,基于这种精神,菲亚特长期以来一直在制造设计紧凑的小型轿车。

但二战后,随着欧洲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的启动,工业品需求的暴增,意大利的经济开始复兴。而且,伴随着这种经济增长,汽车需求也开始大幅增长。对此,菲亚特关注大众甲壳虫和雷诺4CV等公司采用的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方式,以适当组合已经商用化的元素的方式开发了车辆。

菲亚特500于1957年问世,是当时意大利能买到的最便宜的汽车,以其简单的结构和迷人的外观设计在意大利国内大受欢迎,这款车于1977年停产。

【英国-奥斯汀迷你/莫里斯迷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汽车产业受到了来自德国的廉价汽车和结构粗糙的三轮车的冲击。因为上世纪50年代发生的苏伊士危机使英国的石油产品供求受到了巨大打击。特别是,英国为了偿还二战时期欠美国的债务,当时还依赖部分配给制,但由于苏伊士危机,用作燃料的汽油供应量受到限制。

对此,英国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兰伯里男爵伦纳德·罗德(Leonard Percy Lord,1st Baron Lambury KBE,1896-1967)看到了德国廉价车和英国国内制造的三轮车蚕食英国街头的现象,他说:“这些汽车应该从街上消失。”他把希腊设计师亚历山大·阿诺德·康斯坦丁·伊西格尼斯爵士(Sir Alexander Arnold Constantine Issigonis,1906-1988)召来,指示开发出小型车,这就是Mini。

Mini的开发目标是拥有小巧的尺寸,同时拥有充足的空间。为了确保最大的空间,采用了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方式,并采用了独特结构的悬架,将空间利用率做到最好。得益于此,Mini虽然尺寸很小,但即使4名身材高大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完全可以乘坐。Mini兼具低廉的价格、充实的空间和出色的性能,成为象征英国的汽车,至今仍在宝马旗下延续着它的传奇。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