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iX1这款车型是在去年8月的成都车展上进行上市的,新车当时共推出2款车型,而售价区间则为29.99-33.99万元。不过,作为纯电动版本的“宝马X1”车型,宝马iX1其实也是到了2023年的9月21日才正式下线。也就是说,实际消费者能够在自己当地的4S店里面看到实车,其实就已经至少来到了10月份,那在这期间自然也就没啥销量数据可言。
这不,通过某头部汽车网站所给出的宝马iX1车型零售销量数据统计我们能看到,宝马iX1在11月和12月的销量分别都只有244辆和441辆,两个月总共合在一起的数据也只有685辆,销量那叫一个惨不忍睹。那到这不少朋友估计就得要问了:即便宝马iX1实际交付给到用户的时间很晚,但也不至于只有685辆的新车销量啊?咋回事呢?
要知道,目前宝马iX1在终端优惠幅度可是很大。还是通过某头部汽车网站平台所给出的报价信息我们能看到,指导价29.99万的宝马iX1 2024款最低配车型,现在的经销商参考最低价也已经来到了21.99万元区间。也就是说,这样一台不需要缴纳购置税的宝马品牌纯电动SUV,眼下花22万的裸车价格+上保险的价格就能直接提回家了,这你受得了吗?
那花22万就能买到宝马iX1这款纯电动SUV,为啥国人都不愿意去买呢?难道真的是因为宝马那边的产能还没上来?按理来说,宝马iX1车型诞生于宝马最新的沈阳铁西工厂,而且该工厂也已经实现了数字化生产,所以应该不可能会在产能上出现问题。
而从宝马iX1自身的产品力方面来看,除了前脸是封闭式的设计以外,其外观几乎就是一台燃油版的全新宝马X1,因此按理来说也不应该成为国人放弃它的理由。
要说内饰,一体式双联屏的设计虽然不够出彩、原创性也差了一些,但总归还是有一定科技感在的,也是经历过市场检验和认可的设计。再加上这块屏幕里还内置了宝马最新的iDrive 9车机系统,使用起来的流畅度和便捷性啥的都没什么问题,因此按理来说也不应该成为国人“抛弃”它的一大理由。
空间方面就更不可能了。全新宝马iX1的长宽高分别达到了4616/1845/1641mm,而轴距则为2802mm,相比上代的宝马X1车型可以说是全面有所增大。而通过所拍摄到的后排空间图片和身高178cm的乘客在后排的实际体验来看,整体满足家用其实也没有任何的问题。
因此到这我就更不懂了,为啥明明空间很大、优惠也给力的全新宝马iX1,国人却都不愿意去买它呢?难道就因为网上都在“嘲讽”BBA这类豪华品牌所出品的电车都是“杂牌”电车?
最后我们再来看动力,全新宝马iX1配备了前后双电机的动力总成,新车最大功率313马力,最大扭矩493牛·米,配合电动四驱系统,0-100km/h加速时间仅需5.7秒,性能表现并不差,也完全能够称得上是动力强劲。
而在续航方面,宝马也为这款车型配备了一块66.45kWh的电池组,而新车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则为450km。另外,新车还配备了130kW的快充系统,可在半小时内从10%充电至80%。看到这,相信大家也就懂了,为什么国人不愿意去买宝马iX1这款车型呢?原因就在于它的续航里程确实是太短了。
的确,66度电的电池如果是放在一台定位家用、价格位于10万级的紧凑型SUV身上,可能大家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毕竟,这个领域里销量非常好的比亚迪元PLUS车型,也已经作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但是,你宝马iX1可是一台指导价在30万往上走的豪华品牌紧凑型SUV,那既然都卖30万起了,你还给消费者一个450km续航(而且还不是真实续航,实际可能也就能跑300km)的电池,这是不是有点太想当然了?
毕竟,以往汽车厂商们总说的动力电池成本就占到了将近车价的60%,自己都是在给电池厂商打工。可根据最新爆出的信息显示,现在100度的电池包,汽车厂商们在拿货时的成本价也已经只需要3万6,比以前可是低了很多。那既然电池包都降价了,你宝马这一台续航450km的iX1还卖20大几万,是不是就显得太没性价比了呢?
所以说啊,消费者也都不是傻子,看到你宝马iX1续航这么短,而且价格还卖挺贵,那当然是直接放弃、甚至连看都不看。于是这便就有了宝马iX1实际交付两月,但新车销量却只有600多台的情况发生。
总而言之,虽然目前宝马iX1这款车型终端优惠大,最低也只需22万的价格就能够买到,但如今的消费者显然也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批用户。他(她)们会更加懂得去分辨什么是好车、什么是马虎对待国人的车,也已经慢慢没有了从前那种买车只认品牌、看车标的虚荣购车心态。
因此,当买纯电动汽车的国人越来越理智,像宝马iX1这类不太合格的豪华品牌纯电动SUV销量卖不动,也就显得愈发正常和合理了。最后,我也还想问问大家:面对终端最低价格已低至22万的宝马iX1车型,你们会为了图面子和虚荣心而去买它吗?评论区里留言说说吧,咱们一起来交流探讨下。
(文/优视汽车 大卓)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