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都来凑热闹?吉祥汽车首车曝光,盘点2023年那些跨界造车

12缸汽车

1837阅读

2024-01-30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1月27日发文称,2023年汽车行业收入超10万亿元,同比增12%,利润5086亿元,同比增5.9%。如果我把汽车行业比作“宇宙”,你会发现极为恰当:规模庞大,未知和机会共存,而且在不断膨胀当中。
回首2023年,尽管价格战打得火热,汽车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也抵不住外界投机者鱼贯而入。

近日,吉祥汽车发布了首车“吉祥AIR”的实车照片。

新车造型灵感来自于民航客机,新车A柱大幅靠前,C柱大幅靠后,呈现圆润的造型,猜测为了最大化成员舱空间;和车身截然不同的是,车灯设计棱角分明,颇有埃安Y和极氪的影子。有消息称,该车售价在20万左右。

引起热议的并非这台新车,而是它背后的品牌。吉祥汽车实为航空公司跨界的产物,2023年11月,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瑶集团正式公布了“吉祥大出行”战略,同时公布集团旗下全新智能出行科技品牌“吉祥汽车”,成为了首个航空巨头转型造车的品牌。

我们甚至在宣传海报当中,能赫然看见一台民航客机甘愿充当背景为新车“站台”。

而大家最关注的资质则是来自云度汽车,云度汽车2017年1月获得发改委颁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许可证,2022年6月,均瑶集团接盘云度汽车,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

有网友感叹高铁概念造车不流行了,现在主打航空概念造车。更有网友提出“骗国家政策补贴”的质疑。

跨界造车成风,皆因那个深邃而吸引的“宇宙”。2023年还有哪些跨界选手?

如果说不能确定华为算不算得上下场造车,那么小米则是手机厂商中唯一下场造车的。2023年年底,小米汽车发布SU7首批官方实拍照,雷军亲自主持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

“智能汽车和消费电子最后是一样的,它是赢家通吃的。”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新年访名企系列报道中,雷军说道。或许在他心中有着将成为“赢家”的自信。

对比起华为,前者逐渐倾向手机业务全身心投入造车,后者则是想作为供应商在主机厂幕后操纵。有网友认为华为的战略更加明智,为中国汽车发展干实事,有网友认为小米相较之下显得更加光明磊落。

但是整一场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过后,可以看到智能座舱、软件生态、无缝流转都是华为鸿蒙上体验过的功能,智驾和无人泊车更是新势力早已落地量产。我们并没有看到雷军从手机界摸爬滚打多年带给汽车领域的经验和创新,如今大家对小米汽车的期待仅仅落在价格的公布上面。

不只是小米,魅族也在2023年11月份宣布将推出第一台汽车产品。总的来说,手机厂商跨界造车,目前带给我们的,仅停留在手机领域独到的宣传手法。

2023年8月,在扫地机器人领域大放异彩的石头科技跨界造车,成立新能源汽车品牌“极石汽车”,并发布、交付了首款车型“极石01”,然而11月首月交付仅154台。

目前因资质问题,极石汽车不得不被归于北汽制造旗下子品牌之列,石头科技创始人旗下的洛轲智能则退居幕后为极石汽车提供技术赋能。

实车缸哥其实也摸过。1.5T增程中大型越野取向SUV,外观设计完成度颇高。但可惜在动力模式上和理想相撞,定位上又太细分,加上羸弱的营销,让极石01未能遇到年底的方程豹豹5等强大的对手,就已经被市场黯然忽略。既生理想,何生极石。

2023年4月,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在郑州揭牌。6月,富士康新事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12月19日,河南富士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

频频成立新公司之余,富士康表示,集团目前总计有51项电动车计划正在进行。“电动车也就多了4个轮子的iPhone而已,富士康能造手机,肯定也能造车!”郭台铭曾说。

有人从幕前退居幕后,作为代工厂的富士康从幕后走到幕前。

以往还有不少跨界造车的例子,如多媒体界的乐视、创维创立了法拉第未来和创维汽车;房地产界的恒大、宝能创立了恒驰、观致;酒水界的五粮液投资了凯翼汽车;电动车界的小牛创立自游家等等。

有网友调侃:
“我的底线是老干妈汽车。”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领域企业跨界造车,也反映了制造业的强大:新能源时代,造车的门槛能够降低,全因弯道超车的前瞻性国家政策、成熟的供应链、智能化软件能力。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商机无限、变幻无穷。

宇宙可不管星球的兴衰,宇宙只关注的是,碰撞越多,孕育新生命的几率就越大。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

12缸汽车

12缸汽车